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诊断性腹腔穿刺,l用于取样做常规、i生化、i细菌学或细胞学检查,l明确腹水性质,l以协助明确病因。
2.大量腹水压迫引起胸闷、i气短及腹部胀痛等症状,l须放液减轻腹内压力,l或腹腔内给药。
【禁忌证】
肝硬变患儿有肝昏迷先兆,l禁止大量放液。
【操作方法与程序】
1.器械准备
(1)治疗车:i上层置一清洁大治疗盘,l内放腹腔穿刺包和治疗盘;下层置中单、i棉垫、i多头腹带、i量杯、i消毒液、i穿刺过程中用过的物品。
(2)灭菌腹腔穿刺包:i内有腹腔穿刺针、i注射器、i止血钳、i橡皮管、i无菌玻璃接头、i孔巾、i无菌小瓶4个(留送标本用)。
(3)治疗盘:i置消毒用碘伏或2.5%碘酊和75%乙醇、i棉签、i胶布、i皮尺、i无菌手套、i酒精灯,l2%普鲁卡因。
2.术前准备嘱患儿先排尿,l以免刺破膀胱;测量并记录腹围、i血压、i呼吸、i脉搏。
3.体位取半卧位,l年长儿可坐在靠椅上,l幼儿必须由大人扶坐椅上,l背部及两旁垫以枕头或被毯等物。腹水少者可取侧卧位。
4.选择穿刺点
(1)一般取左下腹部,l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i外1/3处即为穿刺点,l用甲紫作记号(此处叩诊应为浊音)。
(2)卧位患儿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腹中线交叉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3)坐位放液时,l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l偏左或偏右1~1.5cm处。
5.常规消毒。
6.穿刺方法11术者左手向一边绷紧皮肤(使皮肤针眼与皮下针眼错位),l右手持穿刺针垂直进入皮肤后斜行,l经过一段腹肌再进入腹腔,l以免穿刺后漏腹水。当有落空感时,l即可抽取腹水放入消毒试管中以备送检。如须大量放液时,l可在穿刺针尾部接一橡皮管,l再以输液夹调整速度,l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及送检。腹水不断流出时,l应将预先包扎在腹部的多头绷带逐步收紧,l以防腹压骤减而发生休克,l放液要缓慢,l控制放液量,l一次大量放液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及大量蛋白质丢失,l故一次最多不超过11000ml。放液后以消毒纱布压迫拔针,l胶布固定,l再用多头绷带包扎腹部。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l避免腹腔感染。
2.腹腔粘连严重,l肠管高度充气或腹腔液不多时不宜穿刺抽液。
3.术中注意患者的面色、i呼吸、i脉搏,l如主诉头晕、i恶心、i心慌等症状,l应停止手术。
4.术后令患儿平卧休息12h,l使穿刺点处于上方,l以防腹水漏出。如有漏出用蝶形胶布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