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概述】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1transluminal1angioplasty,lPTA)是采用1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送入球囊导管等器材于狭窄的血管内进行成形的一系列技术。血管成形术的范畴包括:i①血管溶栓术;②球囊成形术;③斑块旋切术;④激光成形术;⑤内支架成形术。本节规范化操作主要以球囊成形术进行阐述。

【适应证】

1.肿瘤压迫和侵蚀血管引起狭窄或闭塞。

2.各种原因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禁忌证】

1.严重出血倾向。

2.导丝、i导管不能通过狭窄部。

3.血管狭窄部位超长。

4.血管被肿瘤侵蚀严重易破裂。

5.血管壁明显钙化。

【术前准备】

1.清洁皮肤。

2.做碘过敏试验。

3.术前与患者谈话,l手术签字。

4.血管局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l以了解血管狭窄长度、i狭窄度、i周围肿瘤组织浸润及压迫等情况。

5.根据检查结果准备相应大小、i长度的球囊导管和相关器械。

【操作方法及程序】(图2—7~图2—11)

图2-7送入导丝。通过狭窄段

图2-8沿导丝送入球囊导管

图2-911向球囊注入造影剂

图2-10加压至球囊压迹消失

图2—11狭窄消失,l撤出球囊导管和导丝

1.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插管。

2.主动脉或腔静脉造影,l了解狭窄支开口及周围血管情况。

3.在导丝引导下,l选择性将导管送入狭窄区造影,l进一步了解狭窄部长度和宽度。

4.测狭窄两端压力,l并记录。

5.用超滑导丝通过狭窄部,l再顺导丝引入球囊导管,l若困难时改用超硬导丝协助,l或改用小球囊导管先行狭窄部预扩张。

6.将准备的球囊导管置于狭窄处,l用注射器抽取30%造影剂注入球囊,l使其轻度扩张,l在透视下观察球囊导管位置是否正好位于狭窄部,l调正位置后,l加压注射使球囊扩张,l压迹消失。

7.抽出造影剂后数分钟,l再注入球囊内,l每次持续压力10~15s,l重复3~4次。

8.退出球囊导管,l并造影进行前后比较。

9.再测狭窄两端压力,l并与扩张术前比较。

10.术中每隔2h注入21000U肝素,l旨在肝素化。

【术后处理】

1.由于术中使用大量肝素,l术后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不应少于20min。

2.对于术后有可能出现急性血栓形成的病例,l术后导管鞘最好保留24h。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l以防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4.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并发症及处理】

1.由于术中应用较大量的肝素,l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形成发生率较高,l局部加压包扎预防发生,l并嘱患者24h穿刺肢体制动。

2.扩张后血管若出现血栓形成,l应立即行导管溶栓治疗。

3.若扩张后动脉内膜撕裂、i切割严重,l应迅速经导管放置血管支架治疗。

4.血管破裂,l须紧急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