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指产前、i产时(因胎膜早破、i产程延长)或产后(通过护理者的手或污染的医疗器械从脐、i皮肤或黏膜侵入)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l并在其中生长繁殖、i产生毒素,l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我国多年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多见,l其次为大肠埃希菌、i肠球菌、i铜绿假单胞菌、i肺炎克雷伯菌。厌氧菌及真菌性败血症也在增加。细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寨和酶有关。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i淋巴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尚不健全,l补体缺乏,l体液免疫水平低,l细胞免疫尚未完善;脐带残端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l孕母泌尿、i生殖道感染或全身感染等均可使新生几败血症发生率高、i表现复杂、i并发症多。
【临床表现】
体温不升、i体重不增、i精神萎靡、i嗜睡、i烦躁、i惊厥、i面色苍白、i口周发绀、i呼吸急促、i心率快、i皮肤发花、i黄疸加重、i拒乳、i呕吐、i腹胀、i腹泻、i肝脾肿大。因常缺乏典型症状,l故新生儿敢血症预后差、i死亡率亦高。
【实验室诊断】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有重要意义,l该比值≥0.2,l提示有感染存在;白细胞总数<5×109/L或出生后3天,l白细胞总数>20×109/L,l表明有严重感染。
2.血沉 新生儿败血症时血沉加快。
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C反应蛋白(CRP)、ial-酸性糖蛋白(al-AGP)、i结合珠蛋白(HP)升高至成倍增长,l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如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降低。
4.细菌涂片11取感染灶分泌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l对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确定有一定参考价值。怀疑产时感染者,l出生后12小时内即抽胃液作涂片镜检,l有助于判断败血症的病原菌。
5.血培养 最好在用抗生素之前作血培养,l必须注意皮肤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l以免培养出污染菌。从任何血管内保留导管取血易导致假阳性,l应选择周围血管一次穿刺采血。最好不选用股静脉取血,l因易被会阴部肠道菌污染,l也有穿过髋关节囊的危险。如已用过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治疗的患儿,l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如果不同部位的双份血培养都是相同的结果,l则基本可明确病原菌。
6.免疫法检测细菌抗原11采用乳胶凝集、i免疫荧光法、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血浆、i脑脊液、i尿液中的细菌抗原,l可进行快速、i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