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

一、i疾病概述

血管性血友病(von1Willebrand’s1Diease,lvWD),l是一种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1Willebrand’s1factor,lvWF)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人群发病率约1%,l由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或没有注意到手术及外伤时的异常出血情况,l仅有少数患者因为出血而就诊。

【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l大部分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l少数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vW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12p13.3),l基因长度为180kb。vWF在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内合成,l初级翻译产物是长度为21813个氨基酸的前体,l通过加工、i修饰、i二聚体化等作用最终形成大分子量的多聚体,l储存于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和血小板的α-颗粒内。循环中的vWF大部分在血浆中,l只有15%左右在血小板内。vWF主要有两个作用:i①在受伤的血管壁和循环血小板之间起关键性的桥梁作用,l尤其是在高切应力下,lvWF通过连接两个血小板受体GPⅠb和GPⅡb/Ⅲa以及受伤暴露的血管内皮下层的特殊配体,l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于内皮下层并最终形成血栓;②vWF在循环血浆中作为FⅧ的载体,l稳定和保护FⅧ:iC。当vWF缺乏或功能异常时,lFⅧ也会缺乏或功能异常,l并影响到止血效果。所以vWD基因缺陷可影响血管、i血小板及FⅧ活性,l而导致出血。

【分型】

血管性血友病的表型很复杂,l以前把它分为二十多种。目前一般根据vWF的量和质分为三型,l详下见。

【临床表现】

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出血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l出血情况与vWF依赖的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FⅧ降低程度一致。部分1型患者可以没有症状,l轻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1可能与其第一种作用有关,l在严重的病例,l由于FⅧ明显降低,l会出现关节积血和肌肉血肿。轻型的血友病患者如果在挫伤或手术后出现严重出血,l高度提示可能患有严重的血管性血友病。黏膜出血、i儿童期的鼻出血、i皮肤瘀斑、i拔牙出血、i月经过多、i产后出血都是本病的表现,l部分患者血管床发育不良并累及肠道,l是慢性胃肠道出血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l这些出血症状可减轻。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其诊断标准见表诊断下表。实验室分型检查包括①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RIPA);②vWF交叉免疫电泳;③血浆中及血小板中vWF:iAg多聚体的分析,l其各亚型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见下表。由于本病的出血特点类似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或FⅧ减少的疾病,l所以要注意与血友病A、i血小板减少症、i血小板型假血管性血友病等进行鉴别。

二、i检验诊断

【一期止血功能筛选试验】

包括BT、iATT、iCFT。vWD患者是由于vWF缺乏或减少而导致血小板粘附功能障碍,l所以BT延长、iATT和CFT阳性,l尤其是ATT它可检出轻型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粘附试验反映的是血小板粘附功能,l而血小板的粘附功能主要与vWF和GPⅠb-Ⅸ复合物的含量有关,l所以血管性血友病患者血小板粘附率降低。但是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l因而导致结果有误差。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1FⅧ:iC测定】

PTT为内源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l其试验时间的长短与FⅧ:iC有很好的相关性。FⅧ在体内需与vWF形成复合物,l其活性才得以保护,l否则很快就会失去活性。因此,l血管性血友病患者FⅧ:iC降低,lPTT延长。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测定】

vWF:iAg的测定是对vWD的确诊试验,l可结合vWF多聚体结构分析及FⅧ:iC,l对vWD进行分型。临床上可用免疫电泳法、i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进行测定。

【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

0.2~0.7mg/ml的低浓度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可使2B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增加,l其他亚型在1.0~1.2mg/ml浓度下血小板聚集率常下降,l所以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RI-PA)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琼脂糖凝胶电泳多聚体分析】

通过电泳可分析出vWF多聚体的分子量大小,l分子量大的移动得慢,l分子量小的移动得快。1型其各种分子量的多聚体均存在;2型多聚体图形变化多,l可表现为大、i中分子量多聚体缺如;3型无多聚体出现。所以通过该电泳可对疾病进行分型。

【基因诊断】

是确渗vWD最直接的测定手段。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测定vWD的突变类型,l也可用于产前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l临床上未普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