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诊断

由于部分患者淋菌感染后无任何症状,l尤其是女性约有75%的患者无症状,l因此,l仅凭临床症状作为判断淋菌感染漏诊率极高。建立快速、i准确可靠的实验室诊断十分必要。淋球菌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检查、i培养检查、i抗原检测、i基因检测及耐药性检测等。实验诊断程序见图5-4。

【微生物学检测】

1.涂片检查淋球菌

(1)标本采集和处理:i对男性尿道炎急性期患者,l以无菌棉拭子取脓性分泌物,l非急性期用细棉拭子插人尿道2~4cm转动停留数秒钟后直接涂片,l有前列腺症状者可取前列腺按摩液涂片,l尿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淀涂片;成年女性患者先用无菌拭子擦去宫颈口分泌物,l再用另一拭子插人宫颈2cm转动并停留数秒钟取出直接涂片,l婴幼女取外阴脓性分泌物涂片;患结膜炎的新生儿,l取眼结膜分泌物涂片;淋病性关节炎时可取关节穿刺液涂片;咽部感染者应从咽隐窝或咽后壁取材涂片;若为直肠标本,l将棉拭子伸人肛门2~3cm,l轻轻拉动,l停留数秒后取出(不沽粪便)涂片。涂片时,l用力不要过猛,l以免细胞破裂或变形。固定涂片时,l加温不能过热,l以免细胞形态扭曲。

(2)检查方法:i制成的涂片自然凉干,l加热固定,l革兰染色后,l油镜下观察。

(3)结果观察:i淋病奈瑟菌为革兰阴性球菌,l成对排列,l呈肾形或马蹄形,l凹面相对。急性淋病患者分泌物涂片中见大量中性粒细胞,l细胞内可见一对至数对淋病奈瑟菌(见图5-3)。慢性淋病患者,l菌较少,l且常位于细胞外。

(4)诊断意义及评价

1)涂片检查淋球菌操作简便、i快速,l可作为淋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2)从男性患者尿道分泌物中检出中性粒细胞浆内革兰阴性双球菌,l具有确诊意义;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l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l且有假阳性,l故其结果仅供参考。

3)慢性或已用药物治疗患者涂片阳性率低,l对镜检阴性或不能确诊者需做培养鉴定。

4)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l形态上与淋病奈瑟菌非常相似,l因此,l口咽部涂片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l需通过淋球菌培养鉴定等方法进一步检查。

2.淋球菌的培养检测培养法是现今最可靠的淋球菌检测方法,l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推荐的筛选淋病患者的唯一方法,l尤其是对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男、i女性患者都很敏感,l可作为常规实验的方法。

(1)标本采集和处理:i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l抗菌药物使用者应停药24~48小时后取材;标本采样前,l不能用消毒剂和润滑剂;棉拭子所含脂肪酸对淋球菌有抑制,l故淋球菌采样用的拭子应采用藻蛋白钙盐纤维和人造纤维。成年女性应在扩阴器帮助下直接从子宫颈内膜采样,l平缓地左右移动拭子并停留10~20秒,l使细菌充分粘附;婴幼女取外阴脓性分泌物涂片;患结膜炎的新生儿,l取眼结膜分泌物;症状不典型的男性患者取材最好是晨起排尿前采取或排尿2~3小时后取材.必要时采取前列腺液或精液;咽部感染者.从鼻咽部或扁桃腺窝内取材。播散性淋病可取血液、i关节液或心包液等。淋球菌十分娇嫩,l对干燥和温度特别敏感,l室温条件下很快死亡,l采样后要立刻接种在预温过的培养基上,l在任何情况下包括运送过程中均不能放入冰箱。

(2)检查方法:i先分离培养,l后进行淋球菌鉴定。

(3)诊断意义及评价

1)淋球菌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i女性患者都是较敏感的方法,l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

2)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l阳性率低,l因此要取前列腺按摩液,l以提高检出率。

3)抗菌药物影响淋球菌培养的阳性率,l因此要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淋球菌的耐药性检测

(1)淋球菌的耐药性:i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l淋球菌耐药株不断出现和蔓延,l耐药的增强使患者的医疗诊断费用不断增加并导致病程迁延,l增加了淋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因此,l检测淋球菌的耐药性、i了解其耐药现状,l对指导淋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治疗淋病的主要药物及耐药情况如下。

1)青霉素类:i青霉素曾是治疗淋病的经典药物。但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l其应用受到了限制。自1975年首先在菲律宾分离到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菌株(PPNG)之后,l目前有100多个国加陆续报道PPNG的出现,l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已分离出产青毒素酶淋球菌(PPNG)菌株,l如1988年上海PPNG菌株阳性率为5。60%,l1991年重庆为12。0%,l1993年新疆为12.9%,l2004年广州29。1%,l国外有的专家提出,l当一个地区PPNG的菌株百分率超过5%时,l青霉素不应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以上结果表明:i青霉素在大部分地区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

2)四环素类:i四环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的生物合成,l淋球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l主要通过质粒传播获得。由于四环素类药物长期广泛地使用,l其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如文献报道1996年上海、i镇江、i江西等地区耐四环素的淋球菌菌株菌超过50%。由此可见,l目前四环素也不宜作为常规的抗淋药物。但以四环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播散性淋病感染,l仍具有较好的效果。

3)氨基糖甙类;其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l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l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该类药物中的壮观霉素由于具有明确的抗菌谱,l即主要针对淋球菌,l特异性较强,l副作用少等特点,l是目前用于治疗淋病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但近年来耐药菌株已不断发现,l如1994年上海为2.91%耐药,l1996年福建为8.5%耐药,l2005年湖南为12.9%。淋球菌对壮观霉素产生耐药的机制是染色体突变使淋球菌核糖体结构改变,l影响壮观霉素对淋球菌菌体蛋白合成的抑制。尽管壮观霉素对我国目前流行的淋球菌菌株仍有相当效果,l但其耐药性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容忽视。因此,l应持续性监测淋球菌对壮观霉素的敏感性,l按照足量、i正规的治疗方案,l以保持壮观霉素治疗淋病的良好疗效。

4)氟喹诺酮类药物:i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DNA旋转酶而抑制菌体DNA及蛋白质的合成,l使菌体死亡。常用的有环丙沙星、i氟派酸及氟嗪酸等。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l临床治疗淋球菌感染往往失败,l各地区报道的耐药率差异很大,l从低于10%到高于90%不等,l与各地区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率及感染菌株类型有关。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是由于DNA旋转酶基因突变,l影响药物与之结合。1985年WHO推荐环丙沙星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在我国耐药性的增加和耐药菌株的出现对应用该类药物治疗淋病造成了严重威胁,l即此类药不再是治疗淋病的可靠药物.应引起临床上的足够重视。

5)头孢菌素类:i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l并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靶位蛋白,l使细菌变形萎缩,l逐渐死亡。常用的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三嗪、i头孢噻肟等,l这些药物对β-内酰胺酶非常稳定,l血中浓度高,l半衰期长,l毒性低,l是目前治疗淋病疗效肯定的药物之一。但近年来,l文献报道对上述药物耐药的菌株不断出现,l如1997年江西抚州地区发现耐药率为11.43%,l福建省报道更高,l为22.8%。可见头孢三嗪虽是高效的抗淋新药,l但随着应用的广泛而产生的耐药亦是不容乐观的。

(2)淋球菌的药敏试验:i淋球菌培养阳性后进一步做药敏试验,l用以指导选用抗生素。

1)纸片扩散法: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用含1%添加剂的淋病奈瑟菌GC平板。

2)稀释法:i有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3)PPNG检测:i检测β-内酰胺酶。

【免疫学检测】

淋球菌抗原检测

(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

1)检查方法:i将过量抗体(抗原)包被于载体上,l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使酶标记抗体(抗原)也结合在载体上,l经洗涤去除游离的酶标记抗体(抗原)后,l加入底物显色,l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确定待测物的存在与含量的检测技术。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

2)诊断意义及评价:i在流行地区而又不能作培养或标本需长时间运送时使用,l可以在女性人群中用来辅助诊断淋球菌感染。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1)检查方法:i将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l再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由于荧光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激发出可见的荧光,l因此荧光的出现就说明标记物的存在,l同时也反映了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可通过淋球菌外膜蛋白I的单克隆抗体作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淋球菌。

2)诊断意义及评价:i该法检测淋球菌敏感性、i特异性均较差,l加之结果判断依赖实验人员的水平,l故尚不能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检测】

1.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方法比传统的培养法在灵敏性和特异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l时间也大大缩短,l目前大多已经用于研究工作,l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l有希望发展会成为常规的检测方法。

(1)基因扩增检测淋球菌

检查方法:i①PCR引物的设计:i②临床标本DNA的提取;③PCR扩增和检测。

(2)探针技术检测淋球菌:i淋球菌所用的探针有质粒DNA探针、i染色体基因探针和rRNA基因探针。

1)质粒DNA探针:i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l采用非放射性地高辛标记系统,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可用于淋球菌及其耐药基因的检测。

2)染色体探针:i染色体探针包括已知功能的基因探针,l如菌毛DNA探针和pal基因探针,l这些基因在淋球菌感染人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未知功能的基因探针,l这些探针序列与染色体的特定序列互补,l但目前还不知这些基因序列的功能。以上两种染色体探针由于在淋球菌中互补序列的拷贝数较低,l检测灵敏度较低,l因此一般用的不多。

3)rRNA基因探针:irRNA基因探针是将与rRNA互补的DNA作为探针,l该探针的靶序列是rRNA序列。rRNA的基因探针具有以下的特点:i①可以增加探针检测的灵敏度,l可同时检测rRNA分子和DNA分子;②rRNA具有进化上的保守性;③杂交方法简便、i快速;④由于rRNA的含量较高.标本不需增菌。

2.基因诊断意义及评价:i

1)基因检测具有快速、i灵敏、i特异、i简便的优点,l可以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极微量的病原体。

2)基因检测可以检测无症状淋球菌感染者,l可以弥补培养法的不足。

3)检测用的模板纯度直接影响检测准确性,l要求在采集标本时要取到准确的位置。

4)引物序列应具有特异性,l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实验,l从中选择特异性引物进行临床检测。

5)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出死的淋球菌,l因此该法不适用于急性淋病治疗后的复查。

【检验诊断综合评价】

淋病的检验诊断主要依赖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和分泌物的分离培养。如男性尿道脓性或非脓性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l见胞内外革兰阴性双球菌,l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l是男性淋病简单、i快速、i准确的方法。而慢性淋病形态不典型,l阳性率又低,l且并非存在于细胞内。女性淋病由于阴道内存在其它奈瑟菌属,l故适合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或定量PCR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由于淋病奈瑟菌耐药率不断增高,l其耐药性监测和β内酰酶监测在性病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l敏感和特异的是非放射性地高辛、i生物素及吖啶橙化学发光标记的耐药质粒DNA探针、i染色体DNA探针及rRNA探针方法。免疫荧光试验由于采用不同单抗差异较大,l目前尚不推荐。此外,l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试验主要用于淋病耐药菌株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l以及其它试验一般作为病原学检测的完善和补充。

【注意事项】

淋病奈瑟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l易自溶。送检标本应立即接种,l以免假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