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疾病概述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1disease,lNPD)又称鞘磷脂病,l其特点是鞘磷脂或胆固醇沉积在各组织器官而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A、iB、iC三种类型。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是种遗传性疾病。A型和B型是由于酸性鞘磷脂酶(ASM)活性减低引起鞘磷脂代谢障碍,l导致未水解鞘磷脂蓄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l形成尼曼-匹克细胞;C型患者转运外源性胆固醇的缺陷及溶酶体中蓄积了未酯化的胆固醇。所以本病包含了两种病因完全不同的疾病。尼曼-匹克病在我国少见,l而犹太民族中多见。
【临床表现】
该病主要特点是:i以儿童多发,l肝脾大,l眼底黄斑部樱桃红色斑及骨髓中尼曼匹克细胞。各型临床表现特点见下表。

【诊断和鉴别诊断】
凡临床上有肝、i脾大伴贫血,l骨髓、i肝、i脾和淋巴结组织中有成堆泡沫细胞,l可诊断尼曼-匹克病,l有条件的单位测定酸性鞘磷脂酶活性、i基因分型对诊断本病及亚型具有决定性意义。本病需与骨髓中见到泡沫样细胞的其他疾病鉴别:i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i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iGM1神经节苷脂病Ⅰ型、iWolman病、iHurler病等加以鉴别,l后三者特点见下表。

二、i检验诊断
尼曼-匹克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i骨髓常规检查、i细胞化学染色、i组织活检、i酸性鞘磷脂酶活性及分子生物学检查,l其中酸性鞘磷脂酶活性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尼曼-匹克病的最可靠实验检查项目,l但临床上以骨髓榆查或组织活检为最实用的确诊性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
详见下表。如果患者伴脾功能亢进,l常全血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i单核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特征性空泡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实验室依据之一,l往往是由于鞘磷脂堆积产生的。

【骨髓常规检查】
由于骨髓检查常能发现一定数量形态学上具有特异性的尼曼-匹克细胞,l所以典型患者通过骨髓检查并结合临床通常能做出确诊性的诊断意见。其骨髓象特征见下表,l尼曼-匹克细胞特点见彩图16-3。有些患者还可见海蓝组织细胞增多.可能是鞘磷脂向腊样质转变引起的。

在某些疾病的骨髓涂片中也能看到尼曼-匹克样吞噬细胞,l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i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iGM1神经节苷脂病Ⅰ型、iWolman病、iHurler病、i高胆固醇血症、i血乳糜微粒过多血症、i家族性高密度脂蛋白缺乏症等。两者细胞在形态学上较难区别,l但尼曼-匹克样吞噬细胞的胞质中有时还含有其他吞噬物质,l且细胞数量一般较少,l这些有别于尼曼-匹克病。
【细胞化学染色】
①PAS染色:i空泡呈阴性,l泡壁呈阳性;②ACP染色;弱阳性或阴性;③POX染色:i阴性;④SBB染色:i阳性。如果细胞形态不典型可选择上述细胞化学染色,l以帮助鉴别细胞。
【组织活检】
包括骨髓、i肝、i脾、i淋巴结的活捡,l其切片中可见成堆、i成片或弥漫性的泡沫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68呈阳性,lPAS染色空泡呈阴性而泡壁呈阳性。通过组织活检,l通常可做出明确的诊断意见,l但无助于A、iB型和C型区分。
【酸性鞘磷脂酶(ASM)活性及细胞内脂质测定】
由于尼曼-匹克样吞噬细胞也见于其他疾病,l从形态学上有时难鉴别,l通过测定白细胞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ASM活性和脂质可明确疾病的诊断(包括亚型)。A、iB型患者细胞内ASM活性下降(A型<5%正常值,lB型<10%正常值),lC型患者自细胞中的ASM活性正常,l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正常或轻度下降。A、iB型患者细胞内有鞘磷脂堆积,lC型患者细胞内有胆固醇堆积。
【分子生物学检查】
采用PCR法,l通过基因分型有助于确定临床表型、i突变型、i了解预后等。
【细胞超微结构检查】
尼曼-匹克细胞在电镜下显示胞质中含有许多颗粒状脂质包涵体,l约0.5~5μm.呈板层状。包涵体在年长的患者中较为明显,l年轻或轻症患者则无定形。
【其他检查】
X线检查可见肺部浸润,l如A型X线胸片显示类似粟粒样结核的斑点影像,lB型X线胸片显示弥散的细结节阴影;脑CT和MRI检查可有灰质变性、i脱髓鞘病变及小脑萎缩。
从实验室角度来说,l形态学表现典型的尼曼-匹克病患者诊断不困难,l主要依靠血常规检查、i骨髓常规检查或组织活检,l必要时结合细胞化学染色,l一般均能确诊。有条件的单位可进一步做酸性鞘磷脂酶活性及细胞内脂质测定、i分子生物学检查等,l以明确诊断及亚型的判断,l但实际上能开展这些检查的单位很少。诊断尼曼-匹克病的实验室检查简单流程见图16-4,l但是要注意与伴有尼曼-匹克样吞噬细胞增多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