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反应11如为输血反应可给异丙嗪(非那根);疑有感染可加用抗生素;高热持续不退应暂停透析并查明原因。
2.出血11如因肝素过量致出血,l应及时以鱼精蛋白中和。大出血者应积极输血、i补液,l维持血压;如为透析管路接头处分离或渗漏造成失血应及时纠正。
3.失衡综合征11由于尿毒症生化改变矫正过速所致,l常发生于透析后l~24h。透析时由于细胞外尿素排泄较细胞内快,l形成渗透梯度导致细胞内水肿,l特别是脑细胞水肿。临床上表现为恶心、i呕吐、i抽搐、i震颤及惊厥等。处理时要将透析速度减慢,l必要时可用高渗氯化钠液(2%~10%)或5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l以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l治疗脑水肿。
4.电解质紊乱11常见的是低血钾,l重者可致心律紊乱、i心脏停搏。及时补充钾盐多可纠正。必要时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补充。
【注意事项】
1.透析前要认真选择患儿,l做好各项检查,l对病情有充分估计。
2.透析期间要经常注意检查人工肾各部分工作情况是否正常,l密切观察透析液浓度、i流量、i负压值、i温度、i渗透压变化。同时认真观察患儿呼吸、i血压、i脉搏、i神志、i自觉症状,l并定期做好各项记录。
3.儿童血透时血流速度(BFR):i初始为体重×(1.5~3.0)ml/min,l20~30min后逐渐调至目标值,l约为体重(kg)×4ml/min。
4.透析液温度36~37℃,l超滤量(Uf1vol)通常维持性透析时为<5%体重,l每次最大超滤为1.5~2.0kg(即8%~10%体重)。
5.透析开始前及结束后应精确测量体重。一般认为血液透析后理想的体重下降范围为:i<10kg婴儿为0.25~0.75kg;l0~30kg儿童为0.5~1kg>30kg年长儿为1~2kg。
6.透析开始及透析后,l分别测血尿素氮、i肌酐及电解质的变化。
7.密切观察有无透析反应、i副作用,l如有应及时分析原因,l给予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