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替唑钠

【适应证】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i①呼吸系统感染,l如肺炎、i肺脓肿、i急性支气管炎、i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加重、i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i慢性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等。②泌尿系统感染,l如肾盂肾炎、i膀胱炎、i尿道炎等。③腹腔内感染,l如胆囊炎、i胆管炎、i腹膜炎等。④皮肤软组织感染,l如痈、i脓肿、i蜂窝组织炎、i淋巴关炎、i乳腺炎、i创面感染、i烧伤及烫伤继发感染。⑤败血症。⑥妇科感染,l子宫内膜炎、i附件炎、i盆腔炎、i产褥热等。⑦耳鼻喉科感染,l如中耳炎、i鼻窦炎、i咽炎、i扁桃腺炎。

【药理】

(1)药效学:i本品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i表皮葡萄球菌(MSSE)、i肺炎链球菌、iβ溶血性链球菌、i草绿色链球菌、i白喉棒状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少数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i奇异变形杆菌、i沙门菌属、i志贺菌属、i脑膜炎奈瑟球菌和淋病奈瑟球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i黏质沙雷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抗菌活性差。

(2)药动学:i本品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1g,l达峰时间约为2h,l血药峰浓度约为22.5mg/L,l消除半衰期约为1.5h。静脉注射后15min的血药浓度约为30mg/L,l消除半衰期约为0.41~0.64h。蛋白结合率为68%~86%,l给药后在体液、i组织液内分布好,l在各脏器都保持较高的浓度,l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l24h内经尿液以原形排出给药量的87%。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i偶有皮疹、i荨麻疹、i红斑、i瘙痒、i发热等过敏症状,l出现时应停药,l并予以适当处理。过敏性休克极少发生。

(2)胃肠道反应:i偶有恶心、i呕吐、i食欲不振,l假膜性肠炎极为少见。

(3)血液系统:i偶有粒细胞减少、i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血小板减少症,l出现时应停药。

(4)肝脏:i偶有ALT、iAST、i碱性磷酸酶上升,l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5)肾脏:i肾功能损害偶见,l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6)菌群交替:i偶有念珠菌病。

(7)维生素缺乏症:i偶有维生素K缺乏症、i维生素B缺乏症。

【禁忌证】

禁用于对本品、i其他头孢菌素过敏者,l对利多卡因、i酰基苯胺类局麻药有过敏者禁止肌内注射。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i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也可能过敏。患者对青霉素类、i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过敏。

(2)对青霉素有过敏史者慎用。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避免应用本品。孕妇慎用本品,l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应暂停授乳。

(3)静脉内大量给药,l有时会引起血管炎、i血栓性静脉炎,l故要注意调整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注射速度要尽量缓慢。

(4)肌内注射时可发生注射部位疼痛、i硬结,l故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5)肾功能减退患者,l应调整给药剂量及给药间期。

【药物相互作用】

参见头孢唑啉。

【给药说明】

静脉注射时用注射用水、i0.9%氯化钠注射液、i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静脉滴注时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肌内注射时溶于0.5%利多卡因注射液中。

【用法与用量】

(1)成人:i常规剂量一日2~4g,l分2次给药,l严重感染病例剂量增加至一日14~8g。

(2)儿童:i常规剂量一日20~80mg/kg,l分2次给药。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头孢替唑钠:i(1)0.5g;(2)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