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素】
11.芯片检测关键技术是PCR1扩增与核酸杂交。为了保证使用质量与结果分析的可靠性,l要求有规范化的分子生物实验室(或PCR实验室),l操作人员应接受上岗前培训。
21.结果判读时注意:i①1待检样品的斑点的观察应参照阴、i阳性对照及试验有效质控点(11、i31、i51、i71)的斑点;②1注意弱阳性样品斑点与阴性对照斑点的区别。
31.核酸杂交时注意:i①1抗体在41℃1状态下融化,l并在冰上应用;②1加盖片的步骤时不可产生气泡;③1从杂交到显色的每一步芯片要保持水平位置。
【临床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发现一些特殊类型的乙型肝炎,l它们的血清学标志与临床表现存在矛盾现象。例如e抗原阴转,le1抗体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仍处于活动状态,l并且血清中HBV1DNA1阳性,l进一步研究表明,l这类乙型肝炎是由一些HBV1变异株引起的,l其中主要是前C/C基因变异。
18961位点突变(前C区基因突变)患者可表现为HBe1阴性或抗HBe1阳性,lHBV1DNA1阳性并仍有肝炎活动。由于HBeAg1分泌下降,l机体发生免疫逃避,l造成持续感染进行性损伤而使原发性肝癌危险性升高。上述变异也可发生于干扰素治疗后,l故干扰素治疗复发率高。该突变病毒株的特点为病毒清除更难,l免疫激活不能有效清除变异的HBV,l抗病毒治疗反应差,l病情不易自然缓解,l而导致持续肝损伤,l故易于发展成为肝硬化,l肝细胞癌。
18141位点突变(前C1区基因突变)导致HbeAg1阴性或含量极度降低,l使病毒逃逸免疫应答形成慢性感染状态。大量的研究报道显示随着HBV1免疫耐受持续感染突变株病毒的患者发生急性重型肝炎的危险性增高。
17621位和17641位点突变(基本核心启动子BCP1区)常联合变异,l在慢性HBV1感染者血清及肝硬化、i肝癌癌组织中检出率较高,l与活动性肝炎、i肝硬化、i肝癌等密切相关。T17621和A17641变异很少在急性肝炎中检出,l主要出现于慢性感染过程中,l该变异使C1区启动子活性下降,l在转录水平上可使HBeAg1表达下调,l有利该变异株逃避宿主免疫清除,l而变异株的复制能力反而增加。所以HBV17621与17641双突变的预后极差,l易于重症化和恶变,l干扰素的反应与HBV1的BCP1区有无突变和HBV1DNA1水平有关,l大三阳患者中17621点突变的年轻患者免疫易于激活而适于干扰素治疗。检测HBV17621与17641双点突变有利于HBV1感染者预后预测和用药参考。
P1区基因变异(5521位和5281位氨基酸突变)与病毒耐药性有关。P1基因主要表达HBV-DNA1聚合酶(DNAP1)1,11P1基因的变异可影响HBV-DNA1的合成。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胞苷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和鸟苷类似物泛昔洛韦(famciclovir1)等抗HBV1药物,l作用靶位主要是DNAP,l抑制HBV的逆转录和复制。HBV1病毒的反跳,l是由于长期应用拉米夫定诱发了HBV1P基因区发生点突变的缘故。YMDD主型区(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是HBV1反转录酶生物活性部位,l也恰恰是拉米夫定干扰HBV1复制的药物结合位点。由于该处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拉米夫定的结合部位消失,l抗毒活性也随之消失,l产生HBV病毒的反跳。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的点突变主要为:i一种是P1区5521位蛋氨酸变为亮氨酸(YMDD-YIDD1);另一种是5521位蛋氨酸变为缬氨酸(YMDD-YVDD)。这两种变异均导致拉米夫定与多聚酶亲和力下降或消失,l变异毒株就会具有强大的抗拉米夫定能力,l且YMDD1变异株的复制能力低于野生株。因此,l一般血清中HB-VDNA1水平较低,l但停止治疗后,l野生株可重新成为优势菌株。当发生YMDD1变异时,l可引起对拉米夫定的耐药,lHBV又重新复制,l病人病情可以复发。
长期应用泛昔洛韦治疗亦可发生HBV变异。在HBV1DNA1多聚酶第5281密码子亮氨酸(L)为蛋氨酸(M)取代,l成为L528M1。在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时亦可有相同的变异。因此,l泛昔洛韦治疗发生L528M1变异时,l也可与拉米夫定发生交叉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