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

一、i疾病概述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l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系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症状。这些症状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健康。

【病因殛发病机制】

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l颗粒细胞不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l雌激素水平下降,l反馈诱导下丘脑分秘GnRH增多,l进而刺激垂体释放FSH和LH增加;同时,l卵泡产生抑制素减少,l使FSH和LH水平升高,l其中FSH升高比LH更显著,l使得FSH/LH>1。这些内分泌的变化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多数妇女绝经前经历2~8年无排卵性月经,l由于卵泡发育与闭锁相互交替失去规律,l月经多不规则,l也可停经数月后阴道大出血。

2.雌激素下降出现的相关症状

(1)潮热:i是围绝经期妇女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面、i颈、i前胸部皮肤突然强烈的发热感觉和大量出汗,l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l以夜间发作为主。自然绝经潮热发生率在50%以上,l多数妇女绝经后潮热症状将持续1~2年,l长者达4~5年甚至更长。

(2)精神神经症状:i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情绪变化,l如烦躁、i焦虑、i抑郁等,l并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

(3)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i阴毛脱落、i阴道干燥、i性功能减退及反复的阴道炎症,l排尿困难、i尿急及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l膀胱、i直肠膨出、i子宫脱垂和张力性屎失禁等。

(4)骨质疏松:i雌激素具有保护骨矿含量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下降,l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l促使骨质丢失导致疏松,l主要见于松质骨,l如桡骨远端、i股骨颈、i椎体等部位,l容易发生骨折。

(5)心血管疾病:i包括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病变。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l通过对脂代谢的良性作用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l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l其冠心病、i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l不难诊断。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1.FSH基础值测定FSH>lOU/L,l提示卵巢的储备功能下降,l处于绝经过渡期。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2.氯米芬兴奋试验月经第5天始服用氯米芬,l每日50mg,l共5天,l于停药第1天测定血FSH,l如FSH>12U/L,l提示卵巢的储备功能下降。

围绝经期妇女出现月经失调需与子宫内膜癌、i子宫颈癌、i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l可行诊断性刮宫、i活组织检查、iB型超声或CT等区别。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时,l需与绝经期抑郁障碍相鉴别,l后者雌激素替代治疗疗效不明显,l抗抑郁治疗有效。其他尚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相鉴别。

二、i检验诊断

围绝经期最早的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l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的变化。通过实验室项目的检测可了解围绝经期人体内激素变化情况。

【一般检验项目】

1.催乳素(prolactin,lPRL)

(1)测定方法、i标本要求、i参考范围及方法学评价参见本章第一节。

(2)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围绝经期催乳素变化不大,l可表现为轻度增加;绝经后期雌激素水平下降,l催乳素抑制因子增加,l催乳素降低。

2.促性腺激素

(1)测定方法、i标本要求、i参考范围及方法学评价参见本章第一节。

(2)临床诊断意义和评价:i

1)绝经过渡期FSH水平升高,l呈波动型,lLH仍在正常范围,l但FSH/LH<1。

2)绝经过渡期FSH>loU/L,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3)绝经后随着雌激素的下降,l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l进而刺激垂体释放FSH、iLH增加,l其中FSH较LH升高的更显著,lFSH/LH>1。

4)促性腺激素于绝经后2~3年可达最高水平,l持续10年,l然后下降。

3.氯米芬(clomlphene1citrate,lCC)兴奋试验

(1)测定方法、i结果判断参见本章第二节。

(2)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停药第1天测定FSH,l若FSH>12U/L,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4.雌二醇(estradiol,lE2)

(1)测定方法、i标本要求、i参考范围及方法学评价参见本章第一节。

(2)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l雌二醇减少,l但在不同的阶段,l雌二醇水平的变化有差异。

1)绝经过渡早期,l雌二醇水平呈波动状态。

2)绝经过渡期,l雌二醇水平在卵泡停止生长发育时,l呈下降趋势。

3)绝经后期,l卵巢不再分泌雌二醇,l妇女体内雌二醇水平很低。

5.孕酮(progesterone,lP)

(1)测定方法、i标本要求、i参考范围及方法学评价参见本章第一节。

(2)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进入围绝经期时不再排卵,l孕激素明显降低,l仅为育龄期妇女卵泡期孕酮值的30%。绝经后几乎无孕酮分泌。

6.睾酮

(1)测定方法、i标本要求、i参考范围及方法学评价参见本章第二节。

(2)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明显下降,l雄激素水平的相对增加,l致睾酮与雌二醇比值升高。

【特殊检验项目】

l.甲状旁激素(parathyroid1hormone,lPTH)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多肽,l是调节人体钙磷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激素。对代谢性骨病的防治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测定方法:i常用有放射免疫分析法、i荧光酶免疫分析法。

(2)标本:i血清或血浆。

(3)参考范围:il2~72ng/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PTH是刺激骨质吸收的主要激素,l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l其对抗PTH的作用减弱造成PTH分泌过多。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i由于国内外有不同PTH片段标记的免疫分析方法试剂盒供应,l因此PTH的正常值呈相应的变化。故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所测地区不同人群、i不同季节、i不同测定方法等情况,l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

2.抑制素(inhibln,lINH)在女性主要由卵巢颗粒细胞、i泡膜细胞和黄体细胞分泌,l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反馈性抑制垂体FSH的分泌,l它是反映卵巢功能的指标之一。

(1)测定方法、i标本、i方法学评价和问题参见本章第三节。

(2)诊断意义及评价:i围绝经期妇女血抑制素水平的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l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l它能反馈抑制垂体FSH的分泌,l并抑制促性腺激素对自身受体的调节,l从而使抑制素浓度与FSH浓度呈负相关。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l而FSH升高。

【应用建议】

围绝经期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l然后才表现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性腺激素的检测在围绝经期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lFSH/LH、iFSH基础值及氯米芬兴奋试验后FSH测定有重要诊断意义。其他性腺激素、iINH、i甲状旁腺激素的测定等也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