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1gonor-rhoeae,l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l也可导致泌尿生殖系统以外的部位如眼、i咽、i直肠等部位的感染,l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淋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l好发于青壮年。
【病因】
淋球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l呈卵圆形或肾形,l无鞭毛、i无芽胞,l不活动,l常成对排列,l邻近面扁平或略凹陷,l大小为0.6~0.8μm,l革兰染色呈粉红色,l美蓝染色呈蓝色。淋球菌适宜在温度35~36℃、ipH7.2~7.5、i含5%~7%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淋球菌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弱,l不耐干燥,l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只能存活1~2小时,l在微湿的衣裤、i毛巾、i被褥中能生存18~24小时,l42%时可存活15分钟,l52℃时可存活5分钟,l而在60%时l分钟内死亡。淋球菌对常用的消毒剂抵抗力很弱,l1:i41000硝酸银溶液7分钟可将其杀死,l在1%的石炭酸内3分钟死亡。
【发病机制】
淋球菌的外膜由脂多糖、i外膜蛋白及菌毛组成,l与其寄生和致病作用有关。菌毛由多肽组成,l有粘附性和抗原性。淋球菌的传染即与菌毛的粘附性有关,l当感染淋球菌后,l菌毛通过粘附因子粘附到柱状上皮表面而繁殖,l并沿生殖道上行,l经柱状上皮的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繁殖,l导致细胞溶解破裂。菌毛同时也有抑制白细胞吞噬的作用,l其中段和羧基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常发生改变,l从而决定了不同菌株的菌毛的抗原多样性。培养20小时的菌落,l其细胞表面具有菌毛.具有传染性。菌龄衰老时菌毛亦消失,l接种尿道不产生尿道炎。
淋球菌的外膜蛋白至少有三种,l其中以蛋白Ⅰ为主,l占外膜蛋白的60%,l不同淋球菌的蛋白Ⅰ的抗原性不同。该抗原性质稳定,l故可以据此制成单克隆抗体对淋球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蛋白Ⅱ,l现名Opa(opacity-associated1protein)与淋球菌同人类上皮细胞、i白细胞的粘合及细胞间的粘合有关,l具有热修饰性。蛋白Ⅲ,l现名为还原性可修饰蛋白,l具有还原修饰性,l有强免疫原性.与同种其它奈瑟菌有交叉反应,l能阻断其他抗体的杀菌作用。
脂多糖为淋球菌重要的表面结构之一,l为淋菌的内毒素,l与黏膜下和体内补体协同引起炎症反应、i与淋球菌的毒力、i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关。现已鉴定6种抗原性不同的淋球菌脂多糖。
【临床表现】
淋病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中青年,l潜伏期一般为2~10天,l平均3~5天。临床上有5%~20%男性和60%的女性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l眼部感染可导致脓漏眼(彩图5-1)。
1.男性淋病早期表现为尿频、i尿急、i尿痛,l尿道口红肿、i发痒及轻微刺痛,l继而有稀薄黏液流出。24小时以后尿道黏液性分泌物渐多,l变为黄色脓性(彩图5-2),l并从尿道
口外溢。感染数日后尿道口大量溢脓,l可形成尿道口外翻。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轻度肿大、i压痛。尿道疼痛可轻微痛或较痛,l排尿时疼痛加剧。阴茎也常因疼痛而勃起,l尤以夜间为甚。同时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炎,l腹股沟淋巴结肿大、i压痛;后尿道受累时可出现终末血尿、i会阴部轻度坠胀,l甚至血精等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轻微,l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全身寒战、i发热、i不适等。淋菌性尿道炎反复发作时,l由于黏膜下层炎症后形成瘢痕,l可引起尿道狭窄。也可并发尿道旁腺炎、i尿道球腺炎、i前列腺炎、i精囊炎、i输精管炎和附睾炎等。
2.女性淋病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l大多数妇女感染淋病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l好发于宫颈及尿道,l主要症状有外阴部瘙痒,l尿道口潮红,l黏膜水肿,l尿道口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l轻度尿频、i尿急、i尿痛。临床症状轻微,l分泌物很少或无,l一般不易发现,l常成为带菌者,l也是男性淋病的主要传染者。淋球菌侵及尿道及子宫颈时,l则由阴道和尿道流出的脓液,l刺激外生殖器皮肤及阴道前庭黏膜发生炎症现象。可导致尿道旁腺炎,l腺口黏膜红肿,l压之自开口处有少量脓液流出,l自觉局部瘙痒及灼热感,l排尿时疼痛。淋病性前庭大腺炎表现为单侧前庭大腺红肿、i疼痛,l淋菌感染多局限于腺管内,l引起黏膜发炎肿胀,l腺管开口处有黄色脓液分泌。
女性淋病如果未及时控制,l可引起下列合并症:i淋菌性盆腔炎,l包括输卵管炎、i子宫内膜炎、i腹膜炎等,l临床表现为白带多,l且为脓性或血性,l下腹疼痛,l尿道、i宫颈等处有脓性分泌物,l全身症状明显,l如晨寒、i发热、i恶心等。严重者可造成输卵管粘连、i阻塞,l并可继发不孕或官外孕。
3.淋菌性结膜炎也称淋病眼或淋菌性脓漏眼(见彩图5-1),l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本病的特点为眼睑、i结膜高度充血、i水肿及大量脓性分泌物,l如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l将发生角膜溃疡及穿孔,l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l多因出生时母体阴道炎性分泌物或其它被淋菌污染的用品所感染。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眼炎中最严重者,l潜伏期2~5天内者多为分娩时经母亲产道感染所致。出生7天后发病者为产后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病初期睑结膜和球结膜充血、i水肿、i水样或血清样分泌物,l但进展很快,l发病数小时后即可转为脓漏期,l有大量脓性分泌物,l可导致角膜穿孔或失明。
成人淋菌性结膜炎病菌多因自身或他人的尿道分泌物感染所致,l潜伏期为10小时至2~3天不等,l双眼或单眼发病。初期分泌物为浆液性或血性,l患者自觉有畏光、i流泪,l约3~5天后,l眼睑肿胀有所减轻,l而代之以大量脓性分泌物,l自睑裂源源不断地流出,l称为脓漏期,l此时分泌物中有大量淋球菌。约经2~3周.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l结膜水肿消退,l睑结膜高度肥厚、i乳头肥大、i表面粗糙,l可持续数月之久。睑结膜上可遗留深的瘢痕。可继发角膜穿孔而导致失明。
4.淋菌性咽炎和直肠炎淋菌性咽炎主要见于口交者,l表现为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l偶伴发热和颈淋巴结肿大。有咽干、i不适、i咽痛、i吞咽痛等症状。淋菌性直肠炎主要见于男性同性恋者,l女性可由阴道分泌物直接感染所致,l轻者仅有肛门瘙痒、i烧灼感,l重者表现为里急后重、i脓血便等。
5.播散性淋球菌感染11少见,l低于淋病患者总数的1%。是淋菌侵人血液,l在全身引起的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患者可有发热、i寒战、i不适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l典型表现常为淋菌性皮炎,l常在四肢关节附近出现皮损,l开始为红斑、i以后可发展为脓疱、i血疱或中心坏死,l数目较少;还可出现淋菌性关节炎、i腱鞘炎、i淋菌性心内膜炎、i淋菌性脑膜炎、i淋菌性肝周炎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液、i关节液、i皮损等处淋球菌培养阳性。
6.幼女淋病幼女阴道由柱状上皮构成,l易受淋球菌感染。该病多为间接接触传染,l主要由患淋病的母亲传播或日常生活污染所致。表现为外阴及尿道口潮红肿胀、i灼痛,l排尿疼痛,l有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流出。可引起阴道炎,l此时阴道黏膜
红肿,l糜烂,l自觉瘙痒及灼热感。
7.妊娠合并淋病妊娠合并淋病者以淋菌性宫颈炎最多见,l如不及时治疗,l可在分娩时感染胎儿。在妊娠合并淋病中,l淋菌性咽炎与直肠炎较非孕期多见。妊娠早期淋菌性宫颈炎可致感染性流产或人工流产后感染。妊娠晚期合并淋病者早产、i胎膜早破、i羊膜绒毛膜炎及产后感染亦较无淋病者多见。新生儿经过感染孕妇的产道分娩,l出生后易发生淋菌性眼结膜炎或败血症。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根据有性接触史,l与淋病患者共用物品史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等,l结合实验室检查,l男性急性淋病尿道分泌物和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直接涂片检查,l镜下见多形核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即可诊断(彩图5-3)。由于女性官颈和阴道中正常菌群很多,l其中部分细菌形态很像淋球菌给诊断造成困难,l因此女性患者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男性患者均应以作淋球菌培养检查为确诊标准。根据菌落形态、i氧化酶试验和纯培养涂片形态等作出诊断,l必要时可作糖发酵试验及荧光抗体检查加以确诊。对淋菌培养阴性、i病史及体征怀疑淋菌感染者,l亦可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淋菌DNA以协助诊断。
本病应与非淋菌性尿道炎、i念珠菌性阴道炎、i滴虫性阻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炎等相鉴别。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l潜伏期较长(1~3周),l症状轻微,l尿道分泌物量少,l呈浆液性或黏液脓性,l淋球菌检查阴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多累及育龄期妇女,l表现为外阴、i阴道剧烈瘙痒,l白带增多,l呈水样、i凝乳样或豆腐渣样,l有腥臭味,l阴道黏膜充血水肿,l有乳白色假膜粘附,l除去薄膜可见轻度糜烂,l分泌物镜检可见卵形孢子及假菌丝。滴虫性阴道炎表现为阴道有大量黄白色或黄绿色分泌物,l且呈泡沫状,l有腥臭味,l阴道黏膜及宫颈明显充血并有斑点状出血,l宫颈可呈特征性草莓状外观,l分泌物镜检可见到毛滴虫。细菌性阴道炎多见于老年妇女,l表现为白带增多,l呈灰白色或灰绿色,l甚至如面糊状,l有鱼腥样恶臭,lpH值增高(5.0~5.5,l正常4.5),l胺试验阳性,l分泌物湿片可见线索细胞(上皮细胞表面附有大量加特纳菌,l外观呈胡椒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