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疾病概述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简称甲旁亢。原发性甲旁亢在欧美多见,l其发病占内分泌性疾病的笫三位,l仅次于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但国内较少见,l也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本病女性多于男性,l约2:i1~4:i1,l老年人易发,l儿童较少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分为原发性、i继发性、i三发性和假性四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i增生肥大或腺癌所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l其病因不明。腺瘤约占80%以上,l腺瘤小者埋藏于正常腺体中,l大者直径可几厘米,l病变累及一个腺体者占90%,l多发性腺瘤少见;腺瘤亦可发生于胸纵隔、i甲状腺内或食管后的异位甲状旁腺。增生肥大时往往四个腺体均有累及,l外形不规则,l无包膜,l由于增生区周围有组织的压缩,l形成假包膜易误认为腺瘤。甲状旁腺癌肿较少见。部分患者系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l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性甲旁亢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低钙血症,l刺激甲状旁腺,l使之增生肥大,l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TH)所致,l常见于肾功能不全、i骨软化症、i小肠吸收不良和维生素D缺乏与活化障碍等疾病。在继发性的基础上,l由于腺体受到持续刺激,l部分增生组织转为腺瘤,l自主性分泌过多的PTH,l称为三发性甲旁亢。假性甲旁亢是指某些恶性肿瘤分泌类PTH多肽物质,l致高钙血症,l称伴瘤高钙血症。
【临床表现】
原发性甲旁亢起病缓慢,l临床表现多样。有以屡发肾结石而发现者,l有以骨痛为主要表现,l有以血钙过高而呈神经官能症症群起病者,l也有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而发现者,l有始终无症状者。多数病例无特殊体征,l在颈部可触及肿物者约10%~30%。部分患者有压痛、i畸形、i局部隆起和身材缩短。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下列四组:i
1.高血钙低血磷症群为早期症状,l常被忽视。血钙增高所引起的症状可影响多个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记忆力减退,l情绪不稳,l轻度个性改变,l抑郁,l嗜睡,l有时由于症状无特异性,l患者可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神经肌肉系统可出现倦怠乏力,l以近端肌肉为甚,l重者可出现肌萎缩,l可有肌电图的异常。消化系统可有食欲不振、i便秘、i腹胀、i恶心、i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十二指肠溃疡病,l可能与血钙过高刺激胃黏膜分泌促胃液索有关。如同时伴有胰岛促胃液索瘤,l如卓艾综合征(Zollinger1Ellison1syndrome),l则消化性溃疡顽固难治,l部分患者可伴有多发性胰腺炎,l原因未明,l可能因胰腺有钙盐沉着,l胰管发生阻塞所致。心脏方面表现为心动过缓,l有时心律不齐,l心电图示QT间期缩短。
2.骨骼系症群初期有骨痛,l可位于背部、i脊椎、i髋部、i胸肋骨处或四肢,l伴有压痛。下肢不能支持重量,l行走困难,l常被误诊为关节炎或肌肉病变;病久后渐现骨骼畸形(部分患者尚有骨质局部隆起等骨囊表现)。身长缩短,l可有病理性骨折,l甚至卧床不起。
3.泌尿系统长期高血钙可影响肾小管的浓缩功能,l加上尿钙和尿磷排量增加,l患者常诉多尿、i口渴、i多饮。尿结石发生率也较高,l一般在60%~90%之间,l临床上表现为肾绞痛,l血尿或继发尿路感染,l反复发作后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可导致肾衰竭。本病所致的尿结石特点为多发性、i反复发作性和双侧性,l结石常具有逐渐增多、i增大等活动性现象,l连同肾实质钙盐沉积,l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肾小管内钙盐沉积和肾实质钙盐沉着可引起肾衰竭,l在一般尿结石患者中,l约有2%~5%由本病引起。除上述症群外,l尚可发生肾实质、i角膜、i软骨或胸膜等处的异位钙化。
4.其他症群软组织钙化影响肌腱、i软骨等处可引起非特异性关节痛;也可累及手指关节.尤其是近短指间关节。皮肤钙盐沉积可引起皮肤瘙痒。假如新生儿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则要追查其母亲有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可能。重症病由于骨髓组织为纤维组织充填可出现贫血。少数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偏执病,l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或Ⅱ型。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定性诊断,l确定是否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第二步是病变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凡具有骨骼病变、i肾结石、i消化系和高血钙的临床表现,l首先予以血钙、i血磷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如果血钙和血碱性磷酸酶增高、i血磷降低、i尿钙排量增多,l则支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有条件时测血PTH浓度可直接了解甲状旁腺功能。典型的患者骨X线有骨吸收增加的特征性改变。如血钙过高伴有iPTH增高,l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可诊断为本病。如同时有尿钙增多,l血磷过低则更典型。早期、i无症状患者,l血清PTH增高的同时伴有高钙血症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早期病例的血钙增高
程度较轻,l且可呈波动性,l故应多次反复测定。对诊断有困难的可疑患者可做血游离钙的测定、i钙负荷甲状旁腺功能抑制试验和骨密度测定。
病变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l如颈部超声检查、i放射性核素检查(核素99mTc-MIBI扫描显像)、i颈部和纵隔CT扫描。对用上述影像学检查仍然不能明确其病变部位时可做选择性甲状腺静脉取血测iPTH,l血iPTH的峰值点反映病变甲状旁腺的位置,l增生和位于纵隔的病变则双侧甲状腺上中下静脉血的iPTH值常无明显差异。
鉴别诊断时主要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钙过高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如:i①恶性肿瘤、i多发性骨髓瘤可有局部和全身骨痛、i骨质破坏,l常有血钙过高症;但血清PTH常降低或不能测出,l血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增高.临床上有原发肿瘤的特征性表现;②结节病有高血钙、i高尿钙、i低血磷和碱性磷酸酶增高(累及肝脏引起),l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很相似.但无普遍性脱钙,l血浆球蛋白升高,l血清PTH常降低或不能测出,l其高血钙一般可被皮质醇抑制试验所抑制;③乳一碱综合征、i维生素D、i噻嗪类利尿剂中毒等也有血钙过高症,l但有明确的病史,l有轻度的碱中毒,l血清PTH常降低或不能测出,l皮质醇抑制试验也有一定的鉴别意义;④骨软化症虽然血碱性磷酸酶和PTH均可增高,l但血钙、i磷正常或降低.尿钙和尿磷排量减少,l骨X线有椎体双凹变形、i假骨折等特征性表现;⑤肾性骨营养不良其骨骼有纤维性囊性骨炎、i骨硬化、i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等4种类型,l血PTH可继发性增高;但血钙降低或正常,l血磷增高,l尿钙排量减少或正常,l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
二、i检验诊断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钙、i血磷、i碱性磷酸酶和血PTH的测定。对诊断有困难的可疑患者可做血游离钙的测定、i钙负荷甲状旁腺功能抑制试验等。
【一般检验项目】
1.血清总钙
(1)测定方法:i络合比色法,l包括偶氮胂Ⅲ比色法、iEDTA滴定法、i邻甲酚酞络合剂直接比色法、i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常规方法为邻甲酚酞络台酮法(O-CPC),l原子吸收光谱法为参考方法。
(2)标本;血清。
(3)参考范围:i2.2~2.7mmol/L。
(4)医学决定水平
1)≤1.75mmol/L:i可引起手足抽搐、i肌强直等严重情况,l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2)>2.74mmol/L:i应及时确定引起血钙升高的原因,l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l所以要作其他试验,l予以证实或排除。
3)≥3.37mmol/L:i可引起中毒而出现高血钙性昏迷,l故应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
(5)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
1)血清总钙和游离钙是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骨骼是体内最大的钙储备库。血钙在血液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l即蛋白结合钙、i离子钙和小分子阴离子结合钙。蛋白结合钙约占血清总钙的40%,l小分子阴离子结合钙约占10%,l这两种钙均无生理活性。
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早期血钙大多增高,l对诊断晟有意义。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l钙自骨动员至血循环,l引起血钙过高。血钙如反复多次超过2.7mmol/L(10.8mg/dl),l应视为疑似病例,l超过2.8mmol/L(11.0mg/dl)意义更大。早期病例的血钙增高程度较轻,l且可呈波动性,l故应多次反复测定。血钙经常维持于正常水平,l在本病中是极罕
见的。但肾功能不全时血磷上升后血钙常降低,l血钙浓度、i血清甲状旁腺素浓度和甲状旁腺肿瘤重量之间存在平行关系。
(6)方法学评价和问题
1)所有玻璃器皿要严格清洗,l试管按一般碱法洗涤后,l再用3%稀盐酸浸泡数小时(以去除粘附的碳酸钙)后用去离子水冲洗,l或用清洁度良好的一次性塑料试管。
2)可用肝素抗凝,l螯合剂、iEDTA、i草酸盐不能用于此法。若患者接受EDTA治疗,l不能用此法测定。
3)溶血和胆红索无干扰,l脂血可产生正干扰,l要加血清空白。本法特异性好,l呈色稳定。
4)其他如雌激素、i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索分泌量的多少也可对血钙水平造成一定影响。雌激素分泌不足可以使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l钙排泄增加。
2.血清游离钙
(1)测定方法:i生物学法、i透析法、i超滤法、i金属指示剂法、i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E)。应用最多的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l是目前游离钙测定的参考方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成人1.13~1.30mmol/L;儿童1.18~1.35mmol/L。
(4)医学决定水平
1)≤0.37mmol/L,l常出现腕掌痉挛、i手足抽搐、i低血压、i心律失常等症状,l最终可致心脏停止跳动,l必须立即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3.3mmol/L,l将导致严重的和持续的心律功能不良,l以及血液动力的不稳定。
(5)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
1)游离钙约占血液中总钙量的45%~50%。游离钙是具有生理活性的钙,l其浓度改变可以调节机体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正常人体中存在着两种游离钙形式:i一种是真正具有活性的游离钙;另一类是非活性游离钙,l后者必须经过激活后才具有生理活性。游离钙的变化与蛋白结合钙之间无明显关系,l因此测量体内总钙量并不能反映出游离钙的变化情况。
2)血液中的钙主要以蛋白结合钙、i游离钙的形式存在。血清总钙量和游离钙测量对骨代谢,l尤其是钙、i磷代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在体内发挥生物作用的主要是游离钙,l所以检测游离钙较为重要。
3)钙离子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l血液中钙浓度(包括总钙和游离钙)上下波动的范围很小。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出现血液中游离钙升高的表现,l而且游离钙浓度变化往往比总钙变化更灵敏。
(6)方法学评价和问题
1)测定游离钙最好用血清标本,l它的优点是不需要用抗凝剂?稳定性好.不会导致蛋白质对电极污染。当急需测定结果时?可用肝素化全血。而抗凝剂枸橼酸盐、i草酸盐或EDTA与钙结台时,l可以显著降低游离钙浓度,l血浆肝索浓度达30U/mL时,l能使游离钙浓度降低3%~5%。
2)血标本应密封储存,l防止其中CO2挥发使其pH增加而影响钙离于的结果。标本置4℃可稳定6小时,l储存时间过长,l血内乳酸积聚,l一方面乳酸根阴离子与钙离子螫合使游离钙浓度下降;另一方面氢离子可使清蛋白释放出钙离子,l从而增加钙离子浓度。
3.尿钙
(1)测定方法:i检测方法同血清总钙测定。
(2)标本:i24小时尿液、i空腹或2小时尿液。
(3)参考范围:i1.0~7.5mmol/24h,l随饮食不向变化较大,l一般饮食时<6.25mmol/24h,l高钙饮食时可达10mmol/24h。
(4)临床诊断与评价
1)尿钙是食物中钙元素经过肠道吸收、i骨组织代谢、i肾脏对钙的重吸收等多种生理过程后的最终代谢产物。尿钙测量是研究代谢性骨病和钙磷代谢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l尿钙排出量不仅反映体内钙代谢状态,l而且能间接了解骨矿物质代谢的变化。当体内骨吸收增强时,l尿钙排泄量往往也是增加的。尿钙的排出主要受肾脏中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l许多内分泌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i降钙素、i括性维生素D3、i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都可以通过对这两个环节的影响,l发挥调节尿钙排泄量的作用。尿钙的排泄基本不受注射生理盐水的影响,l但与糖类及磷的摄入量有关。
2)24小时尿钙测定的是24小时体内排出的尿液中所含总钙量。24小时尿钙测定受饮食习惯和营养状态不同的影响较大,l各地的正常值亦不相同,l判断检测结果时一定要结合各地和患者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一般来说,l24小时尿钙排出量与食物中含钙量的多少有关。
3)由于241小时尿钙测定容易受饮食因素的影响,l因此有人又提出了空腹尿钙和空腹2小时尿钙的测定方法。空腹尿钙指的是测定清晨首次尿中所含的钙量;空腹2小时尿钙指的是测定清晨起床弃去空腹尿,l然后饮自开水500ml,l空腹留2小时尿后测尿钙含量的方法。他们认为空腹2小时尿钙测定既能减少饮食对尿钙的影响,l又避免了空腹尿量不稳定的情况,l所测结果比较可靠。
4)尿钙排泄量可受维生素D和日光照射强弱以及有无尿结石等许多因素影响,l评估尿钙的意义时应作具体分析。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i患者在进行24小时尿钙检查时,l应注意:i尿液收集应使用有盖容器,l计量一定要准确,l尿量收集是否准确,l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由于24小时尿钙测定容易受饮食因素的影响,l在进行此项检查前,l患者最好能保持钙定量饮食3天;尿液可加6mol/L盐酸溶液10ml防腐。
4.血清磷
(1)测定方法:i由于人体中的磷元素还不能测定,l目前测定的是磷酸盐中的磷。血清中一价和二价磷酸盐在不同pH条件下,l快速地相互转换,l因此,l不能分别测定不同无机磷酸盐的分子形式,l检测结果以毫摩尔报告比较确切,l无机磷测定方法有磷钼酸直接比色法、i磷钼酸蓝比色法、i孔雀绿直接显色法和酶法等,l以前两法较常用。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0.96~1.62mmol/L。
(4)医学决定水平
1)≤O.48mmol/L,l往往与溶血性贫血有关,l应考虑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2)<0.81mmol/L且有高血钙情况时,l支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3)>1.62mmol/L应考虑无机磷可能升高的多种原因,l尤其应考虑是否有肾功能不全。
(5)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磷在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钙,l约占成人体重的1%。其中70%~90%沉积于骨骼中,l10%~30%存在于细胞内。磷在空肠内与钙一起被吸收,l在骨骼中沉积。在骨组织中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l即与钙构成骨盐成分。软组织中磷主要以有机磷、i磷脂和核酸的形式存在。人体是按一定的钙磷比例动用骨骼中的磷。血中磷分为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类,l有机磷主要为磷脂,l无机磷主要包括蛋白结合磷和非蛋白结合磷两个部分。后者又称为滤过磷,l占血浆无机磷的绝大部分(平均占90%)。生化测定的血清磷是指血清无机磷,l因此血磷测定对了解骨矿物代谢特别是磷代谢有重要临床价值。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磷降低,l血磷多数低于1.0mmol/L(3.0mg/dl),l但诊断意义不如血钙增高,l特别在晚期病例肾功能减退时.磷排泄困难,l血磷升高。
(6)方法学评价和问题
1)对苯二酚亚硫酸钠磷钼酸蓝比色法测定时,l在测定管中加三氯醋酸速度要慢,l必须边滴边混匀,l使蛋白沉淀物细致均匀,l以防止出现粗大凝块包裹磷,l使测定结果偏低,l
2)钼酸铵直接比色法测定时不需除蛋白,l反应快速.灵敏度也高,l呈色非常稳定,l不受血清中还原性物质干扰,l适合自动化分析。
3)红细胞内磷浓度是血清磷浓度的7倍,l故溶血标本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5.尿磷
(1)测定方法:i具体方法同血清磷测定。
(2)标本:i24小时尿液。
(3)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非特异性诊断指标,l正常24小时尿磷<1g,l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常增高。但受饮食因素的影响,l其诊断意义不如尿钙排量那么重要。
6.PTH
(1)测定方法:iIRMA和发光免疫分析。
(2)标本:i血清,l低温及时分离。
(3)参考范围:i12~72ng/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
1)甲状旁腺素的生化:i正常人血浆PTH半衰期为20~30分钟。PTH主要在肝脏水解灭活,l代谢产物经肾排出体外。其主要生理功能有促进骨质溶解,l动员骨钙入血,l血钙增高,l骨和血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增加;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再吸收,l促进尿磷排出增多,l血磷降低;PTH通过活化维生素D3,l间接促进肠黏膜吸收钙、i镁和磷。PTH分泌受血浆钙离子浓度的调节,l当血钙过低时可刺激PTH分泌,l血钙浓度过高时则可抑制PTH分泌。此外1,l25(OH)2D3,l也有抑制PTH分泌作用,l而降钙素则有促进PTH分泌作用。
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PTH可高于正常人的5~10倍,l腺瘤增生升高更明显。血PTH升高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l但有10%可正常。
3)甲状旁腺疾病时,lPTH分泌量发生变化,l同时钙、i磷代谢出现各种异常。通过检测PTH和钙、i磷代谢相关指标,l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甲状旁腺的功能状态,l对甲状旁腺疾病进行诊断。在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旁亢中,l90%患者的血清PTH和钙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如仅有血钙增高而PTH基本不增高则应考虑癌症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钙增高,l继发性甲旁亢时血PTH也可明显增高,l但血钙多数正常或偏低。血浆PTH水平正常或略高,l如患者同时存在低血钙和高血磷,l则可考虑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血浆PTH明显高于正常,l且血清钙浓度的升高不能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l可能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
1)PTH在血循环中主要以四种形式存在;完整PTHl84,l占5%~30%,l有生物活性;N端片段PTH1-34,l有完整的生物活性。但血浓度极低,l生理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C端PTH56-84;中间片段PTH。后两者无生物活性,l半衰期长,l其浓度易受肾功能的影响,l占75%~95%。不同检测试剂针对PTH的不同片段而设计,l其测试结果不同,l但都与PTH1-84存在交叉反应。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l各种PTH片段的测定值均升高,l因此,l免疫反应性PTH测定可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但免疫反应性PTH测定不能反映非甲状旁腺性高血钙时PTH的受抑。
2)血清标本在室温下放置不超过8小时,l2~8℃冷藏不超过48小时,1否则应在一20℃以下保存,l避免反复冻融。
3)分析测定结果时,l除了PTH片段问的交叉反应外,l还应注意年龄、i季节、i性别对测定值的影响。恶性肿瘤、i维生素D过量等非甲状旁腺性高血钙可抑制PTH的分泌,l血PTH低于正常或测不出。
7.肾小管磷重吸收率(TRP)
(1)检查指征:i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断及监测甲状旁腺手术效果。
(2)参考范围;(90.7±3.4)%。
(3)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TRP下降,l其均值约为79%,l范围为76%~83%。若手术治疗,l术后TRP可上升至91%~99%,l稍高于参考值,l表明存在暂时性功能不足。在无条件测定血清PTH含量的单位可以用肾小管磷再吸收率来测定甲状旁腺功能。对此试验结果的判断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为前提条件,l肾小球病变时不宜用此试验。
8.碱性磷酸酶(alkaline1phosphatase,lALP)
(1)测定方法:i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女性:i1~12岁<500U/L;>15岁40~150U/L;男性:1~12岁<500U/L;12~15岁<750U/L;>15岁40~150U/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血清中ALP主要来源于肝和骨,l其中骨ALP约占50%。由于受同二酶的影响,l单纯测血清总ALP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l而测同T酶骨ALP则可较敏感地反映骨代谢。骨ALP是成泞细胞合成分泌的特异性产物。血清ALP在单纯表现为尿结石者,l早期可正常,l但有骨病表现者,l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9.酸性磷酸酶(acid1phosphatase,lACP)
(1)测定方法:i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男:i(9.88±5.80)IU/L;女:i(9.47±5.40)IU/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血中的ACP有6种同工酶,l主要来源于前列腺、i肝、i肾、i红细胞、i血小板和骨,l电泳可分出6条带(Type0~5),l来源于骨的属于Type5,lType5带上的还包括一些其他来源的酸性磷酸酶,l其具有抗酒石酸的特性,l故称为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是骨源性的,l但也有其他如红细胞来源的。TRAP的分子量约为35kD,l分子中有两个铁原子,l是酶的活性催化部位,l骨TRAP存在于重吸收小囊泡中,l主要由破骨细胞释放,l在骨吸收活跃的部位升高,l是反映骨吸收的特征性酶。
本测定不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特异性检查指标。在骨吸收和骨转换增加时,l血清ACP浓度增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血清ACP常成倍增高,l手术治疗如成功,l可于术后1~2周内明显下降,l甚至达正常。
10.骨钙素(Osteocalcin,lOC)
(1)测定方法:iRIA和固相ELISA。
(2)标本:i血清。BGP分泌具有生物节律性,l晨高,l下午和傍晚达到最低,l后又逐渐上升,l直至凌晨4:i00间达到最高点。
(3)参考范围:i3.77~5.73μg/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骨钙素亦称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bone1gla1protein,lBGP),l是骨组织的特异性蛋白,l是非胶原性蛋白的主要成分。骨钙素由成熟成骨细胞、i成牙本质细胞和肥大的软骨细胞特异合成并分泌到骨中,l参与调节和维持骨钙,l其合成是维生素K依赖性的,l受1,l25(OH)2D3调节。正常生理情况下,l2/3骨钙素特异地结合羟磷灰石.使骨盐沉积形成羟磷灰石结晶,l调整骨矿化沉积速率,l调节骨的生长,l1/3进入血液循环。
国际上把血清BGP作为反映机体成骨细胞功能活性的敏感、i特异分子标志物。由于在骨吸收过程中,l基质中的骨钙素可释放到血液,l因此,l骨钙素水平又可作为判断骨转换的指标。准确地说,l骨钙素是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率的特异性指标,l而并非骨质疏松的特异性指标。在骨质合成时,l尤其是骨损伤后骨质合成的早期,l血清骨钙素可以增高。骨钙素水平下降,l则提示成骨细胞活性下降及骨转移率降低。BGP增高见于高转换率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有轻度升高,l绝经后骨质疏松BGP升高明显,l雌激素治疗2~8周后BGP下降50%以上。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i第一代RIA用牛BGP作为抗原和标准,l由于人和牛BGP的C-端相同,l传统的牛抗血清大多能识别BGP分子的C-端,l所以各实验室的抗血清测出血中的BGP水平相差很大。目前大多用人骨提取BGP作抗原。不论使用多价抗体或单克隆抗体,l都能识别BGP分子的抗原决定簇。血中主要是完整的BGP片段和N-端大片段,l而在室温下几小时后,l完整BGP片段很快降解成N-端大片段,l因此待测血清标本应在抽血后迅速处理。
11.尿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lHOP)
(1)测定方法:i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
(2)标本:i24小时尿液。
(3)参考范围:i儿童;1~5岁:i150~496μmol/24h尿;6~10岁:i270~755μmol/24h尿;11~14岁:i480~11370μmol/24h尿;成人:i150~420μmol/24h尿。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测定尿HOP含量可反映胶原蛋白的代谢及某些疾病对结缔组织的损害程度.尤其是对骨组织的损害,l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HOP是监测破骨细胞功能的指标,l但其尿中排出量的波动范围较大,l不仅受体内胶原蛋白合成、i分解的影响,l而且与某些疾病对结缔组织的破坏程度有关,l如严重骨折、i软组织损伤、i灼伤等,l尿HOP排出会增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HOP升高,l但并不是其特异性检查指标。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iHOP是反映骨吸收和骨转换程度的指标,l但特异性不高,l受饮食影响较大。收集24小时尿之前2~3天,l应进食无胶原饮食,l如肉类、i禽类、i鱼类等。血清羟脯氨酸和总羟脯氨酸水平与尿羟脯氨酸含量密切相关。
12.尿环磷酸腺苷(cAMP)
(1)测定方法:iRIA和固相ELISA。
(2)标本:i晨尿。
(3)参考范围:i2.5~4.7nmol/mg肌酐。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环磷酸腺苷(cAMP)是具有传递含氮激素作用的重要物质。当含氮激素从某一细胞分泌后随体液运行到靶细胞,l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时,l激活细胞膜内的腺苷环化酶,l此酶在Mg2+或Ca2+存在的条件下,l使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cAMP,l再由cAMP激活蛋白质澈酶.由蛋白质激酶再激活多种酶系而起强大的生理效应。故称含氮激素为第一信使,lcAMP为第二信使。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l对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80%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尿中cAMP增高。尿cAMP的排泄率反映了循环中有生物活性的PTH的浓度。
【特殊检查项目】
1.皮质醇抑制试验
(1)测定方法:i患者口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60mg/d)连续一周或10天。
(2)参考范围:i血钙水平大多不下降。
(3)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本试验为非特异性试验,l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l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大多不下降。鉴别诊断主要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钙过高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l如癌症不论有无转移,l常有血钙过高症,l其他如多发性骨髓瘤、i结节病、i乳一碱综合征、i维生素D、i噻嗪类利尿剂巾毒等均有血钙过高症,l但一般可被皮质醇抑制,l而本病的血钙过高症不被抑制。
2.钙负荷试验
(1)测定方法:i在正常饮食状态下于试验前1日留取24小时尿测定钙磷,l试验日按每公斤体重15mg钙计算出应该输人的钙量,l然后溶于11000ml生理盐水中在4小时内匀速静脉输入,l留取试验日24小时尿测定钙、i磷;输钙前(晨8时)、i输钙后4小时(中午12时)、i开始输钙后24小时(次日晨8时)取血测定钙、i磷。
(2)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正常人静脉输入钙后血钙升高并反馈性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l从而使肾曲管磷回吸收增加,l尿磷下降超过2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静脉输人钙后不能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l故肾曲管磷回吸收不受影响。输钙后还可引起尿钙排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