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一、i疾病概述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1antibody,lAPA)是抗磷脂综合征中的重要自身抗体,l最常见的是狼疮样抗凝物质(Lupus1Anticoagulants,lLA)和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1Antibodies,lACA)两大类。典型的病例表现为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i血小板减少、i习惯性流产、i神经和皮肤的异常。临床上约有10%的静脉血栓形成与此有关。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lAPS),l包括抗磷脂抗体阳性,l并有血栓症或习惯性流产、i早产或血小板减少等。抗磷脂抗体症候群可分为原发型、i继发型和灾难型(catastrophic1APS)等亚型。

【病因和发病机制】

许多因素与抗磷脂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l常见的原因有:i自身免疫性疾病、i感染、i肝硬化、i恶性肿瘤、i淋巴增殖性疾病、i溶血性贫血、i口服药物(如氯丙嗪、i普鲁卡因酰胺、i吩噻嗪)等,l部分患者存在遗传倾向。抗磷脂抗体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导致血栓形成:i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l引起血小板的粘附、i聚集和FⅫ的活化,l并使血管内皮前列环素(PGI2)合成减少,l释放纤溶激活物,l增加vWF的释放,l使血栓易于形成;②与血小板膜结合,l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l同时由于在血栓形成中的消耗,l使血小板数量轻度减少;③抑制活化蛋白C、i蛋白S与磷脂结合,l干扰其对凝血因子的灭活;抗磷脂抗体还能抑制AT-Ⅲ的活性,l从而促进血栓形成,l还可引起胎盘血管炎,l导致胎儿营养和氧供给不足,l发生宫内发育迟缓或宫内窘迫而提前分娩甚或胎儿死亡。

【临床表现】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l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引起脏器损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有所谓的三联征:i①动、i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②血小板减少;③反复自发性流产或死胎。有的呈现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l这是一种少见的进展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l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广泛、i多发小血管及微血管血栓形成,l累及肺、i心脏、i肾脏、i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l于数日至数周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l主要死因是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前国际上尚缺乏严密统一的诊断标准,l国内公认的诊断标准见下表。抗磷脂抗体可以在少数正常人群及梅毒、iAIDS、iLyme病、i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结核等疾病患者中出现,l所以要注意鉴别。

二、i检验诊断

以下几个试验对狼疮样抗凝物质的诊断都是非特异性的,l仅是凝血生成速度的间接指标,l受血浆凝血因子浓度、i血小板以及抑制物存在的影响。因此至少要两种试验,l至少间隔1.5个月,l两次测定均阳性才能诊断LA。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PTT为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PTT延长,l其机理是干扰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Ⅱ,lⅦ,lⅨ,lⅩ)与PF3的结合、i抑制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中PF3的成分、i干扰FⅩa和FⅤa作用,l从而影响凝血酶原的激活。

【凝血酶原时间】

PT为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PT也可延长,l但不如PTT敏感。由于PTT反应过程中除共同途径的复合物(凝血酶原酶)需PF3的参与外,l内源凝血途径的复合物(血浆凝血活酶)也需PF3的参与,l而PT只有凝血酶原酶需PF3的参与。

【狼疮样抗凝物质】

狼疮样抗凝物质(LA)分为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试验的血浆凝固时间延长,l可见于血中存在LA、i先天性FⅩ或FⅤ或FⅡ缺乏症、i口服抗凝剂、i肝素治疗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当筛选试验时间延长时,l还需做确证试验,l确证试验试剂中多了些磷脂成分以中和LA,l使延长的时间得以纠正,l说明筛选试验的血浆凝固时间延长是由LA引起,l所以通过LA测定可确定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否由于血中存在LA所致,l但是LA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抗磷脂抗体存在的可能性,l尤其是在急性血栓发作时,l抗体可一过性消耗而降至正常。

【抗心磷脂抗体】

ACA的测定通常采用ELISA法,l属于半定量分析。由于实验室及试剂来源不同,lACA测定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不同,l结果波动较大。所以ACA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抗磷脂抗体存在的可能性。

【凝血因子Ⅷ、iⅨ、iⅪ、iⅫ活性测定】

LA由于抑制了磷脂的作用,l使体外凝血试验受到干扰,lFⅧ、iFⅨ、iFⅪ、iFⅫ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他检查】

如TT、iFg、i等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