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选择原则

要根据小儿年龄、i病种、i病情和一般情况慎重选择,l不可滥用。联合应用的药物不宜过多,l以免由于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产生毒副作用或药效相抵消。

1.镇咳平喘药11咳嗽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小儿呼吸道较窄,l炎症时黏膜肿胀,l渗出物较多,l易因呼吸道梗阻而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在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时,l应多用祛痰药,l少用镇咳药,l尤其要慎用作用较强的镇咳药(如可待因),l一般只有在咳嗽严重、i引起小儿精神紧张或影响休息时才用镇咳药。氨茶碱为常用的平喘药,l但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l新生儿和小婴儿应慎用。

2.抗感染药物11小儿易患感染性疾病,l且多为急性感染,l病情变化较快,l故抗感染药物较常应用。应根据病种、i病情、i年龄等选择用药。如临床已确诊为病毒性感染(如麻疹、i风疹、i流行性感冒等),l可试用某些中草药制剂,l而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因各种毒副作用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l例如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先衡,l使微生态紊乱,l甚至引起真菌或耐药菌感染;卡那霉素、i新霉素、i庆大霉素等还可引起听神经损害和肾脏损害;氯霉素不仅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l使白细胞降低,l在新生儿、i早产儿还可导致氯霉素急性中毒,l表现为“灰婴综合征”。鉴于上述种种问题,l小儿应用抗生素必须慎重考虑适应证,l有针对性地选用。一般感染以一种抗生素为宜,l重症可考虑联合用药。

3.镇静药11小儿有高热、i过度兴奋、i烦躁不安、i频繁呕吐等情况时,l常用镇静药使之得到休息,l发生惊厥时则应用止惊药,l以利病情恢复。常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i异丙嗪、i氯丙嗪、i地西泮等。婴幼儿一般禁用吗啡,l因其对吗啡较敏感,l易出现呼吸抑制现象,l故一般不用或慎用。

4.泻药和止泻药11腹泻患儿不宜首选止泻药,l因用药后腹泻虽可减轻,l但肠道毒素吸收增加可使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腹泻时除以口服补液疗法防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外,l可辅以调整微生态的活菌制剂(含双歧杆菌、i乳酸杆菌等)。小儿便秘应先调整饮食,l如奶内多加些糖,l或喂些蜂蜜,l膳食中增加蔬菜、i水果等,l也可偶用些栓剂,l如甘油栓、i开塞露、i肥皂条等。必要时才考虑用少量缓泻剂。

5.肾上腺皮质激素1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可局部用药(如治疗婴儿湿疹),l也可全身,l既可短期应用,l也可长期应用。短疗程口服多用于哮喘发作、i严重感染(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合用)及过敏性疾病。重症病例须大量静脉给药。中疗程用药(几周至几个月)多用于白血病、i肾病综合征及免疫性疾病。此类药应避免滥用,l因用药后可使机体免疫力、i反应性降低,l往往掩盖了原发疾病的性质,l虽自觉症状好转,l病情却在发展,l因而延误了诊断、i治疗。较长期地用药,l对水、i盐、i蛋白质、i脂肪代谢均有影响,l还能抑制骨骼增长,l影响身体发育,l并可引起骨质疏松、i肌肉萎缩,l患儿的肾上腺皮质也可发生萎缩。应特别强调的是患水痘的小儿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l因用药后可使病情急剧恶化,l甚至引起死亡。如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水痘,l应视情况停用或减量。

6.其他药物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i酸碱平衡的药物较敏感,l在应用利尿药后较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早产儿、i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i磺胺类等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l甚至引起核黄疸,l故上述药物应慎用。阿司匹林为儿科常用的退热药,l亦为治疗风湿热、i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但近年来国外有报道小儿应用此药可能与引发瑞氏综合征(Reye1syndrome)有关。因而主张不用此药退热,l而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代替。又因阿司匹林可致出血倾向,l故在有毛细血管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时禁用。此外,l有些药物可通过母乳作用于小儿,l如吗啡、i阿托品、i水杨酸盐及一些催眠药等,l因此哺乳的母亲应用上述药物时要考虑到对小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