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大量胸膜腔积液经反复抽液治疗仍不吸收者。
2.张力性气胸伴呼吸困难,l纵隔移位,l出现持续性肺不张者。
3.包裹性脓胸或局限性脓胸不易穿刺排脓者。
4.脓液黏稠或有脓气胸者,l治疗不顺利,l需要反复进行胸膜腔冲洗或注药者。
【操作方法与程序】
1.借助胸片、i胸透或B超选择置管位置。
2.患儿取坐位或半卧位,l用甲紫棉棒标记好穿刺点,l胸膜腔积液或脓胸多于腋中线第5肋间(或液面下)穿刺,l单纯气胸则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进针。
3.常规消毒皮肤,l铺巾,l用1%普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4.取消毒瓶塞1个,l中间做一小孔,l反套于胸膜腔穿刺引流管上,l以控制送管长度并帮助固定。
5.在标记好的穿刺部位做约lcm长的与肋骨平行的横切口,l将带活动金属芯的硅胶多孔胸膜腔穿刺引流管在切口处垂直刺入,l穿过胸壁时感觉阻力突然消失,l停止进针,l退出金属芯,l同时将导管送入胸膜腔内。退出管芯后,l荷包缝合胸膜腔引流管,l将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l进行持续引流。
6.局部消毒后,l用纱布覆盖固定引流管。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l无菌引流瓶应每日更换。
2.固定并保持引流管通畅,l避免腔内脓液、i气体沿套管壁溢出,l导致切口周围感染或皮下气肿。抽吸、i改变体位及导管方向是通畅引流管的常用方法。
3.引流瓶内约有1/3无菌生理盐水,l根据胸膜腔压力及治疗需要,l调整长玻璃管在水面下的深度,l以保证引流通畅和气体与液体的持续排出。
4.负压吸引器一般应调至1kPa(10cmH20),l婴幼儿可适当减少负压水平。
5.记录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i量及引流速度,l如发现有特殊变化应及时处理。
6.定期拍胸片了解病情变化及引流管的位置。
7.拔管前应先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l并仔细检查体征和拍摄床边胸部X线片,l如确定肺部已完全张开或已无明显胸腔积液时,l方可拔管。拔管时先局部消毒,l然后拔管,l用细纱条填塞伤口,l盖上纱布,l包扎固定,l直至伤口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