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疾病概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1disorder1complicating1pregnancy)是妊娠期所见的一组高血压疾病,l在妊娠中的发生率为6%~8%,l包括以下5类疾病:i妊娠期高血压、i子痫前期、i子痫、i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i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i子痫前期、i子痈”,l属于妊娠期特有的疾病,l过去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l现统称为“子痫前期子痫”,l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l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周。该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l居孕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l也可导致围产儿严重疾病及死亡。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高危因素
(1)年轻初孕妇及高龄初产妇,l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
(2)有妊娠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
(3)家族中有慢性高血压或慢性肾炎、i糖尿病病史、i重度贫血、i系统性红斑狼疮、i血管紧张素基因T235阳性者。
(4)多胎妊娠、i羊水过多、i葡萄胎患者。
(5)体形矮胖,lBMI>0.24体重/身高2(kg/m2)。
(6)营养不良,l低社会经济状况者。
(7)精神紧张,l气候因素,l寒冷季节如冬天与初春,l气压升高时发病增多。
2.发病机制妊娠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l目前主要有免疫学说、i子宫胎盘缺血、i血管内皮细胞受损、i遗传学说等几种学说,l各种学说虽有一定的根据,l但均缺乏足够的证据。
【分类与临床表现】
1.妊娠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l妊娠中期或产后24小时内出现,l蛋白尿(一),l无先兆子痫的任何症状,l产后12周内血压降至正常,l是回顾性诊断。
2.子痫前期分为轻度和重度。
(1)轻度:i孕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140/90mmHg(间隔6小时,l至少测量2次);尿蛋白≥300mg/24h或(+)。
(2)重度:i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或多项者:i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l蛋白尿≥2.0g/24h;血肌酐>106μmol/L(172mg/L);血小板<100×109/L;微血管病性溶血,l血乳酸脱氢酶(LDH)上升,l肝酶(ALT或AST)上升;持续头痛或有其他脑神经、i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即归纳为先兆子痫。
3.子痫1子痫前期孕妇抽搐或昏迷,l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1血压≥140/90mmHg,l孕前或孕20周前或孕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l并持续到产后12周。
5.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慢性高血压孕妇无蛋白尿,l孕20周后出现蛋白尿≥300mg/24h;慢性高血压孕妇20周前蛋白尿突然增加,l血压进一步增高或出现血小板<100×109/L。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孕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i水肿、i蛋白尿等症状,l并伴头昏、i胸闷、i眼花等症状,l严重时伴发抽搐、i昏迷。出现以上典型表现时诊断并不难。但临床上有一些重症患者及合并肾疾患或慢性高血压患者需提高警惕,l根据病史、i临床表现、i体征,l采取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l作出诊断。
2.眼底检查1为妊娠高血压病的辅助检查项目,l可了解全身小动脉痉挛程度,l是反映本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l对估计病情和决定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通常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小动脉痉挛,l动静脉比例失常,l视网膜水肿,l絮状渗出或出血等改变,l严重时可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或失明。眼底检查重症患者均应常规急症检查。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与慢性肾炎合并妊娠相鉴别,l子痫应与癫痫、i脑炎、i脑肿瘤、i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i糖尿病高渗性昏迷、i低血糖昏迷等鉴别。
[附]HELLP综合征
HELLP综合征(hemolysis,lelevated1liver1enzymes,land1low1platelets1syndrome,lHELLP1syndrome)是由Weinstien于1982年首先提出并命名的,l它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特殊类型,l主要特点是溶血、i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l如不及时诊治.对母儿危害严重,l常造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其发病率约217%~16%,l占重度先兆子痫的10%~20%,l多发生在妊娠晚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l缺乏特异性。大部分发生于产前,l也有产后数日发病者。多数起病急骤,l病情变化快,l易出现DIC、i胎盘早剥、i急性肾衰、i急性肺水肿、i肝被膜下出血及视网膜剥离等并发症,l属危重急症。常见主诉为不明原斟的上腹痛、i乏力、i恶心、i呕吐、i腹泻、i全身不适等,l少数可有轻度黄疸,l多数患者有出血倾向,l上消化道出血、i酱油色尿及茶色尿、i牙龈出血、i皮肤瘀斑或静脉穿刺点出血等。多数患者有重度子痛前期的基本特征。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FGR)、i呼吸窘迫综合征(RDS)、i感染、i早产、i动脉导管未闭、i坏死性肠炎等。围生儿死亡率达5.6%~36.7%。
【诊断与鉴别诊断】
1.HELLP综合征诊断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l根据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诊断。确诊主要依据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2.血小板计数和血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ennessee分类法将HELLP综合征分为2类:i完全性,l血小板(PLT)%100×109/L,l乳酸脱氢酶(LD)>600U/L,l天冬氢酸氨基转移酶(AST)>70U/L;不完全性,l上述一项或两项异常。
3.HELLP综合征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系统性红斑狼疮、i严重叶酸缺乏症、iHIv感染、i产后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i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妊娠期急性脂肪肝、i重症肝炎、i胆囊炎、i胃肠炎、i胰腺炎、i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相鉴别。
二、i检验诊断
实验室检查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及病情判断上具重要价值。
【一般检验项目】
1.血常规
(1)检测方法:i常用自动化血液学分析仪检测法。
(2)标本:iEDTA-K2抗凝全血。
(3)参考范围(成年女性);血红蛋白(Hb)110~150g/L;红细胞(RBC)(3.5~5.0)×1012/L;血细胞比容(Her)0.37~0.47;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常由于血容量减少,l血浆容量浓缩致Hct增加,l患者血常规结果常表现为红细胞数量、i血红蛋白量、iHct增高。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凝血异常指标,l约15%~20%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l较少出现中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步是HELLP综合征患者重要的表现和诊断指标。
2.肝功能试验凡能反应肝脏功能状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l均可称为肝功能试验,l其项目种类繁多。常规应用的肝功能试验主要包括:i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
1)测定方法:i大多采用酶偶联连续监测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ALT15~50U/L,lAST18~55U/L.
4)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酶偶联连续监测法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溶血标本可使AST假性偏高,l剧烈的肌肉运动AST也可轻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TP)、i清蛋白(ALB)及清球蛋白比值(A/G):i
1)测定方法:iTP测定大多采用双缩脲法,lALB测定多采用溴甲酚绿法,l球蛋白及A/G比值采用计算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TP160~80g/L,lALB135~55g/L,lA/G比值(1.5~2.5):i1。
4)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①双缩脲法测总蛋白具有很好的特异性、i精密度及合适的线性范围。血红蛋白和胆红素可引起测定干扰。②BCG比色法为WH0推荐的测定血清清蛋白的方法,l该法测定结果特异、i准确、i精密度高。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不产生干扰,l严重高脂血症可使检测结果偏高。
(3)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测定:i
1)测定方法:i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测定方法包括重氮试剂法、i胆红素氧化酶法、i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重氮试剂法又包括改良J-G法和二甲亚砜法等。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为总胆红素减去结合胆红素的结果。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血清总胆红素5.1~19.0μ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1.7~6.8μmol/L。
4)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标本采集后应尽快进行测定。血清在保存时应注意避光、i冷冻保存。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约10%左右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肝脏功能检测指标可表现为ALT升高,lALB含量下降、iA/G比值下降甚至倒置,l间接胆红素升高。
3.乳酸脱氢酶(lactate1dehydro1genase,lLD)测定
(1)检测方法:i终点法;连续监测法(LD-L法;LD-P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
1)连续监测法:iLD1L法109~245U/L;LD-P法200~380U/L。
2)终点法;190~437金氏单位。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发生溶血及肝脏损害,l患者LD常可升高且升高较早。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
1)终点法检测LD活性由于测定步骤多、i准确性低,l已逐渐被连续监测法替代。
2)由于红细胞和白细胞内LD含量较高,l故溶血标本会影响LD检测结果。
4.血电解质(钾、i钠、i氯、i钙)测定
(1)检测方法:i
1)钾、i钠、i氯:i常用离子选择电极法。
2)钙:i分光光度法(偶氮胂Ⅲ比色法最常用);离子选择电极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血清钾3.5~5.3mmol/L;血清钠136~145mmol/L;血清氯96~106mmol/L;血清钙成人2.08~2.60mmol/L。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常因血管痉挛,l细胞缺氧、i水肿,l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2)有研究发现钙离子的转运和代谢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有密切关系。部分患者血清钙明显低于正常孕妇。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
1)用于钾、i钠测定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i火焰发射光谱法、i离子选择电极法、i酶法及化学比色法等。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较高,l测定原子间光谱干扰较少,l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l但l临床应用不便。火焰光度法虽然测定变异系数相对较大,l安全性较差,l但仍然是钾、i钠测定的参考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重复性好、i快速、i安全,l目前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酶法可以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比色测定,l但需注意交叉污染引起的误差。
2)用于氯测定的方法包括有汞滴定法、i库仑滴定法、i离子选择电檄法等。库仑滴定法精密而又不受光学干扰,l是氯测定的参考方法。目前临床实验室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
3)钙测定包括游离钙及总钙测定,l在反应激素调节的生物活性上,l游离钙测定比总钙更有用,l而在反应体内钙总体代谢状况上,l游离钙还不能完全代替总钙测定。
5.尿液常规检查
(1)检测方法:i包括尿液理学性状检查;干式化学定性分析;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杏.
1)尿液的理化检查现多由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来完成,l此类仪器一般由微电脑控制,l采用球面积分仪接收双波长反射光的方式来测定与尿液反应后的特定的干化学试剂带上的颜色变化。
2)尿沉渣显微镜检查需留取10ml的尿液样本,l以相对离心力(RCF)约400g离心5分钟,l然后弃去上清部分保留尿沉渣样本约0.2ml混匀后镜检。
(2)标本:i首次晨尿为佳,l也可留取新鲜随机尿液,l2小时内完成检查。
(3)参考范围:i尿量11000~21000ml/24h;尿比重1.015~1.025;尿蛋白定性阴性。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因血液相对浓缩,l尿量常减低,l尿比重增高,l常>1.022。重度子痈前期尿量<500ml/24h。
2)肾脏血流的减少和肾小球的损伤影响了肾脏功能,l导致基底膜通透性增加,l可致尿蛋白增加,l蛋白定性可阳性。
3)有些患者尿中可出现红细胞、i白细胞及管型,l如有管型存在表明肾脏损害严重。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
1)由于屎液成分复杂,l易受受理化、i生物因素等影响,l如污染、i放置时间过长均可直接影响尿液分析结果,l需严格把好尿液质量关。
2)于化学尿液分析由于受影响因素多,l且为半定量结果,l只能起到过筛作用。原则上对阳性结果需用传统湿化学法复核。
3)显微镜检查是基于细胞形态学观察来判断尿液沉渣成分如红细胞、i白细胞等,l相对较为准确可靠,l但易受主观影响。
【特殊检验项目】
1.尿液总蛋白定量测定
(1)检测方法:i磺柳酸比浊法;邻苯三酚红钼法。
(2)标本:i24小时定时尿,l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加5~10ml甲苯防腐),l混合后记总量,l取少量尿液离心或滤纸过滤。
(3)参考范围:i(30~l00)mg/24h。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蛋白尿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l患者因肾功能损伤常导致蛋白尿的发生,l且蛋白尿的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合其他表现可对病情判断有极大帮助,l如轻度子痫前期尿蛋白≥300mg/24h或定性结果(+),l重度子痫前期蛋白尿≥2.O9/24h或定性结果(++),l如果蛋白尿≥5.0g/24h表明病情严重。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
1)磺柳酸比浊法准确度、i精密度均较差(受温度和反应时间影响大,l浊度稳定性差),l大剂量青霉素、iX-线造影剂、i血管扩容剂等多种药物的干扰,l可造成假阳性反应。但该法因容易使用、i快速及灵敏,l所以被较普遍采用。
2)邻苯三酚红钼法灵敏度高,l可应用于自动生化仪中,l不足之处是试剂与清蛋白、i球蛋白的显色程度不同,l后者只含前者的70%。试剂中加人适量的十二烷基碳酸钠,l可使与球蛋白反应性升高至清蛋白的89%。
2.尿微量清蛋白(microalbumin,lM-alb)测定M-aib是指尿液中清蛋白超过正常水平,l但低于常规尿蛋白检测方法的可检出范围,l其概念主要用于区别传统的临床蛋白尿。
(1)检测方法:i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
(2)标本:i尿液。
(3)参考范围:i(1.27±0.78)mg/mmolCr。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M-alb测定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l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l妊娠期尿中微量清蛋白异常增高,l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肾脏病变,l同时也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l妊娠子痫前期患者M-alb常可升高。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
1)尿液微量清蛋白用常规尿蛋白检测方法如磺柳酸法、i加热乙酸法及试带条基本不能检出,l多采用免疫学方法。
2)放射免疫法灵敏度高、i特异性强、i精密度高、i准确性好,l是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l但缺点是放射性核素有一定危害性。酶免疫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免疫比浊法具操作简便、i灵敏度高、i精密度好、i稳定性好、i测定时间快的优点且可实现仪器自动化分析。
3)尿液微量清蛋白的报告方式有3种:i①定时尿法:i计算单位时间的清蛋白排出率(μg/min)或24小时尿中清蛋白的量(mg/24h);②随机尿法:i用肌酐比值报告排出率(mg/mmolCr);③晨尿法:i报告每升尿清蛋白排出量(mg/L)。推荐以24小时尿液清蛋白排泄总量表示,l因随机尿其标本留取方便,l临床上较常用第二种方式表示。
3.血液流变学检测
(1)检测方法:i自动血液粘度计测定全血粘度、i血浆粘度、i红细胞变形性等。
(2)标本:i肝素或EDTA抗凝全血。
(3)参考范围:i随所用仪器的不同而异,l应建立所用仪器的参考值。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小动脉痉挛导致外周阻力增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础病理生理改变,l血液流变学改变特别是全血粘度增加是影响血液外周阻力的重要因素。当血细胞比容(Hct)≥0.35,l全血粘度>3.6,l血浆粘度>1.6时,l提示有发生子痫前期的倾向。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
1)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在不同种族、i地区(主要是高原与平原间)、i性别、i年龄的人群中有差异。
2)基于各厂家生产的仪器原理、i设置的切变率范围不同,l各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和测定结果亦缺乏可比性。
3)目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尚无统一的标准品和质控品,l因此难以评价各实验室的测定结果。
4.凝学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包括一系列与凝血相关的实验室检查,l临床常用的凝血功能筛查试验有凝血酶原时间(PT)、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i纤维蛋白原(Fg)测定等。
(1)检测方法:i手工法,l自动血凝仪法。
(2)标本:i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浆(全血:i抗凝剂比例为9:i1)。
(3)参考范围:iPT111~13秒;APTT132~43秒;Fg2~4g/L。
(4)临床诊断意义和评价:i
1)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失调认为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因素之一。
2)正常妊娠时出现妊娠高凝状态,l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l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l可能与妊娠期机体凝血与抗凝及纤溶功能改变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妊娠相比,l因伴有一定量的凝血因子变化和变异,l体内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l患者的凝血与纤溶活性处于一种失衡状态,l临床上通过对PT、iAPTT、iFg的测定,l不但可以反映患者内外凝血系统中多种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l辅助诊断高凝状态,l而且可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评估,l对预防发生DIC有重要价值。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标本中有小凝块、i溶血会使PT、iAPTT缩短,l标本中有大凝块会使测定结果明显延长或不凝固。采血后,l测定应在2小时内完成,l以免凝血因子特别是Ⅴ、iⅧ因子活性降低;标本置4~8℃冰箱,lPT可能会缩短。血细胞比容超出0.20~0.55时,l用1:i9配比抗凝不合适,l应用纠正公式调节抗凝剂的量。
5.肾功能试验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对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i酸化等功能的检测。肾功能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
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i确定疗效的重要依据,l包括内生肌酐清
除率、i血尿酸测定等一系列的试验,l临床上通常采用血尿素氮
和血肌酐测定来评价肾功能。
(1)内生肌酐清除值(endogenous1creatinine1clearance,lCcr)测定:i通过测定血和尿中肌酐含量来计算每分钟或24小时有多少毫升或升血浆中的肌酐通过肾脏被清除,l此值称为内生肌酐清除值。
1)检测方法:i试验前3天,l嘱受检者禁食肉类,l避免饮用咖啡或茶,l停用利尿剂,l避免剧烈运动。适量饮水,l使尿量不少于1ml/min。收集24小时尿样的同时,l抽静脉血3ml。
同时用碱性苦味酸法或酶法测定血、i尿肌酐含量。
内生肌酐清除值ml/min=(尿液肌酐浓度/血肌酐浓度)×尿量(ml/min)
校正后内生肌酐清除值=内生肌酐清除值×(1.73/体表面积cm2)
2)标本:i血清;24小时定时尿。
3)参考范围(女性):i(95±20)ml/min。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Ccr是较早反映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常有肾功能损害,lCcr下降,l但血清肌酐的升高通常只在有严重的肾脏受累的病例中出现。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24小时定时尿需准确留取;不同体表面积对结果影响很大,l每个个体都需用体表面积进行校正。
(2)血尿素氮(blood1urea1nitrogen,lBUN)测定:iBUN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l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l当肾实质受损害时,l肾小球滤过率降低,l致使血浓度增加,l目前临床上多测定尿素氮来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检测方法:i酶偶联连续监测法;脲酶-波氏比色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i2.86~8.20mmol/L。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常有肾功能损害,l在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致BUN升高,l在除外肾外因素影响下,lBUN升高程度与肾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肾功能损伤,lBUN可无改变。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血液尿素氮浓度随饮食中的蛋白
质含量成比例改变,l且组织分解时蛋白代谢率增加,l血尿素氮
增高。
(3)血肌酐(creatinine,lCR)测定:i
1)检测方法:i除蛋白终点法;连续监测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女性):i44~80μmol/L。
4)临床诊断意义及评价:i血肌酐的浓度取决于机体的分解代谢与肾脏的排泄能力。在摄人食物及体内分解代谢比较稳定的情况下,l其血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l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常可因肾小球滤过下降而引起肾功能损害乃至肾衰竭,l引起血CR升高且升高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i血肌酐浓度用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l因受饮食、i运动、i激素、i蛋白质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少,l所以比尿素氮、i尿酸的特异性好。对晚期肾脏疾病临床意义较大,l可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临床常联合BUN和CR检测以评价肾功能。
(4)血尿酸(UA)测定:i尿酸是嘌呤类的终末产物,l血尿酸主要从肾脏排出,l肾功能减退时UA增高。
1)检测方法:i常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2)标本:i血清。
3)参考范围(女性):i89~357μmol/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i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常因肾功能受损致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由于肾血流减少所致的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经常先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而出现,l可用于预测围产儿的不良结局。临床观察发现,l无高UA血症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l其胎儿预后仍可较好,l而高UA血症者,l即使症状较轻,l其胎儿预后也较差。
5)方法学评价及问题;胆红素对本法有明显负干扰,l试剂中加人亚铁氰化钾可部分消除这种负干扰。
【应用建议】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并不主要依靠检验诊断,l但部分实验室检验项目特别是尿蛋白检查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i分期和病情判断上具重要价值。
2.进行尿蛋白检查时,l建议首先行尿常规定性筛查,l如尿蛋白定性阳性,l可进一步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l如果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或呈弱阳性,l则可进一步行尿液微量清蛋白测定以除外或判断早期肾功能损伤所致的微量蛋白尿。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一全身性疾病,l会影响全身各系统功能特别是肾功能、i肝功能、i循环系统功能、i电解质平衡功能等,l其相应的一些实验室检查诸如肝肾功能试验、i凝血功能试验、i血液流变学检测、i血常规检查等在疾病的辅助诊断、i病情判断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4.肾功能损害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较明显和重要的病理改变,l其中Ccr能较早反映肾小球损害,l而临床常用的BUN、iCR测定则是反映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指标,l没有早期的判断肾损伤意义,l其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