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酶蛋白的合成过程中需要与生物素结合的4种羧化酶.包括位于线粒体内的3种羧酸酶(3-甲基巴豆酰CoA羧化酶;3-methylcrotonyl1CoA1carboxylase,l丙酰CoA羧化酶:ipropionyl1CoA1carboxylase,l丙酮酸羧化酶:ipyruvate1carboxylase)和位于溶酶体内的乙酰CoA羧化酶(acetyi1CoA1carboxylase)。4种羧化酶的合成需要生物素,l当4种羧化酶与生物素的亲和力下降或者生物素激酶活性下降(生物素缺乏症)的情况下,l则造成4种羧化酶反应障碍.其反应底物蓄积,l导致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神经系统的症状,l统称为多种羧化酶缺乏症。在此涉及到的多种羧化酶缺乏症主要是指4种羧化酶的合成缺陷所致,l实际上4种羧化酶合成缺陷和生物素缺乏症非常类似,l只是前者新生儿期、i乳幼儿期发病较多,l称为早发型,l而后者发病较晚,l称为晚发型。
【遗传形式】
4种羧化酶合成缺陷和生物素缺乏症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
【临床表现】
生后几个小时开始至15个月内发病多,l最多见的是生后3个月内发病,l喂养时吞咽困难,l呼吸困难,l肌张力低下,l抽搐,l昏睡,l皮疹,l脱发,l口腔糜烂,l角膜炎,l结膜炎,l发育迟缓,l常常合并病毒、i细菌、i真苗等感染。血生化显示代谢性酸中毒,l酮症酸中毒,l个别病人会有轻度的高氨血症和轻度的免疫功能下降。
【尿筛查】
如图3-11所示,l发作期尿中一系列的有机酸增高,l3-甲基巴豆酰CoA羧化酶的催化障碍,l引起3HIV和3MCG增高;丙酰CoA羧化酶的催化障碍增高引起3-羟基丙酸(3
hydroxypropionate,l3HP)、i丙酰甘氨酸(propionylglycine:iPG)、i甲基巴豆酰甘氨酸(tiglylglycine,lTG)、i甲基枸橼酸(methylcitrate,lMe-citrate)增高;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障碍引起乳酸(lactate)、i2HB增高;乙酰CoA羧化酶的催化障碍引起3HB增高。缓解期上述指标虽然不明显、i但3HIV和甲基枸橼酸的浓度还是有轻微的增高,l值得临床留意。此病的脂酰肉碱浓度测定可以显示丙酰和3羟基异戊酰内碱的增高。
【诊断】
发作期尿中上述4种羧化酶缺陷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增加,l是此病诊断的最有力的指标。缓解期3HIV和甲基枸橼酸的轻微增高,l是轻症患者诊断的重要线素。血中丙酰和3羟基异戊酰肉碱的增高,l可以提示本病,lGC/MS法对此病的诊断有着绝对性的优势。同时一定要注意与各种羧化酶单独缺乏病进行鉴别,l可结合各个羧化酶所催化的反应和反应底物不同和在治疗上对生物素无反应之特点鉴别。与生物素缺乏症的鉴别最终需要酶活性测定才能确认。
【治疗】
急性发作期及时纠酸和对症治疗,l长期口服生物素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l口服量根据个体差别不同有差异,l一般给10~40mg/d,l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加减生物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