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麻风病。
【禁忌证】
无特殊禁忌。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皮肤取材法
(1)取材部位皮肤经碘酒、i75%乙醇或碘伏消毒后,l左手捏紧皮肤,l使之缺血,l右手持消毒的11号手术刀切长约5mm,l深2~3mm切口。
(2)以刀尖来回3~4次刮取切口边缘和底部组织液,l在刀尖上见到少量组织液时,l立即涂抹在干净载玻片上成直径5~7mm圆形涂膜。
(3)面部切口创面仅用消毒棉球止血5min,l肢体部位可加胶布固定或用创可贴止血。
(4)皮肤取材部位一般取4~6处,l常规部位为左右眶上、i左右耳垂加两处皮损。皮损应取病情最活动处。
(5)取材完毕后,l涂片在火焰上烘干固定,l送实验室染色镜检。
2.染色方法染色时可用加温法或不加温法。加温法用时较短。
(1)加温法
①将已固定的载玻片放在染色架上,l滴加苯酚复红染液覆盖整个涂膜,l用酒精灯在载玻片背面加温15min,l以染液勿沸腾为度,l载玻片上染液干涸时要随时添加染液。
②倾去苯酚复红染液,l用自来水从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冲洗(勿直接冲洗涂膜),l再加1%盐酸乙醇作用15~30s,l轻轻晃动载玻片使之脱色。如涂膜较厚,l脱色时间可稍延长,l待涂膜呈淡红色为度。
③在玻片上加0.3%亚甲蓝(美蓝)染液30~60s,l用自来水从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冲洗。待载玻片干后镜检。亚甲蓝复染的时间应视涂膜的厚薄而定。涂膜厚时染色时间应短,l防止背景过深,l镜检时视野透光不良,l难以检出红染的抗酸杆菌而影响镜检结果。应使涂膜的背景为浅蓝色为宜。
(2)不加温法
①在室温条件下,l在第一步染色中,l滴加苯酚复红染液30min,l无须加温,l余染色步骤与加温法同。
②不加温法染色,l染色条件和结果都比较稳定,l值得提倡。
理想的染片,l应该是背景浅蓝色,l在一个油镜视野内有数个炎症细胞,l提示组织液取材符合真皮深度,l抗酸杆菌呈现鲜红色。
3.细菌密度标准计算11Ridley推荐的一种10倍分级法,l可大体反映皮损内细菌密度,l在现场防治和科研中被广泛应用。
阴性:i检查100个以上油镜视野未查到菌。
1+:i平均100个视野查到1~10条菌。
2+:i平均10个视野查到1~10条菌。
3+:i平均每个视野查到1~10条菌。
4+:i平均每个视野查到10~100条菌。
5+:i平均每个视野查到100~11000条菌。
6+:i平均每个视野查到11000条以上菌。
4.细菌密度指数(BI)的计算
BI=各涂膜细菌密度(+)数的总和/涂膜数
【注意事项】
1.取材部位要选取活动性皮损,l如结节、i斑块、i红斑、i弥漫性浸润等。
2.取材的深度一定要够,l一般为2~3mm,l要捏紧皮损,l防止出血,l刀尖要确认刮到组织液后再涂片。因取材深度不够而取组织液太少,l不能形成符合规定的涂膜是产生查菌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3.组织液取材勿含血液,l否则会影响镜检结果,l也是出现查菌假阴性的主要原凶。
4.抗酸染液一定要新鲜配制,l一般勿超过1年。麻风诊断中已经有因染液过期出现查菌假阴性而漏诊的情况。
5.染色要按规定操作方法进行,l要根据涂膜的厚薄调整染色的时间。涂膜太厚,l亚甲蓝染色时间太长是涂片蓝色背景太深而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常见原因。
6.完整菌指菌体完整、i染色均匀的正常形、i超过1/2的短杆形及延伸形细菌。非完整菌为菌体断裂、i染色不均匀的颗粒形、i小于1/2的断裂形、i双球形、i念珠形等。
7.细菌形态对判断麻风早期疗效和复发很有用。在疑似复发的患者的涂片中见到较多的完整菌,l则基本可确定麻风复发。经过有效治疗的患者,l麻风菌均呈现颗粒状,l无完整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