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

【概述】

秋季腹泻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因其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而得名.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为轮状病毒(RV)感染,l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婴儿因为有母亲传给的抗体,l一般少发病。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1.25亿婴幼儿腹泻和90万婴幼儿死亡,l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l而在发展中国家,l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中有20%~50%是轮状病毒肠炎患者,l每年导致44万儿童死亡。至今对该病毒导致腹泻,l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累及十二指肠和空肠,l少数可以累及胃、i回肠和盲肠。传统认为,l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l首先是因为小肠黏膜的破坏,l上皮细胞功能降低,l吸收面积变小,l导致肠吸收不良;其次是乳糖酶的缺乏导致肠道乳糖吸收障碍;此外细胞对乳精的分解,l产物堆积造成肠腔渗透压的升高,l也是产生腹泻的原因。但是,l对于早期肠道黏膜未出现损伤者或者病理检查无肠道病理损害者出现的腹泻,l不能用上述理论解释。近年研究证明:i这与NSP4的作用有关。NSP4是轮状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l现被证实是一种肠毒素。其机制可能为:i①NSP4可引起Ca2+升高,l氯离子分泌,l引发腹泻;②NSP4可特异性破坏细胞间隙,l改变丝状肌动蛋白分布,l在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形成过程中,l阻止相关蛋白ZO-1锚定,l影响紧密连接和极化上皮形成;③NSP4肽段对小肠刷状缘膜上Na+耦合的葡萄糖和L-亮氨酸同向转运,l有直接抑制作用,l可造成钠吸收不良。NSP4在腹泻机制中的作用,l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3d,l感染后可无症状、i或症状轻微、i或出现严重腹泻、i脱水、i电解质紊乱及其他表现。典型临床表现:i起病急,l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初期即发生呕吐,l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增多,l多数每日在10次以内,l也可达数十次,l量多,l黄色或淡黄色,l水样或蛋花汤样,l也有白色米汤样,l无腥臭味,l可伴有脱水、i酸中毒甚至休克。本病为自限性疾病,l病程约3~8d,l少数较长,l平均住院天数为5~7d。ZvizdicS报道170例RV阳性患者中,l90.5%有腹泻、i呕吐,l65.5%有中等发热,l60.7%有呼吸道感染症状,l13.3%有腹痛,l49.9%出现严重脱水,l79.2%有代谢性酸中毒,l6.4%出现大便隐血,l46%大便有黏液。另外,l轮状病毒感染还可以引起肠道外症状,l如全身的病毒血症,l中枢神经系统损害,l如脑炎、i脑膜炎、i良性惊厥等,l也有报道认为RV感染与类脊髓灰质炎综合征、i格林-巴利综合征、i瑞氏综合征有关;在呼吸系统可引起肺炎;尚可导致心肌酶谱、i心电图改变,l因而推断病毒可致心肌损伤,l但目前尚未发现轮状病毒侵犯心肌的病原学证据;在消化系统除了肠道损伤外,l还可引起肝、i胆、i胰的损害。轮状病毒的RNA不仅从粪便样本中检测到,l还从血清、i脑脊液、i咽拭子、i腹水及肝脾中检出,l且这些样本中的病毒检测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

【实验室诊断】

秋季腹泻患儿的实验室检查,l主要包括粪便常规、i轮状病毒的检测及为了监测患儿脱水程度和是否存在其他系统损害,l所进行的必要生化检查。在此主要介绍粪便常规及轮状病毒检测,l其他检查详见其他章节。

1.1粪便常规 标本采集要求留取一小时内新鲜粪便,l并且盛放于不吸水的清洁容器内。粪便常规检查包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两部分。

(1)性状检查就是观察并询问患者或家长,l患儿排便的量、i颜色、i与粪便性状、i气味等特征。一般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粪便,l呈黄色或淡黄色,l水样或蛋花汤样,l也有白色米汤样,l无腥臭味。

(2)显微镜检查就是对粪便中的细胞、i食物残渣(淀粉颗粒、i脂肪滴、i植物细胞等)、i细菌和寄生虫进行镜检。镜检操作时,l首先在洁净载玻片上,l加生理盐水1~2滴,l选择粪便的不正常部分.或挑取多个不同部位的粪便直接涂片,l再覆以盖片,l直接镜检。至少观察10个高倍视野细胞,l报告每个高倍视野平均白细胞和红细胞数。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粪便中一般无红细胞,l偶见白细胞,l也可见脂肪球。

2.1粪便隐血试验 一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l利用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l特异性地针对粪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l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l可以检出最低量为0.2pg/ml的血红蛋白。操作时,l用采便棒多点采取粪便,l将采便棒放回采便容器内,l将盖拧紧,l充分混匀,l取出检测板,l平放在桌面上,l将2~3滴粪便混液滴入检测板圆孔中。5分钟内判读结果,l5分钟后显示结果无效。阳性时控制线和反应线同时出现一条色带。阴性时只在控制线出现一条色带。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便潜血试验一般多为阴性。

3.轮状病毒检测11轮状病毒最初是在电镜下被检出的,l但是,l目前存在多种检测方法。各种检测技术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1)电镜技术:i目前仍为经典检测技术,l该技术操作快捷、i简便。但因为病毒颗粒易降解,l可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l且设备昂贵,l很难发展为常规检测项目。

(2)免疫电镜技术(immuneelectronmicroscopy),l该检测技术的原理是,l利用电镜检测特异的凝集反应,l或利用特异的抗体标记物检测抗原物质。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单纯电镜检测更高。但临床实用性差。

(3)病毒分离培养技术,l该方法结果准确,l可靠,l但阳性率较低,l并要特殊培养条件,l且只有A组RV可培养。

(4)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ime1resolvedimmunofluorometricassay)该技术髓着时间的延长,l弱的非特异性荧光信号消散,l只留下强的特异性信号,l因此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l最低检出限制为10~100pg。

(5)基因检测技术:i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l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l能在基因水平上分析不同毒株间的异同。但操作繁琐,l费时;琼脂糖电泳操作简单,l快速,l可用于快速诊断。但不能把11条基因片段分开,l不能分析株间基因组的异同;分子探针技术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l可检出0.5~31pg的病毒RNA,l可鉴定毒株亚组和亚型,l但易出现假阳性;PCR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l可检测储存较长时间的标本及多样环境样本,l其扩增产物可用于基因研究工作;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微型化、i高通量的自动化检测技术,l目前研发的轮状病毒基因芯片,l多用于毒株的分组、i分型及新毒株的鉴定等病原学研究。用于临床检测的基因芯片,l大多用来检测包括轮状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auence1basedamplification,lNASBA)是一种RNA体外扩增技术,l扩增温度为41℃,l可避免双链DNA污染。主要针对食物、i环境样本中的微量RNA病原体。采用多重NASBA技术可检测样本中的40pfu/m1RV。

(6)免疫检测技术:iELISA操作简便,l价格低廉,l灵敏度和特异度高,l无放射污染,l无需特殊仪器,l1985年被WHO推荐作为HRV的检测手段。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可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设计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l操作简便易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高,l还可进行血清分型、i毒株鉴别,l适用于大规模l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乳胶凝集实验的灵敏度可达98.2%,l特异度为94.8%,l且操作简单,l适于临床推广。

4.轮状病毒快速检测方法11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快速检测轮状病毒的试剂盒种类和方法较多,l现仅以胶体金单克隆抗体试剂盒为例,l介绍快速检测大便标本中轮状病毒的原理及操作。

【标本采集】

粪便样本应在症状出现后立即收集。据报道:i病毒高峰区在症状出现3~5d,l症状出现后8d或更长时间,l样本中可能存在足够的轮状病毒抗原。

【检测原理】

采用单克隆染色结合物和多克隆固相抗体来选择性分离轮状病毒。在含有提取液的试管中收集样本,l样本溶解后,l在试卡的样本池中加人几滴提取液。当实验样本流经吸水材科时,l标记的抗体染色结合物与轮状病毒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复合物与反应区中多克隆抗体结合形成玫瑰色条带,l如果不存在轮状病毒,l反应混和物继续向前移动,l通过阳性反应区和质控区。未结合的结合物与质控区试剂反应,l形成玫瑰色条带,l证明试剂有效。

【操作】

首先将所有试剂平衡至室温。在塑料试管内加入2ml提取液,l取豌豆粒大小的粪便加入试管中,l混匀。静置试管,l使大颗粒物质沉于管底。取出试卡,l用塑料滴管在样本池中加入6滴提取的样本液,l并于10min时,l读取结果。质控区出现一条显色条带,l反应区无可见显色条带,l样本不含轮状病毒,l结果为阴性。若除质控区有显色条带外,l反应区也出现清晰显色条带,l样本古轮状病毒,l结果为阳性。如果在反应区和质控区,l同时不出现清晰显色条带,l应重复此实验。

【结果分析】

秋季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可达40%~50%,l在病毒检测结果阴性的情况下,l根据临床和粪便常规结果,l考虑是否为其他病毒感染。鉴于标本采集时间、i标本质量和检测试剂盒灵敏度的局限性,l不排除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