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基底神经节变性

一、i疾病概述

皮质基底神经节变性(cortical-basal1ganglionic1degeneration,lCBGD)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病,l1967年Rebetz等首先报道为“神经元染色不良性皮质齿状核黑质变性”。CBG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上以不对称性局限性肌强直、i肌张力障碍、i静止性或动作性震颤、i皮质性肌阵挛、i皮质性感觉缺损、i异己手征等为特征。

【病因殛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了。Riiev(1990)等人的观察发现,lCBGD患者免疫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l但免疫障碍性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在CBGD发病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PET研究发现,l尾状核、i壳核对181F-多巴摄取明显减少,l纹状体对示踪剂的摄取呈明显不对称状,l受累肢体对侧纹状体对示踪剂摄取减少最明显,l额叶对示踪剂的摄取减少50%,l提示CBGD时脑内多巴胺能活性明显降低。死后脑组织生化研究显示,l尾状核、i壳核多巴胺(DA)浓度降低97%~99%,l黑质DA浓度降低88%。CBGD的病理改变主要位于大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大脑皮质萎缩,l在萎缩的皮质中有严重的弥漫性神经细胞脱失伴胶质细胞增生。黑质神经细胞严重脱失,l尾状核、i壳核、i苍白球、i下丘脑及下丘脑核、i红核、i蓝斑、i中脑顶盖及大脑脚等处亦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脱失,l伴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细胞色素缺失。

【临床表现】

隐袭起病,l缓慢进展,l本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之一是症状不对称性,l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多在2年~7年后)累及对侧肢体,l个别患者可终生不对称。CBGD的临床表现主要由锥体外系统损害和大脑皮质损害两部分组成。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受累肢体震颤、i肌强直、i失用或皮质性感觉缺失等。可见:i①锥体外系受损,l几乎全部病例均有主动运动减少、i动作缓慢、i肌强直等帕金森综合征裘现。并可见姿势性和运动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②额顶叶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运用障碍,l部分患者可见失语、i认知功能障碍、i记忆力减退和视空间功能障碍。35%患者可见异己手征,l即一侧上肢出现不能控制的激动性活动或一侧肢体作出与对侧目的相反的活动。皮质性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自发痛、i感觉疏忽和皮质性感觉缺失等。部分患者出现痴呆;③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60%患者可见核上性凝视麻痹,l可为垂直性或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④肌阵挛,l表现为受累肢体有节律的肌阵挛发作。肢体运动或做某种姿势可使之加重;⑤其他如锥体束受损、i构音障碍、i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诊断和鉴别诊断】

CBG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l迄今尚未发现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或影像学证据可确定诊断。对CBGD的临床诊断标准亦尚有争议。Vidaihet(1994)等提出的诊断条件包括:i①病程呈进展性;②头颅CT或MRI未发现局灶性病灶;③病程不超过10年;④发病症状明显不对称;⑤有帕金森综合征(运动迟缓和肌强直);⑥运用障碍;⑦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和核上性麻痹;⑧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CBGD需与下列疾病鉴别;帕金森病,l进行性核上性麻痹,l多系统萎缩,l弥散性Lewy体病,l非典型Pick病,lwilson病,lHuntington病等。其与帕金森氏病鉴别诊断线索是:iCBGD缺乏对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有效反应;明显皮质功能障碍、i失用及皮质感觉障碍。PSP的首发症状多为平衡障碍和反复跌倒,l肌强直主要累及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l常呈对称性肌强直。

二、i检验诊断

【一般检验项目】

血、i尿、i脑脊液等常规检查无异常,l包括铜、i铜蓝蛋白、i尿的重金属检查均为正常。

【特殊检验项目】

1.tau蛋白

(1)检测方法: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2)标本: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关于脑脊液tau蛋白含量的参考值,l国内外报道资料均不相同,l范围有500pg/ml~21131pg/m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

1)以tau蛋白为病理基础、i以运动异常为主要表现或兼有运动异常及痴呆表现的综合征被称为“tau蛋白病理相关性运动异常”,l主要包括与17号染色体相关的额颞叶痴呆和帕金森综合征(frontotemporal1dementia1with1Parkinsonism1linkedto1chromosome117,lFTDP-17)、iPSP以及CBGD等,l其中FTDP-17是以tau蛋白为病理基础的家族性疾病的代表,l而后两者则是散发性疾病的代表。

2)正常老人随年龄增加,l脑脊液中tau蛋白也有增加。因此用于诊断时,l需依据年龄进行调整,l以提高准确性。而脑脊液tau蛋白增高也会出现在CBGD、i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1disease,lAD)和其他痴呆性疾病中,l如额颞叶痴呆和Lewy体痴呆。CBGD患者脑脊液无其他特殊改变,l而多项研究显示该病患者脑脊液中Lau蛋白增高,l而且增高幅度远远超过PSP患者脑脊液中taH蛋白的含量。tau蛋白含量的检测虽不能作为这些疾病诊断的唯一指标,l但是在一定临床背景下,ltau蛋白含量的检测仍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之一。通过对某些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ltau蛋白的含量在疾病早期和晚期都比较低,l只有在中期tau蛋白的含量最高。很多实验没有观察脑脊液tau蛋白的连续性变化,l但是对于那些从临床表现高度怀疑tau病(tauopathy)者,l不能仅仅依据1次腰穿脑脊液tau蛋白的含量测定,l如有可能,l应动态观察患者脑脊液tau蛋白的含量。

2.生长抑素(ssomatostatin,lss)

(1)检测方法:i放射免疫法(RIA)。

(2)标本:i血浆、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血浆≤150pmol/L;脑脊液45.8pmol/L~84.Opmol/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CBGD、iAD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ss浓度显著降低;在脑出血急性期ss含量急剧升高;但ss与癫痫之间的关联存在着争议;脑脊液中ss浓度高于血浆近10倍,l提示ss不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l故单纯血浆ss含量不能反映脑脊液中ss浓度。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i①在血样标本采集时,l尽管EDTA本身是一种金属蛋白酶抑制剂,l但EDTA单独使用对蛋白水解酶的抑制作用是不充分的,l对于ss的检测,l最好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②血浆样本经提取后,l可除去蛋白质等于扰素,l并使微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浓缩,l但较费时。在常用的提取方法中,l以柱层析最为稳定、i准确,l但成本较高。加膜藻土法,l提取率较高,l但操作复杂、i费时。有机溶剂提取操作方便、i成本低,l但稳定性较差。收集腑脊液标本时,l收集管应浸在冰浴中,l收集完毕,l应立即在沸水中煮5min,l离心取上清,l低温保存待测。必要时可以用柱层析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