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涂片检查(examination of marrow smear)
【参考范围】
1.骨髓增生程度11根据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l可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为5个等级:i增生极度活跃、i增生明显活跃、i增生活跃、i增生减低、i增生极度减低。正常骨髓象为增生活跃。
2.有核细胞分类11涂片体尾交界处或分布均匀处油镜分类计数200~500个有核细胞,l计算粒红细胞比例及各种细胞相对比例,l成人粒红细胞比例为1.5~5∶1。如比值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排除骨髓病变。
3.巨核细胞计数11计数1.4cm×3cm涂片巨核细胞并分类,l通常全片巨核细胞为7~35个。分类:i原始型0~0.02,l幼稚型0~0.10,l颗粒型0.10~0.30,l产板型0.50~0.80,l裸核型0~0.30。
4.正常骨髓1涂片中各个系统的血液细胞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l细胞形态均无明显异常,l巨核细胞和成簇血小板均可见到,l并能见到少量非造学性细胞,l成熟红细胞大小均匀,l染色正常,l无其他异常细胞和血液寄生虫。
【影响因素】
1.制血骨髓涂片应结合实际情况,l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l可涂厚些,l涂片要求头、i体、i尾分明,l髓小体丰富,l脂肪滴可见。
2.染色勿偏酸或偏碱,l染色时间可根据室温不同做相应调整,l染液冲洗要干净,l勿留残渣于涂片上。
3.观察涂片要求全面、i仔细,l对整张涂片用低或高倍镜认真地观察,l特别对尾部和边缘部分用油镜分类时须选择细胞分布均匀、i互不重叠、i结构清楚的区域以不重复走向进行。
4.由于计数方法上的缺陷,l误差较大,l若对同一份标本应至少观察2~3张骨髓涂片,l取其均值。
5.在辨认细胞过程中。对每个细胞均应由表及里、i全面分析,l分清系列、i阶段有否异常,l如遇分类不明细胞时,l要观察几张涂片,l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测手段,l直至搞清。
6.根据形态出报告时,l应十分慎重,l要结合患者临床情况、i外周血检查及有关检测报告结果,l综合考虑,l不能单凭经验和主观推断。
【临床意义】
1.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变化
(1)骨髓增生程度:i增生极度活跃,l常见于各种类型急、i慢性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与各类性白血病、i增生性贫血、i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脾功能亢进(脾亢)等。增生活跃见于正常骨髓或某些增生性贫血、i淋巴肉瘤早期、i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增生减低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部分低增生型白血病,l各种恶性肿瘤、i白血病等在化疗过程中骨髓增生被抑制。增生极度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2)骨髓粒红细胞比例:i比例增大常见于粒细胞白血病、i纯红再障、i类白血病反应等;比例减少常见于急、i慢性失血、i溶血性贫血、i巨幼细胞性贫血、i粒细胞缺乏症、i白细胞减少症、i脾功能亢进、i真性红细胞增多症、i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等;粒红比例正常见于正常骨髓象、i再生障碍性贫血、i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多发性骨髓瘤、i恶性组织细胞病、i骨髓瘤转移、i淋巴肉瘤等。
(3)巨核细胞的数量
①增多:i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幼稚型巨核增多为主、i慢性以成熟型居多,l并伴形态学改变;巨核细胞性白血病以原始与幼稚型增多为主;慢粒早期以幼稚和成熟产板型增多为主;急性失血溶血以成熟产板型居多。
②减少:i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各种急性白血病、i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而增多则常见于ITP、iMDS、i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i脾功能亢进等。
2.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
(1)细胞大小变化:i较正常细胞体积大的病理改变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i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i白血病和白血病化疗期间、i重症感染等;细胞体积变小的疾病有缺铁性贫血、i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i白血病等。
(2)胞浆变化:i缺铁性贫血、i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i巨幼细胞性贫血、i急性白血病中常见的内外浆、i多发性骨髓瘤、i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各种严重病毒感染。浆内颗粒异常可见于感染、i类白血病、i重金属中毒、i白血病化疗期间、iMDS、i脾亢、i各种类型贫血。浆内有空泡出现可见于:i中毒、i感染、i灼伤、iITP、iMDS、iALL-L3和AML-M3和M5、i淋巴瘤等。
(3)胞核的变化:i常见核形异常的疾病有感染、i中毒、i溶血性贫血、i巨幼细胞性贫血、iMDS、i白血病和白血病化疗期间、i淋巴瘤、i恶性组织细胞瘤、i多发性骨髓瘤等。
核成熟度异常可见于病毒感染、i巨幼红细胞性贫血、iMDS、i慢性感染、i先天性Pelger-Hiiet畸形、i脾亢、i白血病、i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