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钠(氧哌嗪青霉素钠)【基】

【适应证】

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各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l如败血症、i下呼吸道感染、i骨、i关节感染、i尿路感染、i胆道感染、i腹腔感染、i妇科感染、i皮肤、i软组织感染等。哌拉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亦适用于有粒细胞减少症等免疫缺陷病人的感染。

【药理】

(1)药效学:i参阅青霉素钠。哌拉西林为广谱青霉素,l对大肠埃希菌、i变形杆菌属、i肺炎克雷伯菌、i铜绿假单胞菌、i淋病奈瑟菌(不产β内酰胺酶株)等皆有较好的抗菌作用,l不产β内酰胺酶的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也对本品敏感。产气肠杆菌、i枸橼酸杆菌、i普罗菲登菌和不动杆菌属对本品的敏感性较差,l沙雷菌属和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多耐药。除耐青霉素金葡菌外,l本品对革兰阳性菌也有较好作用。对肠球菌属的抗菌活性较氨苄西林为低。脆弱拟杆菌对本品也比较敏感。大肠埃希菌与本品接触后有丝状体形成。本品对青霉素结合蛋白-3(PBP-3)有高度亲和力,l对PBP-2有中度亲和力,l仅高浓度时才能对PBP-1有作用。

(2)药动学:i口服本品不吸收。正常人肌内注射本品2g后30分钟Cmax为36mg/L,l6小时血药浓度为1.3mg/L。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本品1g后血药浓度即可达58.0mg/L和142.1mg/L,l6小时分别为0.5mg/L和0.6mg/L。严重肾功能损害病人(肌酐清除率≤5mg/L)于30分钟内按体重静脉滴注70mg/kg,l1小时后的血药浓度约为350mg/L。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每6小时静滴69.0mg/kg或103mg/kg后,l次日至17日脑脊液药物浓度为2.3~24.5mg/L,l脑脊液浓度与血浓度比为0.36~3.65。静滴1g后30~90分钟,l总胆管和胆囊中的胆汁药浓度为血清中的一半,l皮下渗出液的峰浓度与血清中相同。给前列腺肥大病人于4分钟内静脉注射本品4g,l前列腺药峰浓度于给药后45分钟到达,l为71.5μg/g。

本品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7%~22%。t1/2为1小时左右。本品在肝内不被代谢,l仅有少量药物在肠道内通过细菌水解成为无活性药物。本品系通过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和非肾(主要经胆汁)途径清除。静脉注射给药1g,l12小时尿中排出原形药量为给药量的49%~68%,l也有报告尿中24小时排出量高达90%者。肝功能正常者10%~20%的药物经胆汁排泄。少量药物也可经乳汁排出。血液透析4小时可清除本品给药量的30%~50%。肌内注射前1小时口服丙磺舒1g,l可使血药峰浓度增高30%,lt1/2延长30%。

【不良反应】

参阅青霉素钠。本品不良反应少。可出现皮疹、i皮肤瘙痒、i药物热、i腹泻、i恶心、i呕吐,l假膜性肠炎罕见。个别病人可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大剂量哌拉西林的应用,l尤其在尿毒症病人,l可出现青霉素脑病,l但极少见。个别病人可有血清氨基转移酶以及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参阅青霉素钠。用本品前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l阳性者禁用。

(1)交叉过敏反应:i病人对头孢菌素类、i头霉素类、i灰黄霉素或青霉胺过敏者,l对本品也可过敏,l病人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也可能对其他青霉素过敏,l故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避免使用本品。

(2)少量哌拉西林可自母乳中排泄,l可使婴儿致敏,l出现腹泻、i念珠菌感染和皮疹,l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要权衡利弊。

(3)对诊断的干扰:i应用哌拉西林治疗期间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呈阳性,l也可出现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升高、i高钠血症、i低钾血症、i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i血清胆红素增多。

(4)病人有过敏史、i出血史、i溃疡性结肠炎、i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肠炎者皆应慎用;肾功能减退病人应适当减量。

(5)在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本品前或应用期中要测定凝血时间,l因凝血试验(如凝血时间、i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时间)可能出现异常。一旦发生出血,l应即停用。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清钾和钠。发生假膜性肠炎者应进行粪便检查、i艰难梭菌培养以及此菌的细胞毒素分析。有肝、i肾功能不全者,l应监测哌拉西林的浓度以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哌拉西林与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i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联合可对铜绿假单胞菌、i沙雷菌属、i克雷伯菌属、i吲哚阳性变形杆菌、i普鲁威登菌、i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属的敏感菌株发生协同作用。本品和某些头孢菌素联合应用也可对大肠埃希菌、i铜绿假单胞菌、i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的某些敏感菌株发生协同作用。哌拉西林与头孢西丁联合应用,l因后者可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铜绿假单胞菌、i沙雷菌属、i变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可能出现拮抗作用。

哌拉西林和羧苄西林、i阿洛西林(azlocillin)、i美洛西林(mezlocillin)、i替卡西林(ticarcillin)一样,l与能产生低凝血酶原血症、i血小板减少症、i胃肠道溃疡或出血的药物合用时,l将有可能增加凝血机制障碍和出血的危险。这些青霉素类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l所以与肝素、i香豆素类、i茚满二酮等抗凝药合用时可使出血危险增加。前述青霉素类与溶栓药合用时可发生严重出血,l因此不宜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l尤其是阿司匹林、i二氟尼柳(diflunisal)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l其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或磺吡酮(sulfin-pyrazone)与哌拉西林等青霉素类合用时也将增加出血的危险性,l因为这些药物的合用将发生血小板功能的累加抑制作用。此外,l大剂量水杨酸可产生低凝血酶原血症、i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可能,l与哌拉西林等青霉素类的联合应用也将使出血机会增多。

【给药说明】

肌内注射时以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1g/2.5ml的浓度。每个肌注部位一次肌注量不可超过2g。静脉滴注时,l将1g静脉注射液再稀释至50~100ml,l于20~30分钟内滴入。本品不可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静滴。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混合后,l两者抗菌活性均明显减弱,l故不可将两药置同一容器内给药。每1g哌拉西林含钠1.98mmol(45.5mg)。

【用法与用量】

(1)成人:i①轻中度感染,l如单纯性尿路感染或院外感染的肺炎,l一日剂量为4~8g,l分2~4次肌注或静脉滴注。②败血症、i院内感染的肺炎、i腹腔感染、i妇科感染的剂量为4~6小时3~4g。成人一日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4g。③单纯性淋病单次肌内注射2g即可。肌内注射每一注射部位不可超过2g。④术后感染的预防:i在经腹子宫切除病人术前0.5~1小时静脉给药2g,l术后2g,l6小时后再予以2g。经阴道切除子宫时,l术前0.5~1小时静脉给药2g,l第一次给药后6小时和12小时分别给药2g。进行剖宫产病人在胎儿脐带夹住后即予产妇静脉注射本品2g,l第一次剂量后,l4小时和8小时再分别静脉给药2g。进行腹腔内手术时,l于术前0.5~1小时静脉给药2g,l手术期间2g,l以后每6小时再给2g,l至24小时为止。

(2)肾功能减退者:i①肌酐清除率在40ml/min以上者不需调整剂量。②肌酐清除率20~40ml/min者,l单纯性尿路感染患者不需减量;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每8小时静滴3g;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每8小时静滴4g。③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l单纯性尿路感染者和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每12小时3g;严重全身感染患者每12小时4g。

(3)婴幼儿和12岁以下儿童的剂量尚未确定。一般为一日80~200mg/kg,l分2~4次。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按哌拉西林计):i(1)0.5g;(2)1.0g;(3)2.Og。

注释i2009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仅限于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