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基】

【适应证】

①治疗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麻醉性镇痛剂(如哌替啶、i阿法罗定、i美沙酮、i芬太尼、i二氢埃托啡、i依托尼秦等)中毒。②治疗镇静催眠药与急性酒精中毒。③阿片类及其他麻醉性镇痛剂药物依赖的诊断。

【药理】

(1)药效学:i在正常人体内,l有恒量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内啡肽、i强啡肽与β-内啡肽等)通过阿片受体及阿片肽系统调节体内诸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i多巴胺系统、i5-羟色胺系统、i胆碱能系统等等一系列神经体液系统,l保持体内的正常功能平衡。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中最强有力的是β-内啡肽,l对痛觉的感知、i垂体激素分泌、i心血管活动等生理功能活动均有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l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腺垂体释放β-内啡肽和ACTH,l使其在脑脊液和血液中含量增加。β-内啡肽通过上述系统特别是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效应产生病理生理变化。昏迷、i缺氧属于应激状态,l所以伴有β-内啡肽的释放增加。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的纯拮抗剂,l对神经突触膜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为10-8水平、i钠反应比率在1以下,l其亲和力大于吗啡和内啡肽,l能阻断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的结合,l解除阿片类药物的中毒症状和非常量β-内啡肽产生的病理生理效应。纳洛酮对常量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无拮抗作用。①阿片类药物中毒的治疗:i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纯拮抗剂,l对中枢神经系统三种阿片受体亚型均能拮抗,l阻断外源性阿片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l是治疗阿片类药物中毒的特效药物。②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治疗:i镇静催眠药中毒导致的昏迷、i呼吸抑制等应激状态,l使体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增加,l纳洛酮可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β-内啡肽)增多产生的效应而起治疗作用。③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i酒精进入脑内后,l一方面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产生酒精强化作用和一系列与酒精中毒有关的症状,l另一方面酒精还直接或间接刺激伏膈核释放多巴胺。纳洛酮既可阻断酒精所激活的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作用、i减弱酒精强化作用,l改善酒精中毒症状,l又可对抗酒精引起的多巴胺释放效应,l阻止酒精正强化作用的产生。④阿片类及其他麻醉性镇痛剂药物依赖的诊断:i阿片类及其他麻醉性镇痛剂成瘾者,l注射本品时立即出现戒断症状。

(2)药动学:i本品口服吸收好,l但经肝脏代谢迅速失效,l估计口服剂量要为注射的50倍才能产生相同效应;皮下、i肌肉、i静脉注射和气管内给药均可采用。给药后吸收迅速,l静脉和气管内给药1~3分钟产生效应,l肌注或皮下注射5~10分钟见效。人血浆半衰期(t1/2)90分钟,l作用时间持续45~90分钟(有报道作用时间持续3~4小时),l所以常需重复给药,l以保持拮抗所需血药浓度。本品主要代谢途径是在肝脏内与葡糖醛酸结合,l然后经尿排出,l静脉注射后48~72小时约65%从尿中排出,l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4.7分钟,l表观分布容积(Vd)200L,l清除相半衰期(t1/2β)平均65分钟。

【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出现口干、i恶心、i呕吐、i厌食、i困倦或烦躁不安、i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l大多

数不用处理自行恢复。有报道个别患者诱发心律失常、i肺水肿和心肌梗死。

【注意事项】

(1)应根据病情和病人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速度。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l如呼吸、i血压、i心率和心律,l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对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4)阿片类及其他麻醉性镇痛剂成瘾者,l注射本品时立即出现戒断症状,l因此要注意掌握剂量。

【给药说明】

治疗阿片类药物、i镇静催眠药类与急性酒精中毒,l首剂0.4~0.8mg,l无效时可重复1次。因纳洛酮作用只持续45~90分钟,l以后必须根据病情重复用药以巩固疗效。

【用法与用量】

(1)成人常用量:i静脉注射0.4~0.8mg。

(2)小儿常用量:i同成人用量。

【制剂与规格】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i1ml:i0.4mg。

注释i2009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仅限于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