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病毒分离技术

至今被认为是诊断病毒性疾病的“金标准”,l这是因为通过该技术能证实教检材料中存在活的、i能够在体外复制的有传染性的病毒,l其临床意义较大。进行病毒分离,l必须具备适合于其生长、i复制的细胞培养体系,l每日观察培养细胞中病毒生长后出现的细胞病变结果,l根据这类改变可初步判断有病毒生长及可疑哪一粪病毒。从标本中分离到的病毒株,l可以用中和试验、i血凝抑制试验、i免疫荧光技术等方法鉴定。病毒分离技术特异性强,l假阳性少,l但所需时间较长,l对实验室要求较高,l很多情况下只能作回顾性诊断,l不适合临床常规检查。

(二)病毒抗原检测

目前,l许多病毒性疾病可通过抗原检测技术做出诊断,l这种抗原检测技术比组织培养分离病毒更加迅速,l在许多情况下,l几乎同样敏感。病毒抗原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应用预先制备好的病毒特异性抗体,l通过免疫学技术检测体液或组织、i细胞内的病毒抗原,l包括免疫荧光(immumofluorescence,lIF)、i酶联免疫吸附法(en-zvme1linked1immunosorbent1assay,lELISA)、i乳胶凝集(latex1ag-glutination1technique,lLAT)等方法。ELISA法用途广泛、i敏感性高,l既可检测抗体,l又能测定可溶性的或存在于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血清的抗体上标记荧光色素,l再与标本中的相应抗原结合,l在激发光作用下,l荧光素发出的荧光可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对许多呼吸道病毒、iEB病毒、i巨细胞病毒、i疱疹病毒等都可用此种检查方法获得早期诊断。一般来讲检测到某种病毒抗原即可诊断为该病毒感染,l但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时,l不能轻易否定或排除病毒感染,l须结合采样时机、i体液种类及所用试剂和方法的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病毒抗原检测方法较为简便,l可以检测无法培养分离的病毒,l并做到早期、i快速诊断。

(三)病毒抗体检测

患儿感染病毒后机体产生抗体,l测定血清中某种病毒抗体可证实该病毒的感染。为达到诊断的目的,l应在病程中傲一系列的抗体检验,l或至少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做双份血清比较测定,l如后者效价较前者增高4倍或以上,l则强烈提示该病毒感染。急性原发性感染早期,l体内出现特异性IgM抗体,l一般持续存在2~3个月后消失,l感染后一周左右,l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出现,l滴度逐渐升高,l数周至数月后达到高峰,l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数月以上)之后,l逐渐降低至一定水平,l并持续存在很长时间,l有的终生携带。

(四)电镜技术

在某些病毒感染早期的标本中,l可以直接检查到病毒颗粒,l并从形态学上鉴别病毒的种类,l但电镜设备昂贵,l这种方法很难作为病毒性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五)病毒核酸的检测

核酸探针杂交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检测病毒核酸的常用方法。核酸探针杂交法的基本原理是使彼此准确互补的两条核苷酸序列在一定条件下,l牢固地相互结合形成双链核苷酸,l用放射自显影可证实靶序列的存在。此种方法特异性强,l但目前应用尚不够普遍。PCR法有极高的灵敏度,l可以检出单个受感染细胞内的病毒核酸甚至单个分子的DNA,l但只要在扩增过程中,l混有一点微量模板DNA的污染,l就会导致假阳性,l而假阳性率相对较高。

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种类较多,l依靠单一的实验结果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l因此,l临床上用于病毒病的诊断时,l需要根据不同病毒、i不同实验室条件,l采取不同的、i诊断意义相对大的方法,l结合临床、i流行病学及其他有关问题综合考虑诊断。

为保证各项实验的可靠性,l每一个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必不可少。严格的管理,l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l有效的室内质控方法以及室间质评系统,l都用以监测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