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

一、i疾病概述

慢性肝炎(chronic1hepatitis,lCH)即为肝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慢性肝炎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l因此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l而是一个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多年来,l将慢性肝炎分为:i慢性迁延性肝炎(chronic1per-sistent1hepatitis,lCPH)、i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1active1hepa-titis,lCAH)和慢性小叶性肝炎(chronic1lobular1hepatitis,lCLH),l现不再应用。根据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大会的建议,l现在多主张按病因分类,l如慢性乙型肝炎、i自身免疫性肝炎、i慢性药物性肝炎等,l并以组织学炎症坏死程度分级,l以肝纤维化程度分期。

【病因】

1.慢性病毒感染 慢性肝炎可由乙型、i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2.自身免疫 病因不明,l伴有各种自身抗体,l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3.药物和毒物 许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l如异烟肼、i甲基多巴、i双醋酚汀、i苯妥英钠、i对乙酰氨基酚、i胺碘酮、i磺胺类、i阿司匹林等。

4.乙醇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酒精性肝炎。

5.代谢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i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

6.其他 尚有部分慢性肝炎的病因不详。

【病理学分类】

慢性肝炎以组织学活动指数(histological1activity1index,lHAI)予以分级(grade)和分期(stage)。

根据慢性肝炎的分期、i分级可将慢性肝炎分为轻、i中、i重三度。轻度慢性肝炎为G1~2,lS0~2,l包括原CPH、iCLH及轻度CAH;中度慢性肝炎为G3,l相当于中度CAH;重度慢性肝炎为G4,lS3~4,l相当于原重度CAH。

本章节仅叙述慢性病毒性肝炎,l其余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在其他相关章节论述。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此外,l尚有少数HBV重叠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l使慢性肝炎加重。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不演变为慢性病毒性肝炎。

(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HBV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坏死疾病。

【发病机制】

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

由于慢性HBV抗原持续存在,l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循环中免疫复合物(CIC)不断形成,l沉积于器官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l激活补体和趋化炎症细胞,l引起关节炎、i血管炎、i肾小球肾炎等肝外表现。CIC并不造成肝细胞损害。

【临床表现】

青壮年男性居多,l多起病缓慢或隐匿,l多数无明显急性肝炎史,l常在婴幼儿时期感染。少数急性起病而持久不愈。感染HBV时的年龄影响临床结果,l母婴传播90%会慢性化,l1~5岁时感染则25%~50%慢性化,l成人感染则少于5%慢性化。

轻度患者可无明显症状,l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大或肝功能异常。常见症状为乏力、i全身不适、i食欲减退、i肝区不适或疼痛、i腹胀、i失眠、i低热等。体检发现面部颜色往往晦暗,l巩膜黄染,l可有血管蛛及肝掌。肝大、i质地中等或充实感,l有压痛及叩痛。多有脾大。病情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i腹水、i下肢水肿、i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

慢性肝炎的肝外表现可有皮疹、i关节炎、i结节性多动脉炎、i胸膜炎、i肾小球肾炎、i血管炎,l可有停经或月经改变、i男性乳房发育等内分泌紊乱。少数患者可见肝源性糖尿病,l桥本甲状腺炎,l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i肝功能检验、i肝穿刺活检和病原学检验不难诊断。病理的分级、i分期,l有助于治疗和了解预后。

本病应与急性病毒性肝炎、i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酒精性肝炎、i自身免疫性肝炎、i药物性肝炎、i肝硬化等鉴别。

(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机制】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感染,l其他尚有通过血液透析、i器官移植感染,l静脉毒瘾者通过污染的注射用具感染者亦不少。

HCV可直接造成肝损害,l并与病毒量呈正比。机体对HCV的免疫反应较弱,l与肝叶内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有关,l受HLA-I类分子限制的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较明显。

【临床表现】

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似。大多数急性感染没有症状,l仅25%出现黄疸。大多临床症状轻微,l如轻微乏力、i肝区痛等。HCV感染可伴有一些肝外表现,l包括关节炎、i角膜结合膜干燥症、i扁平苔藓、i灶性淋巴细胞性涎腺炎、i原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i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抗HCV与HCV-RNA测定,l排除其他病毒性和导致肝病的原因。

二、i检验诊断

慢性肝炎的肝功能试验可出现以下方面异常:i①肝细胞损伤导致的血清酶活性增高,l如ALT、iAST、iLDH和GGT等;②肝实质细胞减少所致的肝脏生物代谢功能下降的指标,l如ALB、iSChE、iPT、iBIL、iTBA;③肝免疫调节功能的检验指标,l如IgG、iIgM、iIgA以及血清蛋白电泳和γ球蛋白;④肝纤维化导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浓度增高;⑤原发病的病原学检验阳性等。

【常用肝功能试验】

1.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1)测定方法:i目前除基层医院(如乡镇以下卫生院)外,l基本上所有医院均采用酶偶联连续监测法测定ALT。其原理是利用血清中的ALT,l作用于试剂中丙氨酸,l使之脱氢转变成丙酮酸,l后者在试剂中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与试剂中还原型辅酶I(NADH)反应生成乳酸和氧化型辅酶I(NAD+),l导致对340nm光有特征性吸收的NADH减少;NADH减少速率与血清中ALT活性成正比。

(2)参考范围:i目前采用5~50U/L。潘柏申等2005年报道上海地区男性和女性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58和48U/L,l第97.5百分位数分别为67和551U/L,l第99百分位数分别为75和67U/L;建议采用97.5百分位数,l男女混合后的参考范围上限为63U/L。

(3)临床应用价值:i慢性肝炎ALT可正常或轻度增高,l一般不超过500U/L;ALT可妊期不正常,l或时而正常、i时而增高。但是虽然ALT在每次测定时有波动,l却仍然是检测慢性肝炎最有用的检验指标,l它可能是临床检验的惟一异常,l慢性肝炎通常是因ALT增高而发现的。在急性发作期ALT可明显增高,l达300~400U/L以上;多小叶坏死时,lALl可达50。~11000U门,l以上。ALT升降与临床表现、i其他肝功能试验和肝组织学变化有一定相关性,l定期测定ALT,l有助于判断肝内病变情况。

(4)测定方法评价:i目前采用的酶偶联连续监测法能很方便准确地测定ALT。从检测方法学和临床对检验指标的要求来说,l希望测定结果准确、i精密(指重复性好,l即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的结果都相同),l以及不同临床实验室(包括同一地区不同实验室、i不同省市实验室,l甚至不同国家实骑室)测定结果相一致。ALT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应当说已能达到临床上比较满意的程度,l目前临床检验的努力目标在于提高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2005年潘柏申等报道,l经过多年努力,l上海地区各大医院检验科测定血清ALT的变异系数从17.1%~20.5%降到了1.42%~5.97%。

血清ALT、i还可采用赖氏法测定,l该法虽然试剂价格低廉,l不需特殊仪器,l但由于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l检测范围窄,l易受干扰,l所以仅在少数基层医院使用。

2.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测定方法:i几乎所有医院均采用酶偶联连续监测法测定AST。其原理是利用血清中的AST,l作用于试剂中天冬氨酸使之脱氨转变成草酰乙酸,l后者在试剂中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与试剂中NADH作用转变成苹果酸和NAD+.导致对340nm光有特征性吸收的NADH减少;NADH减少速率与血清中AST活性成正比。

(2)参考范围:i8~55U/L。

(3)临床应用价值:i慢性肝炎时血清AST变化类似于ALT变化,l可正常或轻度增高,l一般不超过500U/L;AST可长期不正常,l或时而正常、i时而增高。

ALT大多存在于肝细胞浆内,lAST则有两种同工酶,l分别位于肝细胞浆(ASTs)和线粒体内(ASTm),l肝细胞内AST总酶活性高于ALT,l使得正常人血液中AST/ALT、i比值为1.15。在肝细胞损伤、i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和ASTs即可释放,l且因AST灭活比ALT快,l故导致血液ALT增高大于AST。1ASTm只有在肝细胞坏死导致线粒体崩解时才会释放。一般急性肝炎以肝细胞炎症损伤为主,l因而血清AST/ALT比值下降;慢性肝炎较严重病例,l由于存在肝细胞坏死,lASTm释放至血液的量增多,lAST/ALT比值可大于1;但一般慢性肝炎、i轻度肝纤维化时AST/ALT比值仍小于1。潼野等曾报告慢性肝炎活动型和非活动型AST/Al。T比值分别为0.9±0.32和o.75±0.32。

(4)测定方法评价:i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与ALT、i相似。红细胞中AST活性较高,l因而应避免采血时使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剧烈的肌肉运动AST也可轻度增高,l故不应在运动后果血。不同实验室AST结果的一致性与ALT相似,l国内上海等少数地区已致力于提高ALT以及AST等血清酶测定在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l大多数地区尚存在较大的实验室间变异。

3.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或LD)及其同工酶

(1)测定方法:i测定LDH总酶,l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推荐使用的方法是以乳酸为底物的连续监测法。其原理是利用血清中的LDH,l作用于试剂中的乳酸和NAD+,l生成丙酮酸和NADH,l通过临测340nm波长吸光度增高速率,l计算出血清中LDH活性。

LDH同工酶有LDH1、iLDH2、iLDH3、iLDH4和LDH5 5种,l目前多数采用电泳法测定。常用琼脂糖作为支持物,l分离LDH同工酶后,l采用酶促反应原理对各区带进行显色,l再用光密度计测定各LDH组分的百分比,l各组分百分比乘以LDH总酶活性可得各组分酶活性。

(2)参考范围:iLDH总酶(以乳酸为底物的连续监测法)为109~245U/L。LDH同工酶的参考范围各家报道不一,l但其百分含量的次序都一致,l即LDH2>LDH1>LDH3>LDH4>LDH5,l南通医学院用醋纤膜电泳法测定结果为:iLDH1(32.0±4.4)%、iLDH2(39.7±3.7)%、iLDH3(16.6±3.5)%、iLDH4(7.2±2.0)%和LDH5(4.5士2.6)%。

(3)临床应用价值:i肝细胞损伤时血清LDH可增高,l但敏感度不及ALT。LDH存在于心肌、i肾、i肺、i红细胞等,l这些组织的损伤如心肌梗死、i肺梗死等,lLDH总酶也会增高,l因而其诊断特异度也不高。作为反映肝损伤的指标,l血清LDH总活性的价值不大。

LDH5和LDH4主要存在于横纹肌和肝脏,lLDH3和LDH2主要存在于心肌、i肾和红细胞中,lLDH3主要存在于肺、i脾、i胰等脏器中。肝损伤时LDH5增高,l且LDH5>LDH4,l比LDH总活性敏感,l部分慢性肝炎患者ALT正常而LDH5增高,l在反映肝损伤方面,l两者可互补诊断。南通医学院曾报道在7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中LDH5>LDH4为40例(50.3%),l而这40例中有27例LDH正常;在4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中LDH5>LDH4为33例(83.0%),l该33例中有21倒LDH正常。

(4)测定方法评价:i连续监测法能很方便准确地测定LDH总酶,l准确度和精密度已能达到临床上比较满意的程度。目前测定LDH总酶的连续监测法仍有两种,l分别以乳酸为底物和以丙酮酸为底物,l在方法学上两者各有优缺点,l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前者;目前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检验科都还有采用,l需要注意的是,l两者的参考范围不同。

目前一些品牌的自动电泳仪巳能做LDH同工酶琼脂糖电泳,l能较方便快捷地得到结果,l并且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不足的是价格较高。

(5)标本要求:i以血清为宜,l当用血浆为标本时,l宜采用肝素作抗凝剂,l草酸盐对LDH有抑制作用,l不宜用于抗凝。红细胞中LDH活性比血清约高100倍,l故样品应严格避免溶血,l否则结果假性偏高。LDH4和LDH5对冷不稳定,l故测定LDH总酶和同工酶的血清均不宜冰箱存放,l若不能及时测定,l室温可放置2~3天。

4.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lGGT)

(1)测定方法:i医院检验科基本上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l做连续监测法测定.少数基层医院可能还使用手工比色法。具体方法参见第五章第二节肝细胞性黄疸的检骑诊断。

(2)参考范围:i连续监测法男性为11~50U/L,l女性为7~32U/L。比色法男性为3~17U/L,l女性为2~13U/L。

(3)临床应用价值:i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非活动期,l血清GGT多数正常,l而活动期大多增高,l因此血清GGT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炎活动性的指标之一;以往的资料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80%以上血清GGT增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GGT若持续增高,l常提示发展为慢性肝炎。有报道肝活检证实的慢性肝炎16例,l凡汇管区周围碎屑样坏死明显者,l血清GGT均明显增高。肝炎时坏死区邻近的肝细胞内GGT合成亢进,l致使血清GGT增高。慢性肝炎经有效治疗后,l随着病情的改善,lGGT下降;如GGT持续增高,l往往已有肝硬化发生。因此定期检测血清GOT,l有助于判断肝脏病情变化、i疗效和预后。血清GOT超过正常4倍以上的患者,l其他生化指标异常往往也较明显。

(4)测定方法评价:i参见第五章第二节肝细胞性黄疸的检验诊断。

5.血清清蛋白(ALB)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

(1)测定方法:i国内多采用演甲酚绿法(BCG法),l而国外也较多采用溴甲酚紫法(BCP法)。随着采用国外仪器及其配套试剂的增加,l国内少数医院也逐渐改用BCP法。BCG法原理是在pH4.2的缓冲液中,lALB作为一种阳离子,l与阴离子染料BCG结合形成蓝绿色复合物,l其在630nm波长有吸收峰,l故测定该波长吸光度与ALB浓度成正比。BCP法采用pH5.2的缓冲液,l在603nm波长处测定溴甲酚紫与ALB结合的绿色复合物。

A/G比值由计算而得,l血清总蛋白(TP)测定值减去ALB测定值得出球蛋白浓度,l后两者相除为A/G比值。

(2)参考范围:i血清ALB总体参考范围为35~55g/L。但卧床者和站立走动者有较大不同,l卧床者明显较低,l为35~50g/L,l均值42.5g/L}走动者男性为42~55g/L,l女性37~53g/L,l均值46.7g/L。所以,l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最好应采用不同的参考范围。

A/G比值的参考范围多数报道为1.5:i1~2.5:i1,l一般认为低于1.25:i1为下降。

(3)临床应用价值:i由于肝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l在轻度慢性肝炎时ALB基本上正常,l仍大于35g/L,lA/G比值≥1.4,l中度慢性肝炎时ALB下降为35~32g/L,lA/G比值在1.4~1.0之间,l重度慢性肝炎时ALB可降至32g/L以下,lA/G比值降至1.0以下。

(4)测定方法评价:iBCG不但与ALB呈色,l并且也可与血清α-和β-球蛋白中多种蛋白质成分呈色,l但呈色程度较低;若在30秒内测定,l可明显减少非特异性呈色反应,l采用自动化分析仪可在10~30秒测定,l使该法测定结果特异准确。BCG法精密度高,l检测范围为15~55g/L,l胆红素、i轻中度脂血无干扰。

由于A/G比值由血清TP和ALB计算得出,l所以ALB和TP两者测定的准确性均会影响A/G比值。

6.血清胆碱酯酶(SChE)

(1)测定方法:i连续监测法,l原理是SChE催化碘化丙酰硫代胆碱水解,l产生丙酸及硫代胆碱,l后者与无色的5,l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反应,l形成黄色的5-琉基-2-硝基苯甲酸。在410nm处检测吸光度,l其吸光度增高速率与SChE活性成正比。

(2)参考范围:i51000~121000U/L。不同试剂来源结果不同,l最好应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3)临床应用价值:i在轻度、i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中SChE活性依次下降。由于SChE半衰期比ALB短,1故能比ALB更敏感地反映病情的逐日变化。血清SChE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变化的敏感而准确的指标,l可以作为动态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实质细胞损害程度的非损伤性指标,l有助于评估其肝功能和预后。

(4)测定方法评价:i作为肝功能指标时均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其活性,l准确定和精密度较好。不同试剂测定方法及其检测条件有所不同,l其参考范围也不同,l应当注意。

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也可根据SChE下降作为辅助诊断指标,l可采用上述方法测定其活性,l或采用一种简单方便的试纸条半定量检测方法,l非常快速,l适合此类急诊患者的诊治。

7.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活动度(PTA) PT主要反映凝血因子Ⅶ、iFg、i凝血酶原、i凝血因子V和X等的活性。轻度慢性肝炎PTA>70%,l中度慢性肝炎为70%~60%,l重度慢性肝炎在60%~40%。PT参考范围为正常对照±1秒,l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lPTA参考范围为80%~120%。PT测定方法及其评价参见本章第十三节急性肝衰竭的检验诊断。

8.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血清TBIL和DBIL浓度可体现肝脏多方面的功能,l其增高程度与慢性肝炎病情相一致。轻度慢性肝炎BIL基本正常,l或者小于正常2倍,l中度慢性肝炎在正常2~5倍左有,l重度慢性肝炎可>正常5倍。

参考范围:iTBIL为5.1~19μmol/L,lDBIL为1.7~6.8μmol/L。其测定方法及其评价请参见第5章第一节溶血性黄疸的检验诊断。

9.血清总胆汁酸(TBA)

(1)测定方法:i主要有酶比色法和循环酶法。前者采用3α-羟类固醇脱氢酶(3α-HSD),l反应生成的NADH上氢由黄递酶催化转移给碘化硝基四氮唑(INT),l产生红色产物甲臜。循环酶法利用3α-HSD催化胆汁酸和β-硫代NAD反应,l生成的产物可在3α-HSD作用下,l重新生成胆汁酸和β-硫代NAD,l即3α-HSD在反应系统中发生循环催化作用,l将微量的胆汁酸放大,l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的β-硫代NADH在405nm处的吸光度增加,l与胆汁酸浓度成正比。

(2)参考范围:i空腹TBA(F-TBA)0.14~9.66μmol/L,l中餐后2小时TBA(P-TBA)为2.4~14.0μmol/L。

(3)临床应用价值:i组织学改变轻微的慢性肝炎患者F-TBA及P-TBA均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肝病活动性加重时血清TBA浓度呈轻、i中度增高,l大部分超过参考值的2倍,l随病情缓解而下降。连续监测餐后血清TBA可以观察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的过程,l并可用于估计慢性肝炎的活动程度,l其价值超过一般肝功能试验。多数资料表明,l血清TBA测定对反映肝病严重性、i估计其预后有价值。杨昌国等报道,l慢性迁延性肝炎F_TBA和P-TBA分别为7.7+4.6μmol/L和23.6±12.5μmol/L,l而慢性活动性肝炎分别为78.7±38.9μmol/L和111.3±45.1μmol/L。

(4)测定方法评价:i血清中的TBA含量较低,l需要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酶比色法检测灵敏度不高,l含量在15μmol/L以下结果不太准确。该法还受标本中许多干扰物质的影响,l其中最主要的是乳酸脱氢酶(LDH)。各类肝炎因血清LDH增高,l由LDH催化生成的NADH,l比由3α-HSD催化TBA反应生成的NADH量还要大,l较好的方法为试剂中加丙酮酸钠抑制LDH活性;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干扰可采用设立双试剂,l样品先与不加3α-HSD的体系孵育,l使样品中的干扰物质耗竭,l然后加人3α-HSD,l与TBA反应来排除干扰。虽然采取了许多方法减少干扰,l但测定结果仍然不太准确,l其主要优点是试剂价格比较便宜。

酶循环法则有足够的灵敏度,l且几乎不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lLDH<101000U/L,l胆红素<850μmol/L,l血红蛋白<5g/L,1维生素C<2.84mmol/L,l乳酸<24mmol/L时,l偏差均<±5%,l因而有很好的特异性和准确度,l精密度也较好,l线性上限为180μmol/L。但该法试剂价格昂贵。

10.血清蛋白电泳和γ-球蛋白

(1)测定方法:i各种血清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以及等电点不同使其带电荷量也不同,l因此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带电荷多,l分子量小者,l泳动较快;反之,l则较慢。将血清蛋白质按其电泳速度不同分成5条主要区带,l从正极起依次为清蛋白、iα1-球蛋白、iα2-球蛋白、i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

(2)参考范围:i多数用各组分蛋白的百分含量报告。由于各实验室采用的电泳条件包括染色液等不同,l参考范围也有差异。常用的两种染色液检测结果的参考范围参见下表。

(3)临床应用价值:i慢性肝炎时γ-球蛋白几乎均增高,l其百分含量和绝对浓度都增高,l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l轻度、i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时,lγ-球蛋白分别为≤21%、i21%~26%和>26%。中、i重度慢性肝炎时清蛋白下降,l其电泳清蛋白区带百分含量也下降,l且A/G比值下降,l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急性病毒性肝炎时γ-球蛋白中度增高,l连续测定γ-球蛋白能监测病情,l如逐步趋向正常,l表示病情渐渐恢复,l若持久增高,l表示病变持续存在可能转变为慢性肝炎。

γ-球蛋白的组分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IgA、iIgM等)、i抗体、i补体等,l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慢性肝炎时γ-球蛋白增高的原因有:i①肝内慢性炎症反应损伤肝脏吞噬细胞的功能,l进人肝脏的抗原不能被处理而刺激体液免疫应答增强;②肝细胞损害使清蛋白合成减少,l其原料氨基酸被浆细胞用于合成免疫球蛋白,l使其含量增高;③肝细胞损伤后体内形成抗受损肝细胞的自身抗体;④肝脏损害引起许多血清蛋白质含量下降,l因而免疫球蛋白代偿性合成增多,l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4)测定方法评价:i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是一个成熟且较简单的方法,l能让分析者肉眼看到清晰明确的5种血清蛋白质,l也就是说,l能很客观地得到血清蛋白谱的变化情况。但电泳法的共同缺点是区带之间划分不非常严格,l可引起各区带百分含量的测定重复性不好,l而且电泳所用染色液、i缓冲液、i电压、i电泳时间、i加样量等不同均会影响结果的重复性,l所以各实验室应尽量建立自己的参考值,l并且固定电泳过程中每个步骤的条件。稳定条件对于肝病患者的监测尤其重要。

目前,l一些较大医院已经采用自动电泳仪及其配套的商品试剂,l自动电泳仪可使每次电泳时的电压、i电泳时间,l甚至温度等都做到统一,l而且采用配套的商品试剂电有利于结果的重复性。若采用商品琼脂糖凝胶,l因没有液体缓冲液,l所以不存在缓冲液重复使用致缓冲液浓度出现变化的问题。

11.血清IgG、iIgM和IgA

(1)测定方法:i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l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测定;也可采用透射比浊法,l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放射免疫法目前较少应用。

(2)参考范围:iIgG为7.23~16.85g/L,lIgM为0.63~2.77g/L,lIgA为0.69~3.82g/L。

(3)临床应用价值:i慢性肝炎时血清Ig的增高以IgG最明显,l其中活动性慢性肝炎IgG常显著增高;当机体受到肝炎病毒侵袭时,lIgM首先增高,l故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IgM常增高,l慢性肝炎时血清IgM也可增高;血清IgA增高也可见于各种慢性肝炎。

血清IgG、iIgM和IgA增高还见于其他慢性感染、i子宫内感染、i自身免疫病等,l也见于特异型单株峰免疫球蛋白增殖症,l即M蛋白血症,l如多发性骨髓瘤、i巨球蛋白血症、i重链病、i半分子病、i轻链病和非排泌型骨髓瘤等。

(4)测定方法评价;溶血和高血脂标本对结果有影响。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做散射比浊法,l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透射比浊法,l较准确和精密,l较少受交叉污染影响,l结果更可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l血清IgG、iIgM和IgA在不同个体的正常值差异很大,l使人群的参考范围较大,l所以有时某个体的某种Ig可能已增高,l但仍在参考范周内。

【其他肝功能试验】

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各种病因所致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i坏死可导致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l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Ⅲ型前胶原(PCⅢ)、iⅣ型胶原(CⅣ)、i层连蛋白P1(Lam1P1)、i透明质酸(HA)和脯氨酸羟化酶(PH)等,l在慢性肝炎时均可能增高。从许多慢性肝病,l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病理演变来看,l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连续的发展过程,l两者难以截然分开。肝纤维化指标具体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参见本章第三节肝硬化的检验诊断。

2.血清病毒标志物 慢性肝炎中的乙型慢性肝炎、i丙型慢性肝炎、i乙型+丁型慢性肝炎,l其血清中可分别出现乙型、i丙型、i乙型加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l有助于慢性肝炎的病因学诊断。

【检验综合应用评价】

慢性肝炎的肝功能试验可出现许多异常,l包括血清ALT、iAST、iLDH和GGT增高,l血清ALB、iSChE、iPT和PTA下降,l血清BIL、iTBA增高,l血清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i血清IgG、iIgM和IgA增高等;此外,l还可出现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iCⅣ、iLamP1、iHA和PH增高,l以及病毒标志物阳性。

虽然可能会有较多肝功能试验异常,l但在轻中度慢性肝炎时,l以上指标变化较少或不全。慢性肝炎最常用的检验指标包括ALT、iAST、iBIL、iALB、iA/G比值、iγ-球蛋白(%)、iPT/PTA(%)、iSchE17项,l以及病毒标志物。慢性肝炎在诊断上必须依赖肝功能试验,l各种慢性肝炎诊断标准中包括:i①轻度慢性肝炎,l肝功能指标仅1项或2项异常;②中度慢性肝炎,l检验指标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③重度慢性肝炎,lALT、iAST反复或持续增高、iALB降低或A/G比值异常、iγ-球蛋白明显增高,l此外还需加上以下4项中任何1项,l即ALB≤32g/L、iBIL>正常上限5倍、iPTA为60%~40%、iCHE<4150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