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1myelogenous1leukemia,lCML)是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以粒系统增生为主,l男性多于女性,l各年龄均可发病。临床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三期:i慢性期、i加速期、i急变期。发病1~4年内有70%病人转变为加速期及急变期,l常规治疗不能延长生命。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起病慢,l乏力、i眩晕多汗、i食欲减退、i消瘦、i低热;

2.肝脾肿大 约半数病人有肝肿大,l少数病人可见脾肿大;由于肝脾肿大,l病人可出现压迫症状;

3.淋巴结肿大 50%的病人有中度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随病程进展呈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l急变期呈严重贫血,l可见有核红细胞,l多染性红细胞和点彩红细胞,l白细胞显著升高,l初期为50×109/L,l多数在(100~300)×109/L,l部分病人可高达11000×1019/L,l各阶段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l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明显,l原始粒细胞低于10%,l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易见,l可高达10%~20%是慢粒特征之一。单核细胞也可增多。血小板增多,l见于1/3~1/2初诊病人,l可超过11000×109/L,l加速期及急变期,l血小板可进行性减少。

2.骨髓象 骨髓颗粒增多、i黏稠、i涂片困难,l有时可干抽,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l粒红比例明显增高,l可达10~50:i1。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易见,l胞浆内偶见Auer小体,l原始粒细胞比值小于10%,l中性中幼粒、i晚幼粒、i杆状核粒细胞增多,l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嗜酸性、i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系统增生相对减少,l幼红细胞早期增生,l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增多,l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l加速期及急变期,l原始细胞逐渐增多,l急变期红系统、i巨核细胞系统均受抑制。

3.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Phl染色体是CML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l检出率可高达90%~95%,l大多数为t(9;22)(q34;q11)为典型易位。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测定

(1)原理:i

CaHPO4+Co(NO3)2→CoHPO4↓(置换反应)

CoHPO4+(NH4)2S→CoS↓(黑色或棕色)

(2)标本要求:i自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构成比均不能太低,l否则,l会计数不到一定数量的细胞,l对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3)试剂:iβ-甘油磷酸钠、i巴比妥钠、i无水氯化钙、i硫酸镁、i硫化氨、i95%乙醇、i硝酸钴、i伊红。

(4)试剂配置:i

①3%β-甘油磷酸钠:i1.5g加蒸馏水至50m]

②2%巴比妥钠:i11111.0g加蒸馏水至50ml

③2%氯化钙:i11111.0g加蒸馏水至50ml

④2%硫酸镁:i11110.2g加蒸馏水至10ml

⑤1%硫化氨;11110.5ml加蒸馏水至50ml(用时配置)

⑥2%硝酸钴:i11111.0g加蒸馏水至50ml

⑦0.5%伊红:i0.25g加蒸馏水至50ml

⑧基质液:i①液5ml、i②液5ml、i蒸馏水10ml、i③液10ml、i④液1ml混匀,l此液要临时配置。

(5)操作步骤:i

①标本放入95%乙醇中固定10min,l蒸馏水冲洗后晾干。

②放入基质液,l37℃保温孵育6~8h后蒸馏水冲洗晾干。

③故入2%硝酸钴溶液反应5min,l蒸馏水冲洗后晾干。

④放入1%硫化氨反应5min,l蒸馏水冲洗后晾干。

⑤将伊红染液滴于血膜上,l用毛细滴管使之均匀覆盖于血膜,l2mln后自来水冲洗晾干。

(6)质量控制:i每批检测标本均选择一张“正常”骨髓片平行染色,l做阳性对照。

(7)结果判断:i阳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黑色或棕黑色沉淀。依阳性反应强弱分为5度;

0度11阴性反应 胞浆中无黑色或棕黑色物质沉淀,l积0分。

1度11弱阳性1111胞浆面积的1/4呈黑色或棕黑色颗粒沉淀;或是全部胞浆染成均匀浅棕色,l无颗粒,l积1分。

2度 反应较强 胞浆面积1/2呈黑色或棕黑色颗粒沉淀;全部胞浆染成均匀棕色,l无颗粒,l积2分。

3度 反应强11胞浆内充满黑色或棕黑色颗粒沉淀,l但颗粒之间有空隙,l或胞浆内3/4面积充满了致密的黑色颗粒沉淀,l积3分。

4度 反应最强 全部胞浆充满黑色或灰棕色物质沉淀,l呈团块状,l甚至覆盖于细胞核上,l积4分。

在油镜下连续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l记录其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即为阳性率,l同时按上述标准将每一个中性粒细胞计人相应的等级中,l得出各等级中的中性粒细胞频数之后,l用频数乘以各自的积分,l再相加求和即为积分值。

(8)参考值:i成人NAP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分。由于各实验室条件不一,l参考值也有差异,l应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l以上参考值仅供参考。

(9)临床意义:iNAP活性可因年龄、i性别、i应激状态、i月经周期、i妊娠及分娩等因素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在病理情况下,lNAP活性的变化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感染性疾病:i急性化脓菌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升高,l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减低。因此,lNAP染色有时可帮助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

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显减低,l积分值常为0;类白血病反应的NAP活性极度增高,l故可作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的一个重要指征。

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NAP积分值多增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一般正常或减低,l故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方法之一。

④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活性减低,l因此也可作为两者鉴别的参考。

⑤其他血液病:i恶性淋巴瘤、i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骨髓增殖性疾病,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i原发性血小板增多、i骨髓纤维化症等NAP活性中度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NAP活性减低。

⑥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i应甫肾上腺皮质激素、iACTH、i雌激素等NAP积分值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