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氮芥

【适应证】

主要用于霍奇金淋巴瘤、i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肺癌,l腔内注射用于控制癌性胸水也有较好疗效。

【药理】

(1)药效学:i本品为双功能烷化剂,l与DNA交叉联结,l或在DNA和蛋白质之间交叉联结,l阻止DNA复制,l造成细胞损伤或死亡。烷化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l选择性低,l对增殖细胞的各期和暂时静止的G。期均有杀伤作用。但对迅速分裂的细胞作用最大,l因为这些细胞在进入DNA合成期前很少有时间修复损伤。细胞内修复酶活力的增加可能是产生耐药的原因。

(2)药动学:i静脉注射后,l迅速分布于肺、i小肠、i脾、i肾和肌肉中,l脑中含量最少。由于氮芥迅速从体液和组织去除活性,lt1/2很短,l从狗的实验证明,l血药浓度在48分钟内减低65%~90%。由于药物变化较快,l原形物从尿中排出不到0.01%。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毒性,l可引起显著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l严重者能使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下降最低值一般在注射后第7~15日,l停药后2~4周多可恢复。

(2)胃肠道反应有恶心、i呕吐,l常出现于注射后3~6小时后,l可持续24小时,l使用本品前宜加用止吐药。

(3)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较强,l多次注射可引起血管硬变、i疼痛及血栓性静脉炎,l如药物外溢可致局部组织坏死。高浓度局部灌注,l可导致严重的外周静脉炎、i肌肉坏死及脱皮。

(4)可致生殖系统功能紊乱,l包括月经不调、i卵巢功能衰竭、i睾丸萎缩、i精子减少等。

(5)剂量按体重超过0.6mg/kg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l高剂量也可引起低钙血症及心脏损伤。

(6)少见的副作用有头晕、i乏力及脱发等,l局部应用常产生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

(7)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应用含有氮芥的MOPP方案,l在2~3年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

【禁忌证】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应用本品时应终止哺乳。

(2)烷化剂有致癌性,l长期应用氮芥,l继发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3)对诊断的干扰:i本品可使血及尿中尿酸增加,l血浆胆碱酯酶浓度减少。

(4)下列情况应慎用:i骨髓抑制、i感染、i肿瘤细胞浸润骨髓、i曾接受过化疗或放射治疗。

(5)用药期间须定期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i血小板计数,l定期做肝肾功能检查,l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有严重呕吐患者应测定氯化物、i钠、i钾、i钙、i镁。

【给药说明】

(1)可由动脉、i静脉及腔内给药,l因局部刺激作用明显,l易引起组织坏死,l故不能口服、i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

(2)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应立即使用,l不可作静脉滴注。

(3)注射过程中应严防外漏,l如因注射不慎溢出于血管外,l应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注射液或1%普鲁卡因注射液作局部注射,l并在局部应用冰袋6~12小时,l以减轻局部损伤。

(4)用药后多数病人有胃肠道反应,l可作对症处

理,l如给止吐剂、i镇静剂以减轻反应。

(5)一般很少用于腹腔内,l因可能引起严重疼

痛、i肠梗阻。

(6)本品限用于成人。

【用法与用量】

(1)静脉注射:i一次5~10mg(0.1~0.2mg/kg),l每周1~2次,l一疗程总量30~60mg;因有蓄积毒性,l故疗程间歇不宜少于2~4周。

(2)腔内注射:i一次10~20mg(0.2~0.4mg/kg),l溶于20~40ml氯化钠注射液中,l尽量抽去腔内积液后注入,l注入后5分钟内应多次变换体位,l以使药液在腔内分布均匀,l每5~7日1次,l2~3次为一疗程。

(3)动脉注射:i一次5~10mg(0.1~0.2mg/kg),l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l一日或隔日1次,l总量可较静脉注射量稍高。

(4)创面冲洗每次5~10mg稀释后冲洗手术创面。

【制剂与规格】

盐酸氮芥注射液:i(1)lml:i5mg;(2)2ml:i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