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
2.局部肿瘤,l直径6cm以下的实体病灶。
3.局部进展期肿瘤需粒子植入与外照射综合治疗。
4.局部进展期难以用局部治疗方法控制,l或有远位转移但局部有严重症状者,l为达到姑息治疗目的,l也可行粒子植入治疗。
目前国内粒子植入治疗较为多用的癌症包括:i前列腺癌、i脑肿瘤、i肺癌、i头颈部肿瘤、i胰腺癌、i肝癌、i肾及肾上腺肿瘤,l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i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及软组织肿瘤。
【禁忌证】
恶液质,l一般情况差,l不能耐受治疗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植入前,l用影像学方法(CT、iMRI、i超声等)或术中确定靶区,l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上进行治疗计划设计,l制定治疗前计划(preplan),l确定植入导针数、i导针位置、i粒子数及位置,l选择粒子种类及单个粒子活度,l计算靶区总活度,l预期靶区剂量分布,l包括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
2.用模板、i超声、iCT等引导下进行粒子植入,l根据剂量分布要求,l选用均匀分布或周缘密集、i中心稀疏的布源方法。
3.植入粒子时,l用TPS进行剂量优化,l要求有4点。
(1)正确勾画实际肿瘤靶区。
(2)重建核算植入针及粒子数。
(3)计算靶区放射性总活度。
(4)调整粒子位置,l纠正不均匀度,l保护靶区相邻的重要器官。
4.粒子植入后,l必须进行质量评估,l包括2项内容:i粒子及剂量重建。
(1)植入后30d内行CT检查,l尽快拍照靶区正、i侧位X线片,l确认植入的粒子数目。必须记录植入术与质量评估间隔时间。
(2)植入后根据粒子植入部位,l根据CT检查结果,l用TPS计算靶区及相邻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l根据评价结果必要时补充治疗。
(3)评估参数:i
①V200,lV150,lV100,lV90,lV80等。
②D200,lD150,lD100,lD90,lD80等。
(4)评估方法:i
①等剂量曲线,l最主要的是80%、i90%、i100%、i150%、i200%处方剂量线。
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
③粒子植入的数量及位置,l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
(5)评估参考指标:i
①靶区剂量D90>P埔周缘剂量(MPD,l即PD),l提出植入质量很好。
②最小外周剂量(minimum1peripheral1dose,lmPD)应为PD。
③适形指数(Conformation1index)PD的靶体积与全部靶体积之比。
④植入粒子剂量的不均匀度<PD20%。
⑤显示DVH测量相邻结构正常组织的剂量。
(6)根据质量评估结果,l必要时补充其他治疗。
【注意事项】
1.使用放射性粒子前,l应抽查总数的l0%进行活度测量,l允许测量结果偏差在士5%以内。
2.放射性粒子植入之后,l如果需配合外照射,l应在第一个半衰期内给予外照射的相应生物学剂量。
3.粒子植入后可能游走到其他器官并引起并发症。
4.放射性粒子源辐射安全与防护参照国家有关规定。
5.放射性粒子源的种类及特点(表15—1)。
表15—111临床使用的放射性粒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