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

【适应证】

主要用于胃溃疡、i十二指肠溃疡、i吻合口溃疡、i幽门螺杆菌感染、i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综合征等。

【药理】

(1)药效学:i兰索拉唑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的一种新的质子泵抑制剂,l两者的化学结构很相似,l均为苯并咪唑衍生物,l不同之处为本药在吡啶环上多一个氟原子。这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均具有亲脂性,l容易穿透细胞壁;又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吡啶环,l故呈弱碱性,l对胃黏膜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具有亲和力。胃酸是由胃黏膜壁细胞所分泌,l各种神经和体液因子如乙酰胆碱、i组胺和促胃泌素均作用于壁细胞的相应受体,l通过cAMP的激活,l最后作用于质子泵(H+-K+-ATP酶),l分泌胃酸。静息时,l质子泵位于壁细胞质内的微囊,l当其激活时转移至分泌性微管的膜,l分泌H+,l与K+交换,l生成HCl并分泌至胃液中。本药由血液进入壁细胞后并不直接作用于质子泵,l而是在壁细胞微管的酸性环境中,l形成活性亚硫酰胺代谢物,l如AG-1812和AG-2000,l这些活性代谢物将质子泵的巯基氧化而使其失去活性,l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一个步骤,l阻断H+分泌入胃腔。本药对胃酸分泌的抑制具备以下3个特点:i①对基础胃酸分泌和所有刺激物所致的胃酸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l抑制程度与本药浓度有明显依赖关系;②抑酸作用强,l明显优于H2受体阻断剂;③抑酸作用时间,l这是由于质子泵一旦失活后,l其作用不能恢复,l需等新的质子泵形成后才能恢复其泌酸作用。

体外动物实验表明,l本药能显著抑制由组胺、i卡巴胆碱、icAMP引起的胃酸分泌,l抑制程度与本药浓度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在体内兰索拉唑能显著的抑制大白鼠的基础胃酸分泌,l以及由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l50%抑制量(ID50)为1.0~3.6mg/kg。本药对2-脱氧-D-葡萄糖刺激、i水浸刺激这种通过迷走神经作用而产生的胃酸分泌也有强的抑制作用,l这是优于其他药物的特性。在大鼠急性溃疡模型实验中本药能显著抑制溃疡发生,l其ID50为0.3~8.5mg/kg;该实验还显示,l兰索拉唑对乙醇性胃黏膜损伤及以酸分泌亢进为主要原因的十二指肠溃疡具有优于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的作用。

除能抑制胃酸分泌外,l本药对胃蛋白酶也有轻到中度的抑制作用。本药及其代谢产物AG-1812和AG-2000对Hp均有抑制作用。但单用本药对Hp无根除作用,l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则可明显提高Hp的根除率。

由于本药使胃内pH值明显增高,l对胃内G细胞的反馈抑制减弱,l因而使促胃泌素的分泌增加。停药1~12周之后血清促胃泌素可恢复正常。

(2)药动学:i本药口服易吸收。健康成年人单次口服本药30mg,l空腹时达峰时间为2小时,l达峰浓度为1038μg/L。半衰期β相为1.3~1.7小时,l老年人半衰期约为2小时,l严重肝功能衰竭病人半衰期延长至7小时。本药半衰期虽短,l但作用时间却很长,l单次口服本药30mg,l其抑酸作用可达24小时以上。本药的峰值浓度与剂量有关,l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本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5%。餐后服用可延缓吸收,l并使峰值浓度降低,l但曲线下面积与空腹服用无明显差异。本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反应代谢:i亚硫酰基(SO)的氧化和还原;巯苯咪唑环的羟基化;侧链甲基的羟基化;O-脱烷基化。本药的代谢产物AG-1812和AG-2000被肝脏的P-450ⅡC18代谢为砜基和羟基,l次要代谢产物为亚硫酸盐和羟基砜衍生物。本药主要经胆汁和尿排泄,l尿中测不出原型药物,l全部为代谢产物。健康人一次口服本药30mg,l24小时后尿排泄率为13%~14%。本药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不良反应】

本药安全性较好,l一般能很好耐受。

(1)消化系统:i可出现腹泻、i口干、i恶心、i纳差、i便血、i便秘、i腹胀等症状,l偶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碱性磷酸酶(ALP)、i乳酸脱氢酶(LDH)及γ-GTP升高。口服本药可致胃黏膜轻度肠嗜铬样(ECL)细胞增生,l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2)神经精神系统:i常见头痛、i头晕、i嗜睡,l偶见焦虑、i失眠、i抑郁等。

(3)血液系统:i偶有白细胞减少、i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贫血等,l罕见血小板减少。

(4)泌尿生殖系统:i可出现尿频、i蛋白尿、i阳痿等。

(5)过敏反应:i可出现皮疹、i荨麻疹和皮肤瘙痒等。

(6)致癌性:i有报道对大白鼠经口给药(剂量约为临床用量的100倍)的实验中,l其精巢间细胞瘤发生率会增加,l且发现一例胃部类癌的发生。

(7)其他:i可出现发热、i乏力、i肌痛等,l也可出现总胆固醇及尿酸升高。

【禁忌证】

对本药过敏者。

【注意事项】

(1)肝功能障碍者慎用。

(2)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l不推荐使用。

(3)老年患者的胃酸分泌能力和其他生理功能均会下降,l而对本药的清除时间会延长,l故老年人应慎用,l用药期间应注意调整剂量,l并密切观察。

(4)已确认本药在大白鼠胎仔的血浆浓度比在母鼠中高。又在家兔(经口给药30mg/kg)的实验中发现胎仔的死亡率增加,l故对孕妇或有可能怀孕的妇女,l除非确定治疗的益处超过可能的危险时,l一般不宜使用。

(5)曾有报告指出,l在动物实验中本药可分泌入乳汁,l所以哺乳妇女不宜使用本药。如必须使用本药时,l应停止哺乳。

(6)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i①本药可使血清促胃泌素水平上升;②治疗期间,l尿素呼吸试验(UBT)可能出现假阴性。

(7)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该检查或监测:i

疗效监测:i本药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l应进行13C尿素呼吸试验,l以确定幽门螺杆菌是否已经被根除。应注意的是,l治疗期间,l尿素呼吸试验(UBT)可能出现假阴性;本药用于卓-艾综合征时,l应注意观察消化不良的症状是否缓解,l并进行内镜检查了解溃疡是否愈合,l以及检测基础胃酸分泌是否减少;本药用于消化性溃疡时,l为了解治疗效果,l应监测疼痛是否缓解,l并进行内镜检查了解溃疡是否愈合。应注意的是,l疼痛的缓解与溃疡的愈合并非完全一致。

毒性监测:i应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i肝、i肾功能检查、i血清促胃泌素水平的检测。

(8)使用本药有可能掩盖胃癌症状,l故应在排除恶性肿瘤的基础上使用本药。

【药物相互作用】

(1)兰索拉唑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时,l可使后者的血浆峰值浓度升高,l达峰时间缩短。

(2)罗红霉素与兰索拉唑合用时,l罗红霉素在胃中的局部浓度增加,l两者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具有协同作用。

(3)兰索拉唑与抗酸药合用能使兰索拉唑的生物利用度减小。其机制可能为胃内pH值的增加妨碍了兰索拉唑颗粒的溶解。故两者如需合用,l应在使用抗酸药后1小时再给予兰索拉唑。

(4)兰索拉唑与茶碱联用时可轻度减少茶碱的血清浓度。两者联用时应在开始或停用兰索拉唑的时候,l仔细监测茶碱的血清浓度。

(5)兰索拉唑可以显著而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l从而使伊曲康唑、i酮康唑的吸收减少。故两者应避免同时使用。

(6)硫糖铝可干扰兰索拉唑的吸收,l使其生物利用度减少,l故兰索拉唑应在服用硫糖铝前至少30分钟服用。

(7)兰索拉唑和克拉霉素合用时,l有发生舌炎、i口腔炎和舌头变黑的报道。其确切机制不清。两者合用时应监测口腔黏膜的变化,l必要时停用克拉霉素,l同时减少兰索拉唑的剂量。

(8)因同类药物奥美拉唑有延缓地西泮及苯妥英代谢和排泄的作用,l故兰索拉唑如需和地西泮及苯妥英合用时应慎重,l注意调整本药剂量并仔细观察其反应。

【给药说明】

(1)由于兰索拉唑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l所以必须以肠溶制剂给药。

(2)口服时应吞下整个兰索拉唑片剂或胶囊,l而不应压碎或咀嚼。

(3)治疗卓-艾综合征的目标为基础胃酸分泌量在无胃部手术史的患者为10mEq/h以下;在有胃部手术史的患者为5mEq/h以下。

(4)在本药的治疗过程当中,l轻度不良反应不影响继续用药,l但如发生过敏反应、i肝功能异常或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或采取适当措施。

【用法与用量】

(1)成人常用量:i口服,l①胃十二指肠溃疡、i反流性食管炎:i通常一次30mg、i一日一次,l于清晨口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程为2~4周,l胃溃疡为4~6周,l反流性食管炎为6~10周。②合并Hp感染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i可口服本药一次30mg,l一日1~2次,l与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l1~2周为一疗程。③卓-艾综合征:i治疗剂量因人而异,l可加大至一日120mg。

(2)肾功能不全时剂量:i口服,l一次15mg,l一日1次。

(3)肝功能不全时剂量:i口服,l用量同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制剂与规格】

兰索拉唑肠溶片:i (1)15mg;(2)30mg。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i(1)15mg;(2)3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