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正常胆红素代谢
人体每日生成的胆红素约80%~85%是由血液中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生,l其余少部分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的红细胞或其他组织中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酶类或细胞色素的少量分解而生成所谓“旁路性胆红素”(Shunt1bilirubin)。血红蛋白首先分解出血红素,l当血红素在体内降解时,l选择性卟啉环的α-甲炔基(-CH=)处被氧化断裂,l变成直链四吡咯化合物,l释放出CO和铁而形成胆绿素(biliverdin),l而后者迅速被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l在血循环与血浆清蛋白形戒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l不能透过半透膜或细胞膜,l不经肾小球滤过。当血液中有机阴离子增多或pH值下降时,l可成为未结合的游离胆红素,l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l进人含有丰富磷脂的神经细胞,l引起胆红素脑病。
正常情况下未结合胆红素可以通过肝细胞迅速从血浆中清除。肝细胞内胆红素的摄入,1结合和排泄过程简述如下:i
1.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提取 胆红素通过与肝细胞膜上的色素受体蛋白,lY蛋白和Z蛋白结合,l通过肝细胞膜的微绒毛进入肝细胞浆内。
2.肝细胞对胆红素的结合 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未结合胆红素被转送到细胞浆的光面内质阿上,l经其中一系列酶的作用形成结合胆红素,l从而呈水溶性,l不能再透过细胞膜,l但可透过毛细血管壁,l通过胆管及肾脏排出体外。
3.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运转和排泄 肝细胞把已生成的结合胆红素运转和排泄到毛细胆管,l成为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胆汁进入肠道后,l结合胆红素在细菌等作用下,l大部脱去葡萄糖醛酸基,l并逐步还原生成为尿胆原及粪胆原,l统称为尿胆素原,l大部分尿胆素原氧化为粪胆素,l使粪便成棕褐色,l随粪便排出;另外10%~20%尿胆素原被肠道重吸收,l再由肝脏转变为结合胆红素排人胆道,l构成肠肝循环;还有一小部分经门静脉人肝后,l再经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人体循环,l最后由肾排出体外。
二、i黄疸发生的原理
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导致黄疸。其中包括:i①胆红素产生过多,l如先天或后天性溶血性疾病或骨髓未成熟红细胞破坏过多;②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i结合、i运转、i排泄的障碍,l如肝细胞损害、i酶系统活力减低或缺乏以及肝内胆汁淤积;③肝内肝外胆道阻塞,l如先天性胆管闭锁或肝内、i肝外肿瘤压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