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疾病概述
催乳索瘤(prolactlnoma)是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为20%左右,l在垂体腺瘤中约占50%~55%。过去认为无功能的垂体大腺瘤,l40%~70%实为催乳素瘤。临床上有症状的催乳素微腺瘤一般不会长成大腺瘤。
【病因与发病机制】
PRL是由19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lPRL分泌细胞占腺垂体细胞总数的15%~20%。PRL的分泌受下丘脑PRL分泌释放因子(PRF)和PRL分泌释放抑制因子(PIF)的双重调节。正常情况下以PIF抑制性影响为主。现认为垂体的自身缺陷是PRL瘤形成的起始原因,l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起着允许和促进作用。在人类腺垂体肿瘤中已找到一些候选基因,l其中与PRL瘤有关的肿瘤基因有肝素结合分泌性转型基因、i垂体瘤转型基因等。由于这些基因的变异,l导致PRL分泌细胞发生单克隆增殖。在下丘脑-垂体激素调节紊乱等因索作用下,l最终形成肿瘤。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PRL瘤引起的高PRL血症的临床表现因年龄、i性别、i高PRL血症持续时间及肿瘤大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肿瘤越大,lPRL水平越高,l症状越明显。虽然尸检所发现的PRL微腺瘤在流行病学上无性别差异,l但临床PRL瘤多见于女性且多为微腺瘤,l多发生于20~40岁,l而在男性多为大腺瘤。女性高PRL血症患者的溢乳发生率约30%~80%。有些育龄妇女即使血清PRL水平正常也可出现溢乳,l故溢乳不是高PRL血症的特有症状。但溢乳和闭经一起出现时,l常可检测出高PRL血症。溢乳一般表现为乳腺触摸性泌乳,l单侧或双侧、i持续或间断。性腺功能减退几乎是慢性高PRL血症患者必有症状,l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女性患者以继发性闭经最常见,l常因和溢乳一起出现而被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其他性腺功能减退的症状有经期缩短,l经量稀少或过多、i月经延迟及不孕。男性患者溢乳的发生率约14%~33%,l一般表现为性欲减退、i阳痿、i男性不育症及精子数目减少。因发现时往往肿瘤已较大,l多压迫正常垂体组织而有甲状腺、i肾上腺、i性腺功能减退;大腺瘤还可以压迫邻近组织而有视力减退、i视野缺损、i眼外肌麻痹等,l甚至有颅内高压的表现如头痛、i呕吐等。有些PRL微腺瘤虽然占位病变不明显,l也可出现头痛,l原因不明。
PRL瘤可以是混合性垂体腺瘤的一部分与其他腺瘤一起发生,l临床常见的是GH与PRL混合瘤。20%~40%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升高,l轻微PRL水平升高是否为GH与PRL混合瘤,l临床不易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PRL瘤诊断主要依赖血清PRL水平及蝶鞍区影像学检查。此外,l还需作垂体激素及靶腺功能检查、i视功能检查等,l以了解PRL瘤对垂体周围组织的影响。视野缺损和脑神经损害提示垂体大腺瘤已向鞍上和鞍旁发展,l肿瘤的定位则依赖蝶鞍区CT或MRI影像学检查。
2.鉴别诊断
(1)特发性高PRL血症:i病因不明.这是长期困扰临床医生需要与PRL瘤鉴别的问题。特发性高PRL血症必须先排除生理性、i药物性、i病理性高PRL血症后才能确立诊断。一般血清PRL仅轻度升高(<100μg/L),lCT或MRI无异常发现,l在这些高PRL血症患者中可能有个别潜隐、i未发现的微小PRL瘤或将来会演变成PRL瘤的患者,l应定期随访。
(2)药物引起的高PRL血症;许多药物会引起PRL升高。较常见的如一些镇静药、iH2受体阻断剂以及口服避孕药。一般药物引起的PRL升高均<100μg/L,l但长期服用甲氧氯普胺、i氯丙嗪的患者血清PRL水平可达200~500μ9/L。已知服用可能引起PRL增高的患者,l应停药后检查。
(3)垂体非PRL瘤:i为肿瘤压迫垂体柄,l干扰多巴胺向垂体的输送,l减弱了PIF的张力性抑制,l产生的高PRL血症,l多数<200μg/L,l蝶鞍区CT或MRI检查发现腺垂体内有占位病变。腺垂体激素检测发现除PRL增高外,l还有另一种激素增高(无功能腺瘤则无),l但其他腺垂体激素多减少。用溴隐亭治疗血PRL水平可迅速降至正常,l但垂体瘤的大小很少变化。这时要考虑垂体非PRL瘤的可能。
(4)下丘脑肿瘤或鞍区垂体外肿瘤:i共同点是血PRL一般<100μg/L,lPRL水平与肿瘤大小及肿瘤引起的脑神经压迫、i尿崩症、i头痛等较严重的症状不相符,lCT或MRI检查这些肿瘤常有本身的特点,l多数不难鉴别。
(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i在少数情况下不但引起高PRL血症,l还可导致腺垂体增大,l使CT等检查误认为存在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i检验诊断
所有病理性高PRL血症患者在怀疑为PRL瘤之前,l必须先详细询问病史、i体格检查及常规肝、i肾功能检查以逐一排除药物性、i应激性、i神经源性及系统性疾病的可能。其中尤其要排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
【检验项目】
1.基础PRL测定具体方法见第一节。
正常人清晨基础值<20μg/L,l非催乳素瘤的PRL血症,lPRL很少>200μg/L。如>200μg/L则PRL瘤的可能性大。为避免应激,l可连续3日采血或同一天3次采血(每次相隔1小时),l如此3次测定可排除脉冲峰值,l有利于对高PRL分泌的判断。
血清PRL>100μg/L者高度考虑催乳素瘤;PRL>200μg/L绝大多数为催乳素瘤;PRL<100μg/L者多考虑高催乳索血症。
21.PRL动态试验当临床上考虑高催乳素血症可能,l如血PRL不升高或升高不明显,l应作PRL动态试验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TRH兴奋试验:i静脉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1hormone,lTRH)。正常人注射后15~30分钟血中PRL达峰值,l为基础值2倍以上;催乳素瘤患者注射TRH无明显进一步升高,l或峰值延迟,l升高在基础值1.5倍以下。
(2)氯丙嗪兴奋试验:i氯丙嗪(chlorpromazine)经受体转导,l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吸收和转化多巴胺功能,l促进PRL分泌。正常妇女肌内注射25~50mg后60~90分钟血1PRL水平比药物注射前升高1~2倍,l持续3小时,l而在垂体肿瘤时不升高。
(3)左旋多巴抑制试验:i左旋多巴(L~Dopa)为多巴胺前体物,l经脱羟酶作用生成DA而抑制PRL分泌。正常妇女口服500mg后2~3小时PRL明显降低。垂体肿瘤时不降低。
(4)溴隐亭抑制试验:i溴隐亭(bromocriptine)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i强力抑制PRL合成和释放。正常妇女口服2.5~5.0mg后2~4小时PRL降低50%以上,l持续20~30小时。功能性HPRL和PRL腺瘤时下降明显,l而GH、iACTH下降幅度低于前两者。
3.其他检查临床怀疑PRL瘤者除测定PRL外,l还应检测LH、iFSH、iTSH、iGH、iACTH、i睾酮及雌激素。PRL瘤长期高PRL血症导致LH、iFSH下降,l睾酮及雌激煮水平降低。有些混合性腺瘤除PRL增高外,l尚有其他腺垂体激素增多。大的PRL瘤可压迫周围腺垂体组织引起一种或几种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