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疗:颈动脉支架置人术

【适应证】

1.有反复TIA或脑梗死病史,l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50%以上;

2.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超过70%

3.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虽不足70%,l但6个月内狭窄程度增加超过15%;

4.溃疡型颈动脉斑块;

5.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

6.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l如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处于稳定期的大动脉炎等;

7.自发性、i创伤性及手术或PTA后形成的动脉夹层。

【禁忌证】

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2.大动脉炎活动期;

3.病变动脉严重纡曲;

4.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不足50%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局麻后经股动脉穿刺置动脉鞘。沿超滑导丝分别送人猪尾导管和选择性造影导管,l行主动脉弓和左、i右颈动脉造影。明确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情况,l包括狭窄部位、i程度、i范围、i狭窄的形态学等,l也需明确是否存在颅内段颈动脉病变等。

2.以超滑导丝引导造影导管至颈外动脉,l交换以超硬导丝到颈外动脉。撤出造影导管,l沿超硬导丝将长鞘或导引导管送至颈总动脉。

3.肝素化。

4.根据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将脑保护装置送至颈内动脉,l并使其缓慢通过狭窄,l在狭窄上方3~5cm处释放脑保护装置。

5.使用自膨式支架,l除严重狭窄外一般不需行预扩张而直接送人支架释放系统。严重狭窄若需预扩张,l原则上尽量使用小球囊(多使用3mm小球囊)。将自膨式支架送至狭窄段,l再经造影证实位置无误后释放支架。支架置入后常规造影判断疗效,l如残余狭窄超过20%者,l可做后扩张。

6.最后撤除脑保护装置和各导管。

【注意事项】

1.行颈动脉支架术最好使用脑保护装置;

2.如狭窄严重者,l需采用预扩张;

3.后扩张球囊直径不应超过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管径;

4.采用低压扩张,l每次扩张时间不宜超过10~15s;

5.后扩张时不宜过分追求形态学上的完美,l以防反复的操作增加脑栓塞的概率;

6.支架术前应常规行全脑血管造影,l以了解颅内血供是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