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疾病概述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l以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l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即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示区别。异位内膜组织可在子宫肌层内弥漫性生长,l也可局限性增生形成团块。该病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l尤以40岁以上妇女更为多见,l常与子宫肌瘤、i内异症并存。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不明,l目前最具说服力的假说首推高雌激素刺激假说。该假说认为,l由于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之间缺乏黏膜下层,l当高水平的雌激素持续刺激时,l子宫内膜基底层大量增生,l突破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之间的屏障,l子宫内膜间质沿着该屏障的薄弱部位先进人子宫肌层,l子宫内膜腺体随后进入,l并在血管及淋巴管附近生长,l从而导致子宫腺肌症。其次,l多次妊娠及分娩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也是导致此病的原因。
【临床表现】
1.痛经常表现为周期性下腹正中疼痛,l经期明显,l经后缓解,l呈进行性加重,l严重者失去疼痛规律。疼痛程度一般与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深度呈正比。
2.月经改变约50%患者伴有月经量增多,l经期延长。
3.体征双合诊检查常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局部凸起,l经期有触痛,l通常子宫增大不超过12~14周妊娠大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l临床症状和体征。30岁以上已婚妇女,l有多次流产或分娩史,l出现逐渐加重的痛经症状,l盆腔检查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部隆起,l质地硬伴压痛,l经期明显,l应考虑本病。B型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显像(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靠子宫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子宫腺肌症主要需与子宫肌瘤相鉴别,l根据病史、i妇科检查及B型超声或MRI可区别。
二、i检验诊断
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l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因此它的检验诊断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同,l具体参见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