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1intravaseular1coagulation,l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特点是凝血系统被激活后,l凝血过程加速,l循环的血液出现高凝状态,l在毛细血管内及小动脉广泛的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的沉积,l从而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l于是血液从高凝状态转变为低凝状态,l这些病理过程可导致临床上的出血、i溶血、i休克及栓塞等症状。DIC的主要机制见图9-1。
【DIC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1.血小板减少 <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2.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l或进行性减低(白血病、i恶性肿瘤低于1.8g/L)。
3.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
4.红细胞形态改变 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呈破碎状、i盔甲形、i三角形、i新月型者大于2%。
5.血清FDP定量检查含量增多,l超过20mg/L,l或D-二聚体升高。
6.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正常大于120分钟)。
7.3P试验阳性:i早期可为阳性.晚期可为阴性。
8.血浆因于Ⅷ:iC低于50%。
【手工FDP半定量测定】
(一)原理
当血浆中有FDP抗原存在时,l可与包被有抗FDP抗体的乳胶微粒结合,l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二)方法
1.将患者血浆用试剂盒试剂稀释为两个稀释度1:2及1:i8。
2.分别吸取20μl患者1:i2及1:i8的血浆及阴性对照加至检测卡相应圆圈内,l将20μ11FDP抗体试剂分别加入各个圆圈中,l分别用搅拌棒搅拌均匀,l轻轻摇动测试卡以让液体在圆圈内旋转3至5分钟,l观察有无凝集
(三)结果见下表

通过提高稀释比例,l可进一步推算出FDP结果。
(四)参考值
血浆FDP大于20v9/L(肝病太于60μg/L)时有临床意义。
(五)临床意义
DIC、i原发性纤溶亢进症、i白血病M3、i术后并发症、i肝病、i紫癜等血浆FDP均可增高。
【优球蛋白溶解实验(ELT)】
(一)原理
血浆经稀酸溶液稀释处理后,l当pH降低至4.5时优球蛋白析出。此蛋白含有纤维蛋白原、i纤溶酶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l将其溶解于pH7.4的缓冲液中,l加入钙或凝血酶使其凝固,l在37℃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二)试剂
1.1%醋酸溶液。
2.硼酸盐缓冲液(pH9.0)氯化钠9g,l硼酸盐1g,l加水至11000ml。
3.0.025mol/L氯化钙溶液。
(三)方法
1.在尖底离心管中加入蒸馏水9ml和1%醋酸溶液0.12ml并放置于冰浴中。
2.取草酸盐(或枸橼酸盐)抗凝血(1:i9),l立即分离血浆。吸取血浆0.5ml,l加入冰浴的离心管中,l混均,l继续冰浴10分钟,l使优球蛋白充分析出。
3.31000r/min离心5分钟,l吸弃残余的液体。
4.加入硼酸盐缓冲液0.5ml,l置于37℃水浴中轻轻搅拌使凝块完全溶解。
5加人0.025mol/L氯化钙0.5ml,l记录凝固时间。
6.继续置于37℃永浴中,l并观察记录凝块完全溶解的时间。
(四)参考值
大于120分钟。
(五)临床意义
ELT缩短常见于原发或继发纤溶亢进(DIC)时。
【3P试验】
(一)原理
纤维蛋白在凝血酶的作用下,l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FM),l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加入鱼精蛋白,l可使该复合物中FM游离出来,l并聚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丝。
(二)试剂
10g/L硫酸鱼精蛋白溶液,l冷藏-20℃备用。
(三)方法
1.取1:i9枸橼酸盐抗凝血浆0.5ml,l置于37℃水浴中3分钟。
2.加10g/L鱼精蛋白溶液0.05ml。混均,l置于37℃水浴至15分钟,l立即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断
阴性:i血浆清亮,l无沉淀物。
阳性:i血浆中有颗粒状沉淀出现。
强阳性:i有纤维丝(网)或呈冻状。
(五)参考值
正常人为阴件。
(六)临床意义
3P阳性多见于DIC早期或中期,l在败血症、i休克、i急性白血病、i血型不合输血等情况时,l也可出现3P实验阳性。3P实验阴性见于DIC晚期和原发纤溶病。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使用】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从取样、i加试剂、i到结果的计算等全部实现自动化,l该凝血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l灵敏度高,l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应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可快速提供DlC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应用法国STA1Compact型血凝分析仪检测各项参数名称,l参考值。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1.参考范围11.0~15.0(检测值超过正常人3秒钟以上有临床意义)。
2.临床意义DIC早期的高凝时期可见PT的缩短。DIC的低凝期可见PT的延长。
(二)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FIB)
1.参考值2.00~4.00g/L。
2.临床意义DIC低凝期及纤溶期时可见FIB减低。
(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参考值28.0~45.0秒。
2.临床意义DIC高凝期可见FIB的缩短,l低凝期可见FIB的延长。
(四)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AT-Ⅲ)
1.参考值80%~120%。
2.临床意义DIC时可见AT-Ⅲ的减低。
(五)D-二聚体测定(D-Dimer)
1.参考值<0.5mg/L
2.临床意义DIC时D-二聚体明显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