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diopathic1thrombocytopenic1pur-pura,l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l见于小儿各年龄阶段,l分急性(≤6个月)和慢性(>6个月)两型。多数患儿发病前1~6周有先驱急性病毒感染,l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i风疹、i水痘、i麻疹、i流行性腮腺炎、i传染性肝炎、i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巨细胞病毒感染、i疫苗注射和化脓感染等。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l因此认为应改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1throm-bocytopenic1purpura)。目前认为病毒感染引起ITP不是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l而是有免疫机制参与,l因为常在病毒感染后2~3周发病,l且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存在血小板表面包被抗体(PAIgG),l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破坏。急性型比慢性型抗体量更高,l血小板破坏更多。
【血象】
血小板计数<100×109/L,l外周血细胞形态正常,l偶见大型血小板。严重长期失血可有失血性贫血血象。
【骨髓象】
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巨核细胞分类可见原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正常或稍高,l成熟未释放型巨核细胞比例显著增加,l可达80%,l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严重长期出血者可有失血性贫血骨髓象。
【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
ITP病人血小板表面IgG(PA1IgG)增高,l如同时检测PA1IgG、iPA1IgM、iPA1IgA可提高检测阳性率。此外还可测血清中血小板抗体。
【原理】
血小板表面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在一定外界条件下,l可与相应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结合,l当抗人球蛋白抗体结合了荧光标记物后,l即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标本要求】
病人需空腹,lEDTA抗凝;血小板低于201000/Ul.需双份取血。避免凝血及溶血。
【试剂】
1.P.B.S/EDTA/BSA缓冲液(EDTA-Na210.44g、iBSA10.5g加人到100ml1P.B.S中)
2.血小板抗体试剂盒,l包括GoatF(ab’)21Anti-Human1IgG(FcSD)-FITC、iGoatF(ab’)21Anti-Human1lgG(FcSp)-FITC、iGoatF(ab’)21Anti-Human1IgM(u)-FITC、iGoatF(ab’)21Anti-Hu-man1IgA(a)-FITC、iGoatF(ab’)21Anti-Human1Ig’s(Polyvalent)。FITC、iCD41-PE。
【方法】
1.标本混均,l离心800rpm,l15min,l将上清(富血小板血浆)转移到流式标准管中。
2.离心210001rpm,l3min,l弃血浆,lPBS洗血小板3次,l每次210001rpm,l3min。
3.PBS重悬,l血小板浓度为(5~10)×109/L。
4.每位病人取5只流式管,l编号:i①同型对照;②Ig’s;③IgG;④IgA;⑤IgM。每管加入标本100μl,l对照管加入对照10μl,l其他加10μl试剂,l每管均加入抗CD41单抗5μl混均,l室温,l避光115min。
5.用PBS洗1次,l21000rpm,l3min。
6.用1%多聚甲醛0.5ml,l固定,l放入冰箱待测。
7.流式细胞仪测定。
【参考值】
Ig's110%~25%;IgG<2%;IgM<2%;IgA<2%。
【临床意义】
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i疗效及评价效果的有用指标。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胶原性疾病中,l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l也有助于对其他疾病的免疫机制的研究,l如系统性红斑狼疮,l多发性骨髓瘤、iEven’s综合征等。
【其他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i血块收缩不良,l束臂试验阳性。用同位素51Cr或111In标记血小板输给ITP病人进行测定,l病人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另外应用同位素体表计数法还可测出血小板阻留和破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