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i疾病概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1bronchogenic1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1cancer),l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l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l男女患病率为2:i1。近年来,l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迅速增高,l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l在多数发达国家中,l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首位,l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或第三位。

【病困】

目前认为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 大量的事实证明吸烟与肺癌有很大的关系。吸烟量越多、i吸烟年限越长、i开始吸烟年龄越早、i肺癌死亡率越高。纸烟中含有苯并芘(benzopyrene)等致癌物质。女性被动吸烟也容易引起肺癌,l被动吸烟其危险度亦随被动吸烟量的增加而增高。

2.化学致癌物11已明确可导致人类肺癌的化学物包括石棉、i无机砷化合物、i二氯甲醚、i铬化合物、i芥子体等,l还有城市中的工业废气、i汽车尾气及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雾均具有致癌性。

3.放射线 肺是对放射线敏感的器官之一,l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

4.营养因素 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能抑制致癌物诱发的肿瘤。

5.基因异常 一般认为癌变基础常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或丢失,l常见的有异常癌基因包括ras族、imye族及c-erb族等;抑癌基因包括P53、iP16、iRB等。

6.肺的其他疾病 肺结核是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l肺结核的瘢痕处易继发肺癌,l其病理类型常为腺癌。

【病理类型】

根据肺癌的生物学特性,l将肺癌分为两大类,l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1cell1lung1cancer,lNSCLC)和小细胞未分化癌(small1cell1lung1carlcer,lSCLC)。

1.小细胞末分化癌(简称小细胞癌) 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l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患者年龄较轻,l多在40~50岁左右,l多有吸烟史。多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l倾向于黏膜下层生长。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l远处转移早,l常转移至脑、i肝、i骨、i肾上腺等脏器。本型对放疗和化疗比较敏感。包括燕麦细胞型、i中间细胞型、i混合细胞型。小细胞癌来源于支气管上皮和黏液腺内的Kulchitsky细胞,l具有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l可引起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syndrome)。

2.非小细胞肺癌

(1)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i是最常见的类型,l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0%,l多见于老年男性,l与吸烟关系非常密切。多数起源于段及亚段支气管粘膜,l并有向管腔内像菜花样生长,l鳞癌生长缓慢,l转移晚,l手术切除的机会相对多,l5年生存率较多,l但放射治疗、i化学药物治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

(2)腺癌:i女性多见,l与吸烟关系较小,l常表现为周围型肺癌。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5%。腺癌来自于支气管粘膜,l倾向于管外生长,l也可沿肺泡壁蔓延,l腺癌富血管,l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常累及胸膜而引起胸腔积液。

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肺泡癌)是腺癌的一个亚型,l约占全部肺癌2.8%~4.0%,l发病年龄较轻,l其表现有结节型与弥漫型之分。前者为肺内孤立圆形灶,l后者为弥漫性播散小结节灶或大片炎症样浸润,l其预后与一般腺癌无异。

(3)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i是一高度恶性的上皮肿瘤,l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2%~8.6%,l可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支气管,l巨细胞型癌细胞团周围常有多核巨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大细胞癌转移较小细胞未分化癌晚,l手术切除机会较大。

(4)鳞腺癌:i有时偶见鳞癌和腺癌混合存在称混合型肺癌,l约占2%~4%。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有症状,l但有5%~15%的患者于发现肺癌时无症状。临床表现包括:i

(1)咳嗽:i为最常见症状之一,l中央型的癌肿引起远端支气管狭窄,l可有刺激性干咳或少量黏液痰.呈高音调金属音。细支气管-肺泡癌因来源于具有分泌黏液功能的Clara细胞,l常咳出大量黏液痰。

(2)咯血:i具有特征性表现是持续痰中带血丝或间断血痰;如侵蚀大血管,l可引起大咯血,l严重时窒息并危及生命。

(3)喘鸣:i中央型癌肿可引起大支气管部分阻塞或狭窄,l可引起局限性喘鸣音,l表现为吸气相为主的干哕音。

(4)呼吸困难:i中央型癌肿引起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大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肿瘤继发阻塞性肺炎、i阻塞性肺不张;上腔静脉阻塞以及细支气管-肺泡癌肺部广泛性病灶,l均可发生胸闷,l气急。

(5)发热:i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l多表现为持续低热,l部分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继发阻塞性肺炎所致。

(6)体重下降:i肿瘤晚期,l患者可表现为恶病质,l出现食欲下降,l进行性消瘦。

(7)胸痛:i肿瘤可侵犯胸膜、i肋骨和胸壁,l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若肿瘤侵犯胸膜时,l疼痛在深呼吸、i咳嗽时加重。若肿瘤侵犯肋骨、i脊柱时,l则出现持续性胸痛,l较剧烈。

【并发症】

(1)消化道症状:i中央型癌肿可侵犯或压迫食管,l引起吞咽困难,l还可侵犯食管壁引起气管-食管瘘;转移至肝脏可出现食欲下降、i肝肿大、i肝区疼痛。

(2)声音嘶哑:i转移性纵隔淋巴结肿大或左上侧癌肿可直接压迫喉返神经,l引起声音嘶哑。

(3)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i右侧中央性癌肿或转移性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压迫上腔静脉,l引起上腔静脉回流受阻,l出现头面部、i颈部和上肢等部位静脉曲张,l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4)Horner综合征:i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瘤(Pan-coast癌),l出现肺上沟综合征。肿瘤压迫颈部交感神经,l出现Horner综合征,l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i瞳孔缩小、i眼球内陷,l及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5)神经系统病变:i肺癌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偏瘫,l癫痫发作等症状。还可出现神经肌肉综合征,l包括肌无力综合征(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癌)、i周围性神经病、i亚急性小脑变性、i皮质变性和多发性肌炎病等。

(6)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1pulmonarv1osteo-arthropathy):i多见于鳞癌。发生杵状指(趾)(29%)和肥大性骨关节病(1%~10%)。

(7)内分泌功能障碍:i分泌抗利尿激素,l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l表现为顽固性低钠血症,l尿量减少,l水中毒等症状,l称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1of1inappropriate1anti-duretic1hormone1secretion,lSIADHS)。分泌促性腺激素,l引起男性乳房发育,l常伴有肥大骨关节病。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l可引起Cushing综合征,l表现为水肿、i高血压、i尿糖增高等症。肺癌因骨骼破坏或由异生性甲状旁腺样激素引起高血钙症,l多见于鳞癌。此外在燕麦细胞癌和腺癌中还可见到因5-羟色胺分泌过多所造成的副癌综合征,l表现为喘鸥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i阵发性心动过速、i水样腹泻、i皮肤潮红等。

(8)皮肤:i常伴有皮肌炎、i黑棘皮病、i硬皮病等。

(9)血液系统:i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i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贫血、i粒细胞增多症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l影像学特征、i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l可明确诊断。但肺癌患者被确诊时以晚期肿瘤为多,l因此提高早期诊断至关重要,l对于40岁以上,l长期重度吸烟(吸烟指数>400支/年),l具有肿瘤家族史及职业致癌物接触史者的高危人群,l医务人员须提高警惕,l必要时行相关的检查。

肺癌影像学形态表现与某些疾病相类似,l因此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肺结核

(1)肺结核球:i影像表现与周围型肺癌比较相似,l但肺结核球多好发年轻患者.有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状,l病灶多位于结核好发部位(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l直径小于3cm,l边界清楚,l密度均匀,l有时含有钙化点,l周围有纤维结核灶(卫星灶),l结核菌素试验强阻性均可支持诊断。

(2)肺门淋巴结结核:i需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肺门淋巴结结核以儿童或老年人多见,l影像学上肺门淋巴结结核可与原发病灶,l及淋巴管炎形成“哑铃状”的影像表现称之为原发综合征,l多有结核中毒症状。而中央型肺癌见于中老年人,l有吸烟史,l常出现恶液质,l病理学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3)急性粟粒性肺结核:i应与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相鉴别。粟粒性肺结核多见于青年人,l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X胸片上病灶为大小一致,l分布均匀,l密度均匀结节,l亚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灶以中上肺野为主。而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病灶以两下肺为主,l结节大小不均匀,l分布不均匀,l部分结节有融合现象,l临床表现可出现大量的泡沫痰,l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肺炎 需要与阻塞性肺炎相鉴别。肺炎起病急骤,l多有寒战、i高热、i咳嗽、i咳脓痰等症状,l血白细胞升高。抗生素治疗效果好。而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起病缓慢,l无发热,l常伴有恶液质,l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欠佳。

3.肺脓肿 需要与癌性空洞相鉴别。原发性肺脓肿起病急,l常有畏寒、i寒战、i高热、i咳嗽、i咳大量脓臭痰,l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空洞壁薄,l常有液平,l抗生素治疗后效果好。而癌性空洞多为偏心,l壁厚不规则,l呈虫蚀样改变,l病灶周围可有分叶、i毛刺或胸膜凹陷征,l支气管镜检查和痰脱落细胞检查有助于诊断。

4.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1常与肺癌胸膜转移引起恶性胸水相混淆,l鉴别诊断参见第十章胸腔积液。

5.支气管镜检查 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方法,l经活检和刷片阳性率为80%~90%。

二、i检验诊断

肺癌确诊主要依赖于组织、i细胞学检查,l实验室检查项目特别是肿瘤标志物和基因诊断技术等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实验室检查不仅对部分胸部影像和病理等检查难以确诊的可疑肺癌患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l而且对判断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i预后及复发评定等也有一定价值。

【一般检验】

1.血沉

(1)检测方法:i魏氏法、i动态血沉分析仪法等。

(2)标本:i一般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

(3)参考范围:i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常伴有血沉加快。血沉是非特异性检验指标,l受生理因素的影响,l在急性炎症、i风湿和结核的活动期、i红斑狼疮、i多发性骨髓瘤、i贫血等情况下血沉均会加快。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

1)血沉测定的方法较多,l魏氏法为参考方法,l所采用的是枸橼酸钠抗凝血,l由于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为4:i1,l血液被稀释,l其结果反映的是稀释后血液的沉降情况。

2)魏氏法测定血沉影响因素较多,l主要有以下几点:i①抗凝剂,l一般来说抗凝剂浓度增加使ESR减慢;②测定管,l测定管不干净或血柱含气泡,lESR减慢;③血液溶血可使ESR增快;④测定的温度过高(>25℃)时ESR加快,l过低(<18℃)时ESR减慢,l因此ESR应于18~25℃测定;⑤时间,l通常要求采血后在2h内完成测定,l时间延长,l某些本来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的标本可出现假性减低;⑥测定管置放位置,l当测定管保持垂直时,l红细胞缓慢沉降;但当测定管倾斜时,l红细胞沉降明显加快。

2.肺部细胞学检查

(1)检查方法

1)痰脱落细胞学检查:i要求痰液必须新鲜,l且必须是肺部咳出。从肺内咳出的痰液须经过气管、i喉、i咽,l从口腔排出,l因此疲液成分实际上为上、i下呼吸道及口腔等分泌物混合组成。正常痰涂片以鳞状上皮细胞居多,l主要是表层细胞,l中层细胞少见,l当口腔或咽部有炎症或溃疡时,l亦可有少量底层细胞。如确系肺部咳出,l则可见大量纤毛柱状细胞和尘细胞。

2)支气管液细胞学检查:i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直接吸取支气管液作涂片,l或对可疑部位刷取、i冲洗及细针吸取标本。

3)经皮肺部细针吸取检查:i在X线或CT引导下作穿刺获得标本。

(2)标本:i痰液、i支气管液、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肺部细针穿刺液。

(3)参考范围:i正常人肺部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检出癌细胞。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肺部脱落细胞学检查检出癌细胞是早期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原发性肺癌的细胞根据原发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组织来源,l分为鳞状细胞癌(鳞癌)、i腺癌、i未分化癌、i混合型癌(腺鳞癌)及其他类型癌。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

1)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简单、i无创、i经济,l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l还可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l并能发现部分早期肺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60%~70%,l但其诊断价值受较多因素影响.包括痰液采集质量、i检验者经验和技术水平、i病灶部位等。痰液必须新鲜,l一般留取清晨第一口痰(细胞学检查以上午9~10点钟留痰为好),l务必要求患者清水漱口数次然后用力从深部咳出痰液,l盛于灭菌容器中立即送检;多次送检(一般送4~6次)可提高检测阳性率和结果可靠性。对高危对象,l如发现高度不典型增生细胞,l应随访,l每隔半年复查一次,l至少2年。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率特点为:i原发性高于继发性、i中央型高于周围型、i伴血丝痰高于无血丝痰,l气管镜检查后咳出痰阳性检出率较高。对未发现癌细胞但临床和X线高度提示肺癌的可疑患者需反复多次作痰检,l可以提高肺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2)经皮肺部细针吸取检查主要用于经痰液、i支气管液细胞学检查仍为阴性的患者、i无痰液患者和肺转移病灶患者。该法对肺周围型病变或转移性肿瘤是首选方法。

3)人体多数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肺,l肺转移性癌需要破坏肺支气管才可能出现痰涂片阳性,l故阳性检出率较低。如肺转移癌患者出现咳血,l则是支气管被侵犯的表现,l这时作细胞学检查,l结果可能会阳性。转移癌多为鳞癌,l腺癌及未分化癌等。仅根据肿瘤细胞形态不能确定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l需结合临床才能确定。

3.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1)检测方法:i胸穿抽液行脱落细胞检查。

(2)标本:i胸腔积液。

(3)参考范围;正常人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检出癌细胞。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约二分之一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伴有胸腔积液,l其中很大部分由肿瘤胸膜腔转移所致,l胸穿抽液行脱落细胞检查是确诊此类患者的常用方法,l操作也相对简单、i安全。胸腔积液中查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l但梭出率较低(50%左右),l连续检查3次,l则阳性率可提高到90%。对血性胸腔积液经低渗处理后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肿瘤标志物】

1.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片段 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一个可溶性片段,l由细胞结构中主要成分细胞角蛋白l9的两个单克隆抗体(BM19-21和KS19-1)组成,l是一种可溶性酸性多肽,l主要分布于肺、i乳腺上皮。正常人很少分泌,l主要由癌变的上皮释放入血,l故CYFRA21-l可作为肺癌的肿瘤标志物。

(1)检测方法:i发光免疫分析、i放射免疫法(RIA)、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标本:i血清、i胸腔积液。

(3)参考范围:i血清CYFRA21-1<3.3ng/m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l尤其对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早期诊断、i疗效观察、i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肺癌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CYFRA21-1浓度明显升高,l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敏感度不同,l对肺鳞癌的敏感度最高,l阳性率约60%~80%,l其次为腺癌,l小细胞癌最低。CYFRA21-1在肾功能障碍、i肺纤维化、i支气管扩张症、i过敏性肺炎时也有升高,l应予以注意。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

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的新一代标记免疫分析技术,l具有敏感度高、i线性范围宽、i反应时间短、i试剂稳定性好、i标记物可再循环利用等优点。

2)放射免疫技术敏感度较高,l但放射性核素易对环境和实验室造成污染,l放射性核素易衰变以及放射性标志物不稳定,l导致试剂有效期短。

3)用于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样本应存放于4℃(短期)和-70℃(长期)。当融化冰冻样本进行细胞角蛋白测定时,l应避免样本的剧烈混合。因为剧烈震荡后细胞角蛋白可能会附着在试管壁上。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烯醇化酶是催化糖原酵解途径中甘油分解的最后的酶。由3个独立的基因片段编码3种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亚基α、iβ、iγ,l组成5种形式的同工酶αα、iββ、iγγ、iαγ、iβγ。二聚体是该酶分子的活性形式.γ亚基同工酶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组织,l称为NSE。α亚基同工酶定位于胶质细胞,l称为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NE)。

(1)检测方法:i发光免疫分析、i放射免疫法(RIA)、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标本:i血清、i胸腔积液。

(3)参考范围:i血清0.6~5.4μg/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

1)目前已公认NSE可作为小细胞肺癌(SCIC)高特异性、i高灵敏性的肿瘤标志物,l患者血清NSE检出的阳性率可高达65%~100%。有报道认为NSE水平与SCLC转移程度相关,l但与转移的部位无关。NSE还是肺癌化疗效果观察和随访的有效指标,l对化疗产生反应后此酶水平会下降,l病情完全缓解后其可达正常水平。在化疗期间应该注意的是,l治疗后的24~72h可能发生NSE的暂时性升高,l被认为是治疗有效的第一信号。化疗应答良好的患者一般表现为治疗前高血清NSE水平会在第一个疗程结束后1周内迅速下降。与此相反,l患者血清NSE水平的持续升高或暂时性下降都预示可能治疗失败。

2)NSE也是神经母细胞瘤标志物,l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l另外嗜铬细胞瘤、i胰岛细胞瘤、i甲状腺髓样癌、i黑色素瘤、i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肿瘤时血清NSE也可增高,l需注意鉴别。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样本应在采集的血液凝集后60min内进行分离,l注意避免存在于红细胞内的NSE漏出。溶血的样本不能进行NSE检测。

3.组织多肽抗原(TPA)11组织多肽抗原由细胞角质蛋白8、i18和19组成,l由处于增殖期的细胞产生并释放,lTPA的水平直接反映了细胞增殖、i分化和肿瘤的浸润程度。目前认为TPA属于细胞骨架蛋白类,l与细胞内的中间丝状体,l细胞分裂素具同源性。

(1)检测方法:i放射免疫法(RIA)、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0~60U/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

1)肺癌患者血清TPA升高,lTPA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与CYFRA21-1相当,l阳性率约61%,l将110U/L作为TPA1临界值时其诊断肺癌的特异性约为95%。治疗前患者血清TPA浓度与肺癌的TNM分期呈正相关,l治疗后血清TPA浓度随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增加而下降,lTPA水平越高,l患者生存期越短。血清TPA在各种组织类型的肺癌患者体内均增高,l无明显组织特异性。

2)TPA为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l许多肿瘤都可见到血清TPA升高,l除肺癌外,l膀胱癌、i前列腺癌、i乳腺癌、i卵巢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均会出现血清TPA升高。另外,l急性肝炎、i胰腺炎、i肺炎和胃肠道疾病以及妊娠的最后3个月也可见血清TPA升高。

4.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1)检测方法:i放射免疫法(RIA)、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0~46ng/L(ELISA法)。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SCLC肿瘤标志物,l它不仅可用于SCLC的早期诊断,l还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肿瘤复发。SCLC患者血清ProGRP阳性率约为68.6%,l其病情也与血清ProGRP浓度变化密切相关。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ProGRP也可升高,l故临床检测时宜同时检查患者的肾功能。

5.癌胚抗原(CEA)

(1)检测方法:i发光免疫分析、i放射免疫法、iELISA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2.5μg/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

1)40%~80%的肺癌患者可出现CEA升高。大多认为血清CEA水平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l腺癌最高,l鳞癌次之,l小细胞肺癌(SCLC)最低。

2)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l患结肠癌、i胰腺癌、i胃癌、i肝癌、i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时,lCEA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此外,l患肠道憩室炎、i直肠息肉、i炎性肠病、i肝硬化、i肝炎、i胰腺炎、i肺气肿、i哮喘等良性疾病时也常见CEA轻度升高。

3)CEA值升高,l常表明有病变残存或进展。如肺癌、i乳腺癌、i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l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l其中约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l手术切除后6周,lCEA水平恢复正常,l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l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升高,l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l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

6.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

(1)检测方法:i放射免疫法(RIA)、iELISA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1.5μg/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

1)SCC-Ag是肺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有研究发现,l肺鳞癌时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阳性率约60%,l而其他类型肺癌时阳性率不足30%。SCCA阳性率还与肺鳞癌分期呈正相关,lⅠ期、iⅡ期阳性率较低,lⅢ期、iⅣ期阳性率较高。

2)SCC-Ag还有助于在术后早期预测肺癌手术效果,l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l该抗原将在72h内转阴,l而接受姑息性切除或探查术者术后SCC-Ag仍高于正常值。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时,l此抗原会在复发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再次升高。在无转移或复发时.该抗原会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

7.糖类抗原125(CA125)

(1)检测方法:i发光免疫分析、i放射免疫法、iELISA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35kU/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目前对于CA125在肺癌中的作用,l尚无一致的结论。其灵敏性虽然不如CEA,l但CA125也是一个良好的肿瘤标志物,l其血清水平在正常的个体和肺癌患者之间明显不同,l且CA125的血清水平随着肿瘤TNM分期的逐渐增加而升高。在肺癌的不同分期中,l随着期别的增高,l血清CA125的含量及检出阳性率亦随之增高,l可作为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最近研究还显示,lCA125水平与组织类型、i年龄和性别有关。另外,l卵巢癌、i胰腺癌、i乳腺癌、i结肠癌中CA125均有较高的水平。

8.糖类抗原15-3(CA15-3)

(1)检测方法:i发光免疫分析、i放射免疫法、iELISA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28kU/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CA153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低,l但对肺良性疾病的假阳性率低,l故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9.糖类抗原242(CA242) CA242是一种新的黏蛋白相关标志物,l即一类唾液酸化的新型黏蛋白类糖类肿瘤抗原,l往往在呼吸道上皮肿瘤转移时才表达出来.是可用于血清学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1)检测方法:i发光免疫分析、i放射免疫法、iELISA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糖类抗原242(CA242)的参考值尚不明确。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有研究发现,l肺非鳞癌患者(腺癌和大细胞癌)血清CA242水平显著高于鳞癌患者,lSCLC浓度与疾病状态有关,l发生远处转移者的CA242浓度高于未转移者,l且Ⅰ~Ⅳ期浓度逐渐增加。CA242的分布还随化疗的临床表现而不同,l对化疗无反应、i病情未控者的CA242浓度显著高于对化疗有反应的患者。从整体角度看,lCA242水平与生存不相关.但是在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中,lCA242浓度升高患者的生存期较浓度低于20U/ml患者显著短。由于CA242敏感性较低,l对NSCLC的诊断意义不大,l但其浓度与NSCLC分期密切相关,l且能预测化疗反应。

10.硫酸黏多糖片段(SGF)

(1)检测方法:i乳胶凝集试验法。

(2)标本:i血清。

(3)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硫酸黏多糖是一种特异性NSCLC抗原,l并在肺癌早期就有升高,l因而可成为肺癌检测的早期标志物。有研究证实,l在肺癌组织中SGF的含量比正常组织中高1.7~3.5倍,l其结构和亚型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4)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乳胶凝集试验检测SGF诊断NSCLC的敏感约为83%,l特异性约为90%,l方法简单.经济实用,l结果可靠,l适于筛选人群,l对临床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其他特殊检验】

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

(1)检测方法:iELISA法。

(2)标本:i血清。

(3)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NCAM是膜结合黏蛋白的一个家族,lNCAM对SCLC的诊断、i预后和治疗监测均有一定意义。有研究表明,l51%的SCLC患者NCAM水平高于20U/ml,l其血清水平在局限期及晚期患者中有显著差异;当治疗有效时,lNCAM水平可降至正常,l而当肿瘤复发时,l其水平又升高;与另一肿瘤标志物NSE的变化高度相关。

2.端粒酶 在染色体的末端(端粒)含有TTAGGG六核苷酸的重复序列。正常细胞分裂时,l端粒重复序列的丢失引起细胞逐渐老化,l进而死亡。端粒酶是一个端粒特异性的逆转录酶,l起DNA聚合酶的作用,l可通过补充染色体末端的六核苷酸的重复序列而使分裂时的端粒缩短得到补偿。

(1)检测方法:i放射性核素标记核苷酸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怯(TRAP);PCR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

(2)标本:i非肝素抗凝全血、i痰液、i肺泡灌洗液、i肺活检标本等。

(3)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端粒酶是诊断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候选指标。许多研究证实,l端粒酶活性几乎在100%的SCLC中和85%的NSCLC中高度表达。在NSCLC中,l端粒酶的活性与病理分级有关,l并与预后相关。但端粒酶并非特异性指标,l它在所有的肿瘤细胞和某些增殖活跃的细胞及未分化的细胞中也会表达,l因此不能对肿瘤的原发癌做出判断,l但作为一种补充的诊断方法,l其具有较大价值。

(4)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PCR法检测端粒酶,l大大提高了肺癌检出的敏感度、i特异性和诊断的准确度,l其百分率分别高达81.6%、i100%、i86.5%。

3.K-ras基因突变检测

(1)检测方法:i可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i直接测序法、i核酸杂交技术及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等检测ran基因密码子点突变及表达。

(2)标本:i非肝素抗凝全血、i痰液、i肺泡灌洗液、i肺活检标本等。

(3)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K-ras基因的突变可作为一个预测高危人群中肺癌发生危险性的指标。ras癌基因在信号转导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ras基因家族包括K-ras、iH-ras、iN-ras基因。其中,l与肺癌相关的主要是K-ras基因,l约在15%~50%的NSCL中可见K-ras突变,l而在SCLC中罕见。K—ras突变的主要位点在12、i13、i61位密码子,l尤其12位密码子突变与肺腺癌密切相关,l约90%的肺腺癌突变在这个位点上。但对K-ras基因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仍有争议。一般认为K-ras基因突变是一继发事件,l发生在肺癌形成的晚期。虽然对肺腺癌的诊断率较低,l但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4.p53基因突变检测 p53基因作为一个抑癌基因,l定位于染色体17p13.1。其编码的p53蛋白可作为细胞周期的调节因子,l激发凋亡的发生。另外,lp53基因也可对DNA损伤做出反应,l并诱导凋亡的发生。p53等位基因的缺失使肿瘤细胞生长和分裂加速,l通过调节进人S期,l影响细胞增殖。人类肿瘤中p53基因突变主要在高度保守区内,l以175、i248、i249、i273、i282位点突变率最高,l不同种类肿瘤其突变类型不同。

(1)检测方法:i可用PCR-SSCP分析技术、iDNA序列直接测序分析和PCR-RFLP法检测。

(2)标本:i肺泡灌洗液,l痰液等。

(3)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p53基因是肺癌早期发生的一个频发事件,lp53基因的突变主要是点突变,l另有少量的插人和缺失。p53基因的突变率在NSCLC中可达50%,l其中鳞癌占70%,l而在SCLC中可达80%。

(4)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有研究发现痰液中p53基因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55156%,l特异性为98.25%,l而痰细胞学检查敏感度31.25%,l对肺癌早期患者甚或原位癌患者的痰标本进行p53基因的分析,l有可能检测到极少量的肺癌细胞的p53基因突变,l通过随访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应用建议】

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检验诊断中,l包括痰液、i支气管液、i胸腔积液中的脱落细胞学检验对肺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有较大意义,l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细胞的形态特点,l还可区分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组织来源。肿瘤标志物如CYFRA21-1、iNSE、iSCC-Ag等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l但缺乏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提高其特异性和敏感性,l在病情判断、i疗效观察、i随访监测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基因诊断项目如p53基因、iK-ras基因等的突变检测在肺癌诊断及辅助判断上亦有一定价值,l但其检测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l作为临床常规应用并不普遍。非特异性的一些检测指标如血常规、i血沉等的对病情状况及疾病转归的判断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