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

一、i疾病概述

绒毛膜癌(choriocareinoma)简称绒癌,l是一种继发于正常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l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l偶见于绝经后。国内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1/2416次妊娠。绒癌恶性程度极高,l在20世纪50年代,l死亡率高达90%以上。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l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绒癌原发于子宫,l肿瘤单个或多个,l大小在0.5~5cm,l与周围组织分界清,l质地脆软,l伴出血坏死。前次妊娠至绒癌发病时间长短不一,l继发于葡萄胎的绒癌绝大多数在一年以上发病,l继发于流产和足月产的绒癌约50%在一年之内发病。

1.无转移性绒癌多继发于葡萄胎以后,l少数继发于流产或足月产后,l临床表现与侵蚀性葡萄胎相似。

(1)阴道流血:i在葡萄胎、i流产或足月产后,l阴道不规则流血,l也可表现为一段正常月经后再出现停经后阴道流血。

(2)假孕现象:i由于肿瘤分泌的hCG及雌孕激素的作用,l使乳房增太,l乳晕着色,l外阴、i阴道、i宫颈着色。

(3)腹痛:i当癌组织引起子宫穿孔或病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急性腹痛。

(4)体征:i子宫增大变软,l有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卵巢黄素囊肿。

2.转移性绒癌多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以后。绒癌主要经血道转移,l最常见的部位是肺,l其次是阴道及盆腔,l肝和脑相对较少。转移性绒癌可同时出现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症状,l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转移灶症状,l而无原发灶症状,l造成误诊。各转移灶症状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

(1)肺转移:i咯血是较早出现的症状,l也可出现胸痛及呼吸困难,l甚至胸腔积液。如转移灶小可无任何症状,l仅靠x线胸片或CT作出诊断。

(2)阴道转移:i转移灶常位于阴道前壁,l呈紫蓝色结节,l破裂时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l甚至大出血危及生命。

(3)肝转移:i多同时伴肺转移,l是预后不良因素,l表现上腹部或肝区疼痛,l若病灶穿破肝包膜,l可引起腹腔内出血。

(4)脑转移:i是绒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脑转移的形成可分3个时期,l第一期为脑栓期,l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如猝然摔倒、i暂时性失语等。第二期为脑瘤期,l患者出现头痛、i喷射性呕吐、i偏瘫、i抽搐甚至昏迷。第三期为脑疝期,l脑瘤增大造成颅内压升高,l脑疝形成,l最终死亡。

(5)其他转移;如消化道、i脾、i肾、i骨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i体征、i转移症状及各种辅助检查,l可获得正确诊断。

1.临床诊断凡葡萄胎排空后、i产后、i流产后或异位妊娠后不规则阴道流血,l子宫不能如期复旧,l较大而软,l应想到缄癌的可能。对于葡萄胎后发病者,l一般一年以上者多诊断为绒癌,l半年内多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半年至一年之间的,l根据临床症状、ihCG测定和组织学结果作出诊断。

2.组织学诊断组织切片中仅见成片滋养细胞浸润坏死,l未见绒毛结构者,l诊断为绒癌。

绒癌需与其他滋养细胞疾病相鉴别,l具体参见侵蚀性葡萄胎的鉴别诊断。

二、i检验诊断

绒癌与其他滋养细胞疾病一样,l在检验诊断上主要依据hCG测定。

1.hCG检测方法、i参考范围及方法学评价参见本章第一节。

2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hCG检测在绒癌诊断上非常重要,l在葡萄胎排空9周以上及流产、i足月产、i异位妊娠后4周以上,l血β-hCG持续在高水平,l或降而复升,l排除残留及再次妊娠,l结合临床表现可渗断绒癌。怀疑脑转移时,l可测定脑脊液β-hCG,l与血清β-hCG比较,l当血清:i脑脊液β-hCG小于20:i1时,l考虑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