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一、i疾病概述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1syndrome,lPS)是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的一组临床症状群,l它是由于恶性肿瘤影响远隔部位(“远隔效应”)的组织和器官所引起的。该综合征不包括恶性肿瘤直接浸润、i蔓延、i压迫、i转移所产生的相应器官组织的症状;不包括对恶性肿瘤进行放疗或化疗所引起的症状,l也不包括因长期免疫抑制治疗而出现的机会性感染,l以及恶性肿瘤侵犯某些器官而出现的全身代谢障碍等。该综合征最早由Oppenheim(1888)描述,l1956年Guichara首先使用了“副肿瘤综合征”这一诊断名称。当“远隔效应”累及神经元、i神经髓鞘、i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组织出现临床表现,l而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并不存在肿瘤细胞时,l则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mleoplastic1syndromes1of1the1nervous1system,lPSNS)。

【流行病学】

PSNS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变化很大,l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诊断标准。神经系统的轻微异常(包括临床或电生理的)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较常见,l近端肌无力或轻度周围神经病占恶性肿瘤患者的6%,l若在临床检查基础上再加感觉的定量检查、i电生理评估、i肌肉活检,l则发生率更高。Croft和Wilkinson1l966年在1465例具有肌无力和周围神经病的肿瘤患者中发现该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6%。如果将PSNS限于令患者致残时,l其发病率则下降至0.4%。致残性的神经病变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常见,l在大于11400例的研究系列中发现,l只有3例小脑变性、i8例肌病,l没有肯定的感觉神经病。在31843例肺癌患者中仅14例发生副肿瘤性脑脊髓炎,l小脑变性的发生率则更低。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是PSNS发生率最高的癌肿,l而临床肯定的PSNS占这两种癌肿患者的比倒不到1%。北京协和医院对1990年~2000年26例PSNS住院病例的总结表明,l发病年龄平均(48.6±26)岁,l男性(69.2%)多于女性(30.8%)。96.2%在肿瘤出现之前发现,l3.8%在肿瘤出现之后发现。明确诊断时,l26.9%肿瘤已转移。从神经症状的出现至肿瘤的发现平均(18±6)个月,l多呈慢性隐袭或亚急性起病,l症状进行性加重,l治疗无明显效果。

【病因殛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PSNS是免疫介导的,l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仅在神经系统表达的抗原在肿瘤中表达,l免疫系统认为是异己而发起攻击。肿瘤细胞凋亡后被吞噬细胞吞噬,l这些吞噬细胞转移至淋巴结并呈递抗原给T淋巴细胞,l从而激活抗原特异性CD4+、iCD8+T淋巴细胞和B细胞,lCD8+T淋巴细胞介导肿瘤免疫,l抑制肿瘤生长,l但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CD4+T淋巴细胞激活B细胞成熟为浆细胞,l产生抗肿瘤抗体,l抗肿瘤抗体可与血脑屏障外的神经系统部分发生反应,l例如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P/Q型电压门控钙通道(VGCC)反应引起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部分抗体通过被动扩散可穿过血脑屏障,l攻击表达类似肿瘤抗原的神经元,l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或神经元凋亡。凋亡的神经元被中枢神经系统的乔噬细胞吞噬,l诱发更多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穿过血脑屏障引起更广泛的神经元死亡,l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支持该病为自身免疫障碍的依据有:i①在PSNS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下列抗神经抗体,l如抗Hu抗体、i抗Yo抗体、i抗Ri抗体、i抗Tr抗体和抗VGCC抗体等;②这些抗体可同时与自身的神经组织和潜在的恶性肿瘤发生免疫反应;③所检出的抗体虽然种类不同,l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④绝大多数为固定补体的多克隆IgG,l它们主要选择性地和神经系统某一靶器官发生反应;⑤在PSNS中,l脑脊液(CSF)中的抗体水平可高于血清。

【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

(1)脑脊髓炎(encephalomyelitis):iPSNS累及脑脊髓早已被认识,l以合并小细胞肺癌者最常见。病变较广泛,l包括边缘叶、i脑干、i小脑、i脊髓以及后根神经节。最显著的病理学改变是脑内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l伴神经细胞脱失和胶质细胞增生。其中亚急性小脑变性常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l其他综合征临床上常以症状最突出的部位来命名,l事实上病变往往互相重叠。根据主要临床症状可分出如下不同亚型:i

1)边缘叶脑炎(limbic1encephalitis):i病变主要侵犯大脑的边缘叶,l包括胼胝体、i扣带回、i穹窿、i海马、i杏仁核、i额叶眶面、i颞叶内侧面和岛叶。起病多呈亚急性,l进展达数周之久,l也可隐袭起病。早期症状是焦虑和抑郁、i以后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为其最主要的特征,l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和严重的记忆功能减退(近记忆为主)。可有精神症状(如烦躁、i幻觉、i精神错乱)、i癫痫和肌阵挛等。另外还可见到边缘叶以外的症状,l包括小脑和脑干受损的表现,l周围神经病,l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跌倒发作和发作性睡病。上述临床表现常在肿瘤被诊断之前出现,l有的在长达2年之后才被发现。肿瘤往往不大,l甚至在尸检时才发现。此病常见于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脑电图可正常,l也可以出现颞叶慢波或尖波灶。头颅CT和MRI止常,l少数可见颞叶内侧T2加权高信号。

2)脑十脑炎(brain1stem1encephalitis):i病变主要累及下部脑干,l侵及四脑室底部和下方的橄榄体,l前庭神经核、i颅神经运动核、i脑桥基底部、i被盖部,l黑质均可受累。临床上表现为眩晕、i呕吐、i共济失调、i眼球震颤、i眼球运动障碍、i构音障碍、i吞咽困难和病理反射等。少见症状有耳聋、i肌阵挛、i不自主运动甚至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临床症状可在肿瘤被发现之前或之后出现,l迄今尚无有效疗法。

3)坏死性脊髓病(necrotizing1myelopathy):i该病罕见。中年后发病,l约1/3合并淋巴瘤,l1/3合并肺癌,l1/3合并其他肿瘤(如胃癌、i前列腺癌、i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临床症状的出现与肿瘤的病程不相平行,l可在肿瘤发现前或在肿瘤缓解期出现。首发症状常为不对称的双下肢无力,l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l可在数日内迅速出现上升性截瘫、i四肢瘫、i膀胱直肠功能障碍、i呼吸困难而死亡,l类似亚急性起病的横贯性脊髓炎。尸检发现脊髓广泛坏死,l甚至超过临床节段。以胸段最显著,l背侧面损害较腹侧面严重,l无明显炎症反应。脊髓白质受损较灰质和血管严重,l轴突和髓鞘同样受累。某些病例尚可累及大脑皮质、i脑干和视神经。脊髓造影或MRI可见病变节段脊髓肿胀。

(2)亚急性小脑变性(subaeute1cerebellar1degeneration).亚急性小脑变性是中枢PSNS的最常见表现,l可并发于任何恶性肿瘤,l其中最常见的是小细胞肺癌,l妇科癌肿和霍奇金病。病理改变主要是广泛的小脑普肯耶细胞脱失。约半数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在肿瘤被诊断以前数月至数年之久,l某些病例尸检时才发现癌肿。

此病以全小脑症状为特征。首发症状是步态不稳,l经数周至数月发展到躯干及四肢对称性共济失调,l伴有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垂直性为主)。可出现眩晕和复视。急性起病者,l数小时至数日内症状达高峰,l但也有进展较缓慢的。病程晚期小脑症状趋于稳定,l此时患者多已严重致残,l自然缓解罕见。有些患者轻度痴呆,l但头颅CT或MRI不一定显示大脑皮层萎缩,l晚期可显示小脑萎缩。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常可显示大脑代谢异常。其他表现尚有吞咽困难、i感觉异常和伸性跖反射。该病合并霍奇金病的发病方式有所不同,l多在肿瘤诊断后数月或数年才出现小脑症状。临床表现和合并妇科肿瘤者相似,l但病程中的变化较多,l多数神经症状较轻,l某些尚可恢复。

(3)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opsoclonus1myoclonus):i此病罕见,l起病急,l进展快,l病隋重,l以斜视性眼阵挛、i躯轴性肌阵挛和躯干性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l损害部位可能在脑桥中央网状结构内。病理研究显示,l脑内小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l橄榄核神经元及小脑普肯耶细胞脱失。斜视性眼阵挛是指眼球注视时,l出现持续性多方向、i不自主无节律的、i同时伴眨眼的高波幅集合扫视运动,l闭眼和入睡后上述动作持续存在,l有意识跟踪或再注视时加重。斜视性眼阵挛是此病的眼部主要表现,l多早于癌肿出现,l是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和某些成人肿瘤的特征。近半数此病的儿童患有神经母细胞瘤,l但所有患神经母细胞瘤的儿童中只有2%出现该病。斜视性眼阵挛可以单独存在,l也可以不同组合方式与躯干、i四肢、i头部、i横膈、i咽喉、i软腭的肌阵挛和共济失调并存。早期确认斜视性眼阵挛是发现潜在神经母细胞瘤很重要的线索,l合并斜视性眼阵挛的神经母细胞瘤位于胸腔内的比例较高。

在成年人此病主要与两类肿瘤有关:i①乳腺癌和输卵管癌:i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l斜视性眼阵挛、i肌阵挛、i步态不稳、i眩晕、i吞咽因难、i构音障碍、i振动幻视和复视;②小细胞肺癌:i临床表现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相似。据报道此病少数还见于其他肿瘤,l如子宫癌、i膀胱癌、i甲状腺癌、i胸腺癌、i肺癌和霍奇金病。头部CT检查正常,lMRI有时可见脑干异常信号。

2.周围神经系统

(1)亚急性感觉神经病(subacute1sensory1neuropathy):i此病罕见,l多伴发于小细胞肺癌,l其次为淋巴瘤。病理改变主要在脊髓后根神经节,l可见神经节细胞脱失、i坏变,l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症状的出现多在原发癌被发现前数月,l甚至数年,l平均6个~115个月。首发症状为四肢远端疼痛和感觉异常,l分布不对称,l下肢重于上肢,l深感觉障碍突出。以后逐渐累及肢体近端、i躯干,l很少侵犯面部。随着病情进展,l疼痛消失,l代之以麻木、i肢体的感觉性共济失调、i假性手足徐动。腱反射降低或消失,l各种感觉均受影响,l以关节位置觉和震动觉尤其明显。典型患者呈亚急性起病,l进展迅速,l很快波及四肢,l稳定6个~9个月,l最后患者因共济障碍而卧床或赖轮椅生活。10%患者神经病变轻微,l进展缓慢,l几年内生活能自理,l不需任何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肌电图的主要表现是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或消失,l感觉传导速度严重减慢甚至不能测出,l运动传导速度基本正常,l或仅轻度减慢。肌电图无失神经支配现象。

(2)亚急性运动神经病(subacute1motor1neuropathy):i此病多伴发于霍奇金病和其他恶性淋巴瘤。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脊髓前角细胞退变和神经源性肌萎缩。脊髓后索自质可见斑块状轻度脱髓鞘,lClark柱和中间外侧柱可见细胞脱失。一般无炎性反应。未发现脊髓侧索病变。此病通常在恶性肿瘤诊断后发病,l而且常在肿瘤缓解期出现神经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进行性双下肢力弱。上肢受累较轻,l不涉及颅神经运动核所支配的肌群,l偶而可出现很轻微的感觉障碍。肌电图呈现失神经支配,l运动、i感觉传导速度基本正常。

(3)感觉运动性神经病(sensorimotor1neuropathy):i恶性肿瘤并发感觉运动混合性神经病较纯感觉性神经病多见。最常合并的是肺癌,l也有淋巴瘤、i骨髓瘤、i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有报道脑内恶性胶质瘤伴发感觉运动性神经病。临床特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感觉运动性神经病及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相同,l可以呈急性、i亚急性或慢性起病,l病程中可以有缓解复发。

3.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

(1)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1my-asthenic1syndrome)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是以突触部位乙酰胆碱量子释放减少为特征,l55%伴小细胞肺癌,l参见本书第十一章“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

(2)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ls)

约9%的成年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l伴或不伴恶性肿瘤者其临床特征、i肌电图、i肌肉活检相同。皮肌炎较肌炎患者伴发恶性肿瘤危险性高,l女性及老年多见。另外,l皮肌炎患者常在肌炎诊断前或诊断后数年发现癌肿,l常见的有乳腺癌、i卵巢癌、i肺癌、i胃肠道肿瘤。参见第十一章“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

【诊断】

PSNS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l可根据如下要点进行判断:i①典型的神经综合征;②找到恶性肿瘤原发灶;③排除恶性肿瘤本身的转移、i浸润以及化疗或放疗等造成的与免疫机制无关的影响;④恶性肿瘤治疗后神经病变获得相应的改善。尽管如此,lPSNS的临床诊断仍较困难,l大多数患者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初期,l往往无明显恶性肿瘤迹象,l极易误诊或漏诊。因此,l在临床工作中务必时刻保持对PSNS的警惕。凡临床上遇中年或中年以上患者,l若其神经系统症状不能以单一局部病灶解释时,l必须高度警惕PSNS的可能,l应进一步作相关的免疫学检查和各种癌性指标检查,l以及全面的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和电生理),l尽早发现潜在的恶性肿瘤,l做出正确的诊断。熟悉下列信息对怀疑该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将有所帮助:i①呈亚急性起病,l病情进展历时数天或数周,l就诊时病情往往已趋平稳;②初次就诊时症状已较严重、i无起伏波动;@症状具有特征性,l如表现为亚急性小脑变性、i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等神经综合征;④主要侵犯神经系统某一部位,l同时伴有其他部位受侵的轻度症状;⑤CSF中白细胞增多、i蛋白含量(尤其是IgG)增高;⑥血清和CSF中可出现针对神经系统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抗体;⑦全身PET检杏是确定隐匿恶性肿瘤的最好办法,l能比CT/MRI更早地检出恶性肿瘤病灶。

【鉴别诊断】

若PSNS出现在癌肿确诊之后,l应注意排除恶性肿瘤的直接侵犯或转移,l恶性肿瘤所引起的内分泌、i营养代谢紊乱和感染,l以及由放疗、i化疔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若PSNS出现在恶性肿瘤确诊之前,l不但要排除恶性肿瘤转移,l而且还要排除非副肿瘤性病变。如出现脑脊髓炎或边缘叶脑炎时应排除单纯疱疹性脑炎、i威尼克-柯萨可夫综合征;出现脑干脑炎时应排除脑血管病、i李斯特菌脑炎;出现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时应排除脑血管病、i药物的神经毒性;出现亚急性运动神经病时应排除放射性运动神经元病;出现亚急性感觉神经病时应排除顺铂或紫杉醇引起的神经病;出现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时应排除癌肿恶病质;出现神经性肌强直时应排除放射性神经丛病、i化疗的神经毒性或低镁血症等。

但是,l患有感觉运动神经病、i神经性肌强直或皮肌炎等神经综合征的患者,l也并非一定存在恶性肿瘤,l除非有临床或实验室的客观依据。对于有PSNS临床特征的患者,l或与恶性肿瘤有关的抗神经抗体升高的患者,l为了寻找恶性肿瘤应当进一步随访,l第一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l第二、i第三年每六个月复查一次。如果三年后仍未发现恶性肿瘤,l那么PSNS的诊断就值得怀疑。

二、i检验诊断

大约1/2的PNSNS患者在出现症状时,l原发肿瘤尚未发现或处于早期可根治阶段。因而临床早期诊断PNSNS对于及时发现和根治宿主体内的肿瘤至关重要,l使一些肿瘤如小细胞肺癌、i肠癌、i乳腺癌、i卵巢癌、i何杰金病得到早期诊断、i根治提供了条件。若特异性神经元抗体阳性,l对肿瘤进一步排查、i诊治很有惹义。

【一般检验项目】

1.血常规 PSN可累及全身各系统,l贫血是最常见症状之一,l有红细胞、i血红蛋白下降等。

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1time,lPT)

(1)检测方法:i外源凝血系统筛选试验,l现多用凝固法在仪器上测定。

(2)标本:i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

(3)参考范围:i正常PT为(12±1)s,l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PSNS可累及全身各系统,l呈高凝状态,l可见PT缩短。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检测方法:i凝固法检测在仪器上进行。

(2)标本:i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

(3)参考范围:i男性31.5s~43.5s,l女性32s~43s,l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为异常。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PSNS可累及全身各系统,l呈高凝状态,l可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

4.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lFg)

(1)检测方法:i凝固法,l物理、i化学测定法、i免疫测定法。

(2)标本:i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

(3)参考范围:i2g/L~4g/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PSNS可累及全身各系统,l呈高凝状态,l可见纤维蛋白原升高。

5.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1agglutination1test,lPAgT)

(1)检测方法:i免疫比浊法(即血小板聚集仪法)。

(2)标本:i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

(3)参考范围:i见下表。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PSNS可累及全身各系统,l呈高凝状态,l可见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6.抗凝血酶活性

(1)检测方法:i凝胶空斑法、i凝固法、i发色底物法。

(2)标本:i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

(3)参考范围:i(108.5±5.3)%。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PSNS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呈高凝状态,l可见抗凝血酶活性下降。

7.纤溶酶原活性

(1)检测方法:i发色底物法等。

(2)标本:i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

(3)参考范围:i0.75~1.40(75%~140%).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表示纤溶活性减弱,l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PSNS可累及全身各系统,l呈高凝状态,l可见纤溶酶原活性升高。

8.α2-纤溶酶抑制剂活性

(1)检测方法:i发色底物法等。

(2)标本:i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

(3)参考范围:i(95.6±12.8)%。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PSNS时可见α2-纤溶酶抑制剂活性升高。

9.脑脊液常规

(1)外观:i清亮或微显混浊。

(2)细胞计数及分类:i副肿瘤综合征伴有亚急性感觉神经病表现时白细胞增多。主要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l两者约为7:i3,l可含极少嗜中性粒细胞。偶尔可见软脑膜和蛛网膜细胞、i室管膜细胞、i脉络膜细胞。

(3)蛋白检查:i该病脑脊液Pandy试验阴性或弱阳性、i罗琼试验和Nonne-Apelt试验均为阴性。成人不同穿刺部位CSF蛋白质含量:i腰池200mg/L~400mg/L;脑池100mg/L~250mg/L;脑室内50mg/L~150mg/L。脑脊液蛋白电泳可见IgG升高。

(4)葡萄糖及氯化物:iPSNS葡萄糖、i氯化物含量正常。

【特殊检验项目】

1.抗Yo抗体

(1)检测方法:i间接荧光免疫法、i免疫印迹法。

(2)标本:i血清、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抗-Yo抗体见于妇科肿瘤,l是具有特征性抗体,l其同时作用于普肯耶细胞和癌肿(通常是卵巢癌)。抗Yo抗体的假阳性罕见,l当前被确认为该病合并潜在妇科癌肿的极好标志。血清中该抗体可持续数年,l甚至当肿瘤完全缓解时仍可保持阳性。抗体阳性患者应给予详细检查以排除卵巢癌、i乳腺癌等妇科癌肿。

2.抗Hu抗体

(1)检测方法:i间接荧光免疫法、i免疫印迹法。

(2)标本:i血清、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副肿瘤性感觉性神经元病变,l伴有或不伴有脑脊髓炎,l可见于小细胞型肺癌病例。某些病例的血清或脑脊液中可找到抗Hu自身抗体。本病无特殊治疗,l偶尔有病例在癌肿经过治疗后病情有进步。部分合并霍奇金病患者还可检出另一抗普肯耶细胞抗体,l抗Tr抗体。

3.抗Ri抗体

(1)检测方法:i间接荧光免疫法、i免疫印迹法。

(2)标本:i血清、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抗-Ri抗体见于乳腺癌,lSCLC伴POM的患者。眼球阵挛(白发的,l杂乱的眼球动作)是一种罕见的小脑综合征,l可伴发于儿童的成神经细胞瘤。可伴有躯干与肢体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与肌阵挛。可找到循环中抗Ri自身抗体。对原发肿瘤的治疗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往往能起良好效应。

4.抗Tr抗体

(1)检测方法:i间接荧光免疫法、i免疫印迹法。

(2)标本:i血清、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大约半数PSNS患者在出现症状时,l原发肿瘤尚未发现或处早期可根治阶段。因而临床早期诊断PSNS对于及时发现和根治宿主体内的肿瘤至关重要使一些肿瘤如小细胞肺癌、i肠癌、i乳腺癌、i卵巢癌、i何杰金病得到早期诊断、i根治提供了件,l若特异性神经元抗体阳性,l表示机体对该肿瘤已产生抗体,l能限制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但该肿瘤抗原和自体的神经系统组织抗原相似,l故产生神经系统的相关症状,l出现相应的临表现。抗-Tr抗体见于何杰金病伴亚急性小脑变性的患者,l及早发现对治疗有积极意义。

5.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GAD65抗体)

(1)检测方法:i间接荧光免疫法、i免疫印迹法。

(2)标本:i血清、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僵人综合征约60%~80%的患者血清中可测出抗谷氨酸脱羧酶抗GAD65抗体,l不少患者合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6.抗神经元突触囊泡amphiphysin抗体(扰amphiphysin抗体)

(1)检测方法:i间接荧光免疫法、i免疫印迹法。

(2)标本:i血清、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在正常人群及非PSNS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患者的血清中不存在抗-amphiphysin抗体。抗-am-phiphysin抗体的存在是新近发生的癌肿特别是SCLC的有力证据。但对于SCLC伴PSNS患者来说,l抗-amphiphysin抗体的存在与PSNS的临床类型无关联。另外,l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合并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常存在抗am-phiphysin抗体。

7.抗电压门控P/Q钙通道抗体(抗VGCC抗体)

(1)检测方法:i间接荧光免疫法、i免疫印迹法。

(2)标本:i血清、i脑脊液。

(3)参考范围:i阴性。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85%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可发现P/Q型电压门控钙通道(VGCC)抗体阳性。由于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常与潜在的癌症有关,l因而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准确诊断非常重要。临床上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很容易与重症肌无力相混淆,l检测抗AChR和VGCC抗体可区分重症肌无力和LEMS。

【应用建议】

1.妇科肿瘤性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建议检验组合:i血常规+PA+APTT+FTB+抗Yo抗体+抗R1抗体+抗Tr抗体。

2.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建议检验组合:i血常规+抗电压门挖P/Q钙通道抗体(抗VGCC抗体)+抗AChR。

3.其他指参见其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合理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