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生理及喂养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l营养物质需要量大,l但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l易发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一、i新生儿期消化系统生理及喂养特点

足月新生儿的胃容积为30~35ml、i3个月为100ml、i1岁为2501ml。胃多呈水平位,l相对较小,l贲门肌张力低,l括约肌发育较好,l自主神经调节差,l这些因素使乳儿易发生呕吐或溢乳。出生时,l胃壁肌层及腺体发育不全,l易发生胃扩张,l且胃酸分泌较少,l胃蛋白酶的活性差。

新生儿肝的重量占体重的4%,l肝细胞再生能力强,l纤维组织较少,l肝细胞功能到8岁时,l才发育完善。正常婴儿肝脏在右侧锁骨中线、i肋缘下2cm处可扪及。肝脏血管丰富,l血量多,l肝细胞及肝小叶分化不全。

新生儿排出的胎粪,l由肠道分泌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i胆汁、i宫内咽下的羊水组成,l呈墨绿色,l质黏稠,l无臭味,l2~3天内过渡到婴儿粪便。出生后5~6周内大便次数较多,l每天2~6次。水分较多,l粪便不成形,l可混有绿色,l体重照常增加。粪便的性质,l随喂养的食物不同而变化。纯母乳喂养时,l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i稠度均匀、i柔软糊状、i偶有小颗粒奶凝块、i有酸味但不臭;牛乳喂养者,l粪便较干稠、i呈淡黄色、i味臭、i古皂块颗粒较多;混合喂养时,l粪便接近牛乳喂养者,l加辅食后粪便性质逐渐接近成人。

二、i婴儿期消化系统生理及喂养特点

婴儿口腔小、i唾液腺发育不全,l分泌唾液较少且淀粉酶含量不足,l黏膜较干燥易受损伤。到了3~4个月时,l唾液腺分泌唾液量明显增加。婴儿口腔较浅,l不会吞咽过多的唾液而发生生理性流涎。瘦弱婴儿或患传染病时唾液分泌量减少,l同时吸吮力减弱、i消化功能下降。

其次,l婴儿的食管特点是缺乏腺体,l弹力纤维和肌层发育不完全,l是发生溢奶的原因之一。食管长度新生儿为10~11cm,l1岁约为12cm,l5岁约为16cm。

婴儿的肠道较长,l超过自身长度的6倍,l固定差,l易发生肠套叠。肠黏膜发育已良好,l富有血管及淋巴液,l绒毛发育良好,l但肌层发育欠佳。早产儿肠蠕动功能差,l可引起粪便滞留或功能性肠梗阻。婴幼儿肠壁薄,l通透性高,l故屏障功能较弱,l肠内微生物、i毒素及过敏性物质,l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而致病。出生时,l新生儿已有乳糖酶和蔗糖酶,l缺乏乳糖酶时,l可发生乳糖不耐受症。在正常情况下,1小儿消化双糖的能力很好,l如果摄人其过多的分解产物而来不及吸收,l易引起渗透性腹泻。肠淀粉酶在出生时已出现,l可弥补婴儿胰淀粉酶的不足。足月新生儿已具有胆盐库,l胆盐在肠腔内可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小儿出生后,l细菌经口、i鼻,l肛门进人肠腔,l逐渐建立起肠道正常菌群。小儿粪便中的细菌,l主要为厌氧菌,l若以人乳喂养者乳酸杆菌偏多,l以牛乳为主喂养者大肠杆菌偏多。另外,l小儿肠道SIgA分泌较低,l易引起肠道感染。

小婴儿的胰腺发育不成熟,l缺少结缔组织,l所分泌的消化酶活性不高。5~6个月的小儿胰腺才会分泌胰淀粉酶,l因此对3~4个月以下小儿,l不宜添加淀粉类食物。小婴儿分泌脂肪酶的量少,l消化脂肪的能力较弱,l1~9个月才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