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

【原理】

动态心电图可在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1h或更长时间记录两个导联或多个导联心电信号,l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l以记录并发现在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i而日常活动时可能发生的心电改变,l发现各类心律失常及ST段异常改变等,l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适应证】

1.与心律失常有关症状的检查。

2.疑似冠心病患者观察ST-T改变。

3.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

4.评估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5.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评价。

6.起搏器功能评定。

【方法】

1.临床资料的了解和记录11记录患者的年龄、i性别、i地址、i电话、i病案号等一般情况。

2.导联选择各常用模拟导联解剖定位如下。

(1)模拟V1(CM1):i正极位于右第4肋间胸骨旁2.5cm处;负极位于右锁骨下窝中1/3处。

(2)模拟V2(CM2):i正极位于左第4肋间胸骨旁2.5cm处;负极位于右锁骨下窝中1/3处。

(3)模拟V5(CM5):i正极位于左第5肋间腋前线;负极位于左锁骨下窝中1/3处。

(4)模拟aVF1(MaVF):i正极位于左腋前线肋缘;负极位于左锁骨下窝内1/3处。

(5)无干电极:i右锁骨下窝外1/3处,l或右胸第5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3.皮肤处理及电极安置11用70%乙醇棉球涂搽电极安置部位的皮肤,l并用小砂皮纸轻磨皮面,l以清洁皮肤,l降低皮肤电阻。

4.记录时间11一般需记录241h,l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为48~721h。

5.患者日记11记录日常活动情况及时间,l出现症状时应详细记录症状及其起始、i结束时间。

【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1.心律失常11动态心电图可捕捉各种心律失常,l包括快速性或缓慢性,l例如室上性、i室性早搏,l各种心动过速或颤动,l各种传导阻滞或停搏等,l并与发作时的自觉症状对照;对心律失常危险性进行评估;评价药物、i介入或手术等治疗对心律失常的疗效。

2.心肌缺血辅助诊断心肌缺血,l特别是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更有意义;指导合理选择抗心肌缺血药物、i服药时间和调整药物剂量;对心肌缺血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3.心率变异性分析和心室晚电位详见本章第三节“心率变异性”。

4.评价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1以便对心脏病患者的日常活动、i运动方式、i运动量或情绪活动等进行指导,l并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5.起搏器功能评定获得起搏器工作状况、i故障情况及心律失常的详实信息,l提供处理依据。也适用于近年来许多高智能心脏起搏器,l如双腔起搏器、i频率应答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动起搏除颤器等的功能评估。

6.实时12导联QT分析动态描述24h1QT离散度,l从空间和时间角度上完整评估心室复极动态变化,l以进一步分析某些病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