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i胞浆型
1.同义名11cANCA;抗蛋白酶3抗体;PR3抗体。
2.实验基质 人中性粒细胞(分别用乙醇和甲醛固定)及灵长类肝组织生物薄片组合。
3.待检血清起始稀释度 原始血清及11:110稀释血清。
4.荧光抗体 FITC标记的抗人IgA、iIgG、iIgM抗体(针对原倍血清)及抗人IgG、iIgA抗体(针对1:i10稀释的血清)。
5.临床意义11cANCA可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见于Wegener's肉芽肿,l约占ANCA阳性率的80%~90%。cANCA被认为是活动性Wegener,ls肉芽肿及微多动脉炎的特异和敏感的标志抗体。很多资料提示.ANCA阳性的微多动脉炎,l通常与肾小球和(或)肺毛细血管炎相关。该抗体还见于变应性肉芽肿性脉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等。
6.其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被认为是筛选ANCA抗体的标准、i可靠的方法。cANCA进一步确认,1可使用抗蛋白酶3抗体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
(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i核周型
1.同义名 PANCA,l其中主要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2.实验基质 人中性粒细胞(分别用乙醇和甲醛固定)及灵长类肝组织生物薄片组合。
3待检血清起始稀释度 原始血清及1:i10稀释血清。
4.荧光抗体 FITC标记的抗人IgA、iIgG、iIgM抗体(针对原倍血清)及抗人IgG、iIgA抗体(针对1:i10稀释的血清)。
5.临床意义 pANCA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该抗体也同见于Wegner's肉芽肿,l但仅占ANCA阳性率的5%~20%,l靶抗原主要为MPO。40%~80%的微多动脉炎与MPO-ANCA相关大部分资料提示,lANCA阳性的微多动脉炎,l通常与肾小球肾炎及(或)肺毛细血管炎相关。
pANCA还见于Churg-Strauss综合征,l炎症性肠病(通常为非MPO抗原,l在溃疡性结肠炎阳性率40%~80%,l在克罗恩病阳性率10%~40%)、i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i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i系统性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i系统性红斑狼疮、i干燥综合征、i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等)等。
6.其他 ANCA免疫荧光测定实验中,l人中性粒细胞的标准常规固定方法为乙醇固定法。荧光显微镜下,lpANCA有时很难与粒细胞特异性抗核抗体相区别。此时如配合使用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片可将两者区别:i真正的pANCA将显示弥散的颗粒型胞浆荧光或无荧光,l而粒细胞特异性抗核抗体仍显示核荧光。还可使用pANCA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进行确认。
目前已较多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MPO抗体测定。另外,l还应用抗白细胞性蛋白酶、i抗组织蛋白酶、i抗溶菌酶及抗乳铁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l进行pANCA的进一步确认。免疫印记法不作为常规应用,l如需用于抗MPO抗体的测定,l应避免抗原的煮沸,l因这样会导致抗原变性(见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