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诊断

链球菌感染证据在风湿热诊断中非常重要,l在过去和新近修订的Jones标准中,l均强调链球菌感染证据是诊断风湿热的先决条件,l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其他病因可能出现类似风湿热临床表现可能造成的误诊和漏诊,l故在确立风湿热的诊断前必须寻找这方面的依据。风湿性心瓣膜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体征和超声心动图结果,l特异性免疫指标如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iPCA等阳性高度提示风湿性心脏病的存在。此外,l一些能敏感地反映风湿活动性的实验室指标可以帮助临床评估病情、i指导治疗、i判断预后,l以及协助临床判断不典型的风湿活动。

【一般检验项目】

1.血常规 风湿热患者白细胞数升高,l中性粒细胞增高,l常有轻度或中度贫血,l呈正细胞、i正色素性贫血,l但并不在短期内出现进行性贫血。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增高对诊断风湿热的意义不大,l只能反映炎症存在。

2.血沉

(1)检测方法:i目前,l应用于临床的血沉检测方法有三种:i魏氏法、i动态血沉分析仪法和光学毛细管停流动力学法。

(2)正常参考范围:i男0~15mm/h,l女0~20mm/h(魏氏法)。

(3)临床诊断与评价:i血沉加速是风湿活动的重要表现,l特别在无发热或低热的病例中更是如此。血沉正常者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已接受过抗风湿治疗。血沉是非特异性检验指标,l受生理因素的影响,l急性炎症、i风湿和结核的活动期、i红斑狼疮、i多发性骨髓瘤、i贫血和肿瘤等血沉均会加快。血沉测定影响因素较多,l有生理因素如饮食、i剧烈运动、i妊娠等;有标本因素,l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抗凝剂比例不当;测定时各种物理因素的影响等。为了报告单位的统一,l血沉仍然以魏氏法单位报告,l动态血沉分析仪法和光学毛细管停流动力学法都应该换算成魏氏法报告。

3.粘蛋白测定

(1)检测方法:i磷钨酸沉淀酚试剂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值范围:i710~870mg/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粘蛋白(mucoprotein,lmucin)是由上皮细胞产生、i分泌的以黏液为主要成分,l起保护细胞免受细胞外物质的侵害和润滑剂作用,l为分子量40万以上的高分子糖蛋白。最近研究表明,l部分粘蛋白可与细胞膜结合。粘蛋白是一种粘多糖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的复合蛋白质,l酪氨酸4.2%,l主要存在于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部分。粘多糖往往是由氨基葡萄糖、i氨基半乳糖、i甘露糖、i岩藻糖及诞酸组成。

风湿热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风湿活动期血清粘蛋白含量升高。血清粘蛋白同CRP、i血沉一样是提示风湿活动的非特异指标,l此三种指标在很多其他疾病中也可升高。血清粘蛋白增高还可见于肿瘤(尤其是女性生殖器肿瘤)、i结核病、i肺炎、i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但血清粘蛋白的连续测定对于同一病例病程转归(病变的扩大或缩小,l肿瘤有无转移等)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本法操作烦琐,l实验影响因素多,l精密度较难控制,l血清用量大。

4.α1-酸性糖蛋白

(1)检测方法:i免疫比浊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值范围:i0.47~1.25g/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1glucoprotein,1α1-AG)临床应用价值与粘蛋白相似。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粘蛋白是氨基己糖含量大于4%的糖蛋白,l电泳位置在α1和α2球蛋白部分,l成分复杂,l分类和命名尚未统一。α1-AG又称类粘蛋白,l也是含氢基己糖大于4%的糖蛋白,l电泳位置在α1球蛋白,l现一些具备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实验室,l已在这类仪器上用免疫比浊法测定α1-AG来代替粘蛋白测定。这两种蛋白组成成分相似,l但因测定方法不同,l而使两者所包括和覆盖的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异。

5.血清蛋白电泳

(1)检测方法;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i琼脂糖凝胶电泳、i淀粉胶电泳、i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2)标本:i血清。

(3)参考值范围:i白蛋白:i35~52g/L,l57.0%~68.0%(占总蛋白百分比);旷球蛋白:i1.0~4.0g/L,l1.0%~5.7%;α2-球蛋白:i4.0~8.0g/L,l4.9%~11.2%;β-球蛋白:i5.0~10.0g/L,l7.0%~13.0%;γ-球蛋白:i6.0~13.0g/L,l9.8%~18.2%(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i丽春红S染色、i直接扫描法结果)。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血清中有白蛋白、iα1-酸性糖蛋白、iα1-抗胰蛋白酶、iα1-脂蛋白、iα2-巨球蛋、iα2-脂蛋白、i结合珠蛋白、i转铁蛋白、i免疫球蛋白等,l对这些蛋白组分进行定量测定,l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正常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浓度的差别较大,l所以在许多疾病时仅表现出轻微变化,l往往没有特异的临床诊断价值。但若有活动性风湿热存在,l血清α2-蛋白明显升高,l血清蛋白电泳可作为诊断风湿热活动性的辅助指标。

【特殊检验项目】

1.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1)检测方法:i免疫比浊法、i胶乳凝集法、i溶血抑制试验、iELISA法等。

(2)标本:i血清。

(3)参考值范围:i①免疫散射比浊法:i0~125kIU/L:i②胶乳凝集法:i0~250U;③溶血抑制试验:i<1:i400;④ELISA法: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链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O)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l对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膜、i细胞质和细胞器都有毒性,l故又称溶细胞素。溶红细胞活性是溶血素“O”最具有的特征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链球菌溶血素“O”具有抗原性,l能刺激机体产生对应的抗体,l即抗链球菌链球菌溶血素“O”(anti-sireptolysinO,lASO)。ASO可作为链球菌感染诊断和监控下列疾病提供有用的信息:i扁桃体炎、i耳炎、i丹毒、i猩红热及相关疾病,l如风湿热、i肾小球肾炎。

ASO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l产生的一种具有抗原性的溶血毒素“O”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lASO通常于1~2周开始上升,l3~4周达高峰,l2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某些对链球菌溶血素“O”过敏的病例或有鼻窦炎者,lASO可持续数月不降。但ASO滴度的升高,l只能表明近期有过链球菌感染,l提示存在风湿热或者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存在风湿活动有可能,l不能说明一定存在风湿热。ASO不是特异性指标,l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l如扁桃体炎、i脓胞病、i感染性心内膜炎、i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均可引起ASO升高。且血清ASO水平受年龄、i链球菌流行情况、i季节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ASO没有保护机体的作用,l但是检测ASO可作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间接证据。

影响ASO高低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i①患者年龄,l在测定ASO时患者的年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l6~15岁儿童最高;②还要参考当地ASO效价,l如当地的链球菌感染率高,l其ASO也高,l不同的人群应有不同的参考值范围;③因链球菌咽炎常在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生,l在此期抗体滴度高;④其他影响因索包括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研究显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减少对该菌抗原菌体和细菌外抗原的反应从而导致ASO滴度下降。另外,l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时间的长短对血清抗体的滴度影响最大。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胶乳凝集试验。血清标本在实验前被细菌污染,l细菌的酯酶将血清中的胆固醇脂裂解出游离的胆固醇。后者能与链球菌溶血素“O”结合,l抑制链球菌溶血素“O”诱导的溶血,l导致假性ASO升高(用氯仿提取以去除游离胆固醇,l然后血清可被再测试,l一般ASO滴度会明显下降)。假的ASO升高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或高γ球蛋白血症和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

2.咽拭子培养

(1)检测方法:i

1)标本采集方法:i患者先用清水漱口.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l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l将咽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l反复涂抹数次。取材后小心将拭子退出,l即刻放人无菌试管,l立即送检。标本采集时间最好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标本采取前数小时不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局部。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通路,l以晨起后采集为宜。

2)检验方法:i咽拭子在标本在涂片前先接种于2份血平板上,l分别做需氧及厌氧培养,l然后再涂片染色镜检,l37℃环境培养24~48小时后,l观察菌落特征及溶血情况,l接下来作生化反应及鉴定试验。

(2)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咽拭子的细菌培养,l由于其诊断及取材时间上的耽误和抗生素广泛使用,l培养阳性率极低,l其作为反映链球菌感染指标的临床意义不大。咽拭子培养需要一个培养期,l没有测定ASO那么简便,l目前临床上已很少应用。

3.C-反应蛋白11风湿热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风湿活动时血清CRP升高,lCRP可作为风湿活动的非特异指标。CRP是最具代表性的急性时相蛋白,l其作为炎症标志物本身尽管是非特异性,l但对于细菌感染、i各种炎症过程及恢复期筛检、i监测、i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详见第四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4.抗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B测定

(1)检测方法:i免疫比浊法、i微量法、i补体结合试验等。

(2)标本:i血清。

(3)参考值范围:i速率散射比浊法:i0~220IU/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DNA酶B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胞外产物,l对人体有较强的抗原性,l可在人体内引起免疫反应,l产生特异性抗体,l即抗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B(ANDaseB)。该种抗体升高比较慢,l通常在4~6周左右才达到高峰,l而且持续的时问也较长,l数月之后此抗体才开始下降。成人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产生最多的是ANDaseB。对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免疫反应在人群、i年龄、i地域、i季节等因素ANDaseB类似于ASO。然而和ASO不同的是皮肤感染不会导致ANDaseB升高。且ANDaseB不受肝脏疾病、i骨髓瘤或高球蛋白血症、i高胆固醇血症等影响-由于ASO和抗DNA酶B具有不同的抗体动力学,lASO和抗DNA酶B联合检测可提高风湿热的检出率。目前尚无象ASO一样的标准参考血清,lANDaseB的检测没有ASO检测那么普及。

ANDaseB检测结果阳性可以作为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活动性风湿热诊断的一个指标。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活动性风湿热组患者ANDaseB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不伴风湿热活动组患者。ANDaseB不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直接指标,l但是由于它能比较有效而又特异地监测人体受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情况,l所以该检测对临床上判断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情,l指导治疗都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指标。抗DNA酶B不是诊断风湿热的特异指标,l它仅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确切的证据,l对于风湿热的诊断,l仍需遵循Jones标准。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速率散射比浊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l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l不受溶血、i标本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微量法有较高的敏感性,l当出现ANDaseB抗体升高时,l即证明现正被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以前被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lANDaseB在风湿热疾病时出现的阳性率即为其敏感性。补体结合试验灵敏度高,l特异性强,l结果易观察,l不需特殊仪器和试剂,l曾被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和抗原抗体测定中。补体结合试验参与反应的成分多,l带来的影响因素也相应增多,l且操作烦琐,l难于标准化,l目前临床已较少使用。

5.抗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壁多糖抗体测定

(1)检测方法;ELISA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值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存在多糖抗原,l此抗原与人心脏瓣膜糖蛋白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性。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l可刺激机体产生多糖抗体,l即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ntibody1to1strepto-coeval1polysaccharide,lASP)。ASP能对心脏瓣膜造成损害,l可作为风湿性心瓣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风湿活动绝大部分表现为瓣膜炎,l由于瓣膜新的炎症,l叉释出较多的瓣膜糖蛋白,l刺激机体产生更大量ASP。ASP阳性可反映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动.且具瓣膜特异性。ASP可作为判断风湿热活动性的指标,l尤其在风湿性心瓣膜炎患者,lAS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6.免疫球蛋白含量、i补体成分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IgM、iIgG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l风湿热急性期血清IgM、iIgG升高,l这与机体免疫防御机制有关。临床上免疫球蛋白测定常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中。风湿热患者血清补体C3、iC4变化表现为多样性,l在部分患者升高,l部分患者下降,l这种变化与疾病活动过程中补体的消耗及体内补体的产生之间的动态变化有关。而直接反映补体系统激活的补体C3裂解产物C3C在风湿活动期明显升高,l联合检测C3裂解产物比单纯检测C3、iC4更能全面评估体内补体代谢情况,l对风湿活动的诊断更为重要。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1immune1complex,lCIC)变化与风湿活动相一致,l对风湿热及风湿性心瓣膜病的风湿活动性有诊断意义。CIC增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衡,l持续的无症状CIC升高有时还提示亚临床型的风湿活动(详见第四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7.抗心肌抗体测定 抗心肌抗体也称为抗肌纤维膜抗体(ASA)或抗纤丝抗体(AFA),l其靶抗原为心肌线粒体膜中的腺嘌呤核苷酸易位蛋白(ANT)和心肌浆球蛋白。80%以上风湿活动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心肌抗体,l急性发作型风湿热抗心肌抗体在4周左右转阴,l迁延型风湿热的阴转时问在12周以上或更长,l慢性风湿热趋向静止时抗心肌抗体转阴,l如病情有反复,l活动性增高,l抗心肌抗体又出现。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炎抗心肌抗体阳性,l抗心肌抗体可作为风湿活动性指标,l在风湿热患者中测定抗心肌抗体还助于判断有无并发心脏炎,l动态测定其变化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i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等。抗心肌抗体对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缺乏特异性,l血清中出现此抗体还可见于心肌炎、i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心肌梗死综合征及重症肌无力等(详见第五章第一节心肌病)。

8.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

(1)检测方法:i酶免疫斑点法、i间接免疫荧光法、i胶体金免疫渗滤法等。

(2)标本:i血清。

(3)参考值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的原理是基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膜与哺乳类动物心肌具有共同抗原性,l可吸附风湿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心肌抗体,l用人心肌织和链球菌菌膜同时吸附风湿热患者血清中该抗体。风湿性心脏炎患者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阳性可达88%以上,l而其他病种(包括病毒性心肌炎、i冠心病、i结缔组织病等)本试验均阴性。风湿性心脏炎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心肌抗体可被膜抗原所吸附,l而其他心脏病患者血清中存在该抗体只能被心肌抗原吸附,l因此,l本试验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有特异性。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特异性高,l但敏感性低,l加以链球菌菌膜抗原的提取和吸附试验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我国在1993年全国心血管病实验室诊断学术会议上提出了酶免疫斑点法,l该法检测抗心肌抗体吸附商验大大提高了敏感性,l还研究解决了吸附试验中的技术难题,l取得了较高的研究成果。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是以胶体金为标记的快速斑点免疫结合试验,l本法操作简便、i快速(整个反应过程数分钟内完成),l且不需特殊仪器,l适合临床应用。

9.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试验

(1)检测方法:i用特异性链球菌膜抗原刺激风湿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2)标本:i枸橼酸钠抗凝血2ml,l用淋巴细胞液分离淋巴细胞,l经0.4%台盼蓝证实细胞活力>90%,l用含15%小牛血清的199培养液调成11×1106/mm3的浓度。

(3)参考值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致敏淋巴细胞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l其细胞膜表面出现促凝血活性物质,l称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试验(PCA试验)是一种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测方法。

风湿性心脏炎患者PCA试验阳性率在80%以上。风湿性心脏炎患者PCA升高的可能机制:i促凝血活性升高的具体机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释,l现认为由于组织细胞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l如浸润的炎症细胞、i淋巴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细胞膜,l使组织细胞膜本身具有的组织因子表达,l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l这个过程可导致组织局部的纤维索沉积。风湿性心脏炎的特征改变阿少夫小体中有淋巴细胞的浸润,l其中央有纤维素样物质沉积。这些纤维素样物质的存在可能由于心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作用于心肌细胞,l使PCA升高,l导致局部纤维素的沉积而形成。这种异常的局部纤维素沉积最终可使心肌组织结构发生改变,l产生风湿性心脏炎。本试验在诊断风湿性心脏炎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可作为一项诊断风湿性心脏炎的特异诊断试验。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促凝血活性试验在80年代以来被认为是研究细胞免疫反应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其原理是致敏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l可产生淋巴因子,l激发外源性的凝血活动,l导致某些靶细胞(包括巨噬细胞、i单核细胞和心肌细胞等)的促凝血活性增高。80年代以来,l此试验曾应用于多种疾病如肾小球肾炎、i甲状腺功能亢进、i脑脊髓炎等的发病机制和监测疗效的研究。近年来,l应用链球菌菌膜为刺激抗原的PCA试验来诊断风湿性心脏炎。

【其他检验项目】

1.新蝶呤测定

(1)检测方法:i高效液相色谱法、i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2)标本;血清。

(3)参考值范围:i①高效液相色谱法:i<5nmol/L;②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5.2±2.2)μg/L;③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10μg/L。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新蝶呤(neopterin)是一种分子量为253的小分子半抗原物质,l是由GTP衍生的吡嗪嘧啶化合物,l它是四氢生物蝶呤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l也是苯丙氨酸、i酪氨酸、i色氨酸的羟化过程中的辅酶。新蝶呤主要由单核细胞、i巨噬细胞在γ-干扰索的诱导活化作用下所产生的,l是表示巨噬细胞、iT淋巴细胞及细胞免疫被激活的标志。

新蝶呤增加提示依赖γ-干扰素的细胞免疫活化,l受损组织在γ-干扰素诱导下,l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抗原表达增加,l即巨噬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处理、i加工、i提呈能力增加,lTh细胞被激活,l从而触发免疫反应的发生。新蝶呤还可加强巨噬细胞自由基依桢型细胞毒作用,l导致巨噬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

风湿热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l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免疫系统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l而细胞因子可能起重要调节作用。新蝶呤是细胞免疫激活的重要标志,l它与其他细胞因子共同参与风湿热的发病,l可作为反映疾病活动性和预后的良好指标。风湿热活动期患者血清新蝶呤明显增加,l提示机体免疫系统持续活化,lT细胞激活并增殖,l四氢生物蝶呤合成增加;静止期新蝶呤水平下降,l提示细胞免疫处于相对静止状态,lT细胞增殖相对减少,l四氢生物蝶呤合成相对减少。新蝶呤还与风湿热的预后及心脏瓣膜损害程度密切相关,l在风湿性心瓣膜病的风湿活动早期.测定血清新蝶呤的变化有助于诊断、i预测风湿热患者心脏瓣膜损伤程度。此外,l川崎综合征、i类风湿性关节炎、i扩张型心肌病、i系统性红斑狼疮、i恶性肿瘤等患者血清新蝶呤水平也增加。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i结果可靠,l但仪器昂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作为主要试剂的免疫测定方法.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后,l通过标记酶对底物的酶解呈色作用提高了方法学的灵敏度,l为目前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的免疫测定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l加样应准确,l减少因加样所致随机误差。反应温度和时间应按规定的要求,l洗涤是决定本法成败的关键,l可通过保证每次洗涤时间和洗涤次数以及规范化操作来实现。

2.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1)检测方法:i间接免疫荧光法、i免疫酶法、i流式细胞术等。

(2)标本:iEDTA-Na2抗凝血。

(3)参考值范围:iCD+13(T3)细胞阳性率71.5%±6.2%;CD+14(T4)细胞阳性率45.7%±5.3%;CD+18(T8)细胞阳性率27.9%±5.0%;T4/T8比值为1.66±0.33(免疫荧光法)。

(4)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i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iB淋巴细胞、iNK细胞和K细胞等。T淋巴细胞又可分若干亚群,l它们在表面标志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临床上各种类别的免疫性疾病均可出现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目或比例,l以及它们所显示的功能强弱,l可借以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l对临床认识疾病,l探讨发病机制、i观察病情和疗效、i判断预后以及防治疾病等方面,l均可提供极为有用的信息。

风湿热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风湿活动期CD+14(T4)细胞升高,lCD+18(T8)细胞下降,lCD+14/CD+18比值显著升高。风湿热施型病理改变是风湿小结,l这是由细胞免疫介导的病理改变,l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作为临床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价指标之一,l提示风湿热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紊乱,l链球菌膜抗原刺激可能是引起免疫调节紊乱的原因。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

1)间接免疫荧光法:i检测T淋巴亚群常用方法之一,l主要缺点是标本不易保存,l需要荧光显微镜.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如有条件,l可用流式细胞仪计数T淋巴亚群,l快速而准确,l结果稳定,l重复性好,l但需要较多的投资。

2)免疫酶法:i简便易行,l敏感性高、i特异性强,l无需特殊仪器,l一般实验室均可采用。标本可长期保存。

【应用与建议】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风湿热的病因,lASO、iANDaseB是反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l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抗体动力学,lASO和ANDaseB联合检测可提高风湿热的检出率。

典型风湿热的诊断,l临床上并无困难,l但对不典型风湿热或治疗后病情改善,l或迁延型风湿热仍存在轻度风湿活动的患者,l在临床的判断却是一个大难题。临床工作中若联合应用抗体(ASO、iANDaseB)与非特异性风湿活动试验(ESR、iCRP、i粘蛋白),l则对于辅助风湿活动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任何一个抗体的测定和任何一个非特异性风湿活动试验,l如ASO和ESR,l两者同时升高,l提示风湿活动存在的可能;反之,l两者均正常时,l基本可以排除风湿活动。

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iPCA、iASP等阳性高度提示风湿性心脏炎,l可作为风湿性心脏炎的特异性诊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