一、i疾病概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i物理、i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病情较轻,l但在患有糖尿病、i慢性肺脏或心脏疾患的患者中可能继发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微生物11临床上较常见的病毒为腺病毒、i流感病毒(甲、i乙型)、i冠状病毒、i鼻病毒、i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i肺炎链球菌、i卡他奠拉菌等,l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有增加趋势。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2.物理、i化学因素 吸人过冷空气、i粉尘、i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i二氧化氮等)时,l气管-支气管黏膜受到急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病。
3.过敏反应 花粉、i有机粉尘、i真菌孢子或细菌蛋白质均可引起。
【临床表现】
1.症状 开始时干咳无痰,l但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少量黏痰,l继而H{现较多的黏液或黏液脓性痰。全身症状一般较轻,l可有发热,l大多于3~5d降至正常。咳嗽、i咳痰如迁延不愈,l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2.体征肺部体征常不明显,l呼吸音正常,l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的干、i湿性啰音。啰音部位常不固定,l用力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i呼吸道症状、i两肺散在干、i湿性啰音等体征,l结合血象和胸片X线检查,l可作出临床诊断,l如进一步通过病毒和细菌检查,l可明确病因诊断。本病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i
1.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发热较高,l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常有流行病史,l依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l可以鉴别。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l咳嗽、i咳痰少见,l肺部无异常体征。
3.其他 支气管肺炎、i肺结核、i肺癌、i肺脓肿、i麻疹、i百日咳等疾病也可伴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l只要详细检查,l可以鉴别。
二、i检验诊断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l有许多相似之处,l根据实际需要,l参照上节内容,l本节不再详细介绍。
【一般检验】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胞分类可见淋巴细胞比例升高,l异常淋巴细胞的出现常是各种病毒感染的表现。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l常提示为支气管过敏性疾病。
【特殊检验】
病原学诊断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重要诊断依据,l特别是相应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l相应抗原、i抗体的检测可作为病原体分离培养的补充。
1.病毒的分离培养 标本组织细胞培养,l一周才能得到结果,l只在特殊需要时才做。病毒感染时,l痰涂片或痰培养检测不到致病菌。
2.病毒抗原的检测11可采用酶联免疫法或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应病毒抗原。
3.病毒抗体的检测 急性期血清于发病3d内采取,l恢复期血清于发病后2~4周采取。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i血凝抑制试验、iELISA等方法测定,l如恢复期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l即有诊断价值。
4.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涂片、i普通培养或特殊培养。一些营养要求高、i生长缓慢的致病菌,l培养时阎需较长,l可结合抗原、i抗体与核酸检测等协助诊断。
5.支原体分离培养 分离出肺炎支原体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l但检出率较低,l所需时间较长,l对早期诊断帮助不大。可结合抗原、i抗体的检测,l用于临床早期的快速诊断,l免疫荧光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l与肺炎支原体培养的结果符合率高,l且操作简便。
6.衣原体分离培养 属金标准方法.可用来评价其他方法的准确性。但肺炎衣原体培养所需时间较长,l对培养要求较高。用胶体金、i荧光素或酶标记的抗肺炎衣原体的单克隆抗体检查肺炎衣原体简便、i快速,l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