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疗:下腔静脉支架置人术

【适应证】

1.下腔静脉膜性、i节段性狭窄或闭塞;

2.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行球囊扩张后出现再狭窄;

3.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球囊扩张后弹性回缩>40%。

【禁忌证】

1.合并下腔静脉新鲜血栓形成者。

2.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布加综合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可选择股静脉和(或)颈静脉人路。

2.分别经股静脉和右颈内静脉送入猪尾导管至下腔静脉闭塞段近心端和远心端,l行闭塞端上下对端造影,l可以清楚显示闭塞段的部位、i范围及形态。

3.如为完全闭塞,l则首先置换10~12F股静脉鞘,l并经此鞘将J形套管针的外套管沿导丝送至下腔静脉闭塞段的远心端。退出导丝,l将金属针插入外套管并固定好。保留经颈静脉送至下腔静脉闭塞段近心端的猪尾导管,l并作为自下而上进行穿通术的定位标志。在正侧位双向透视监视下,l参照双向对端造影的影像调整套管针针尖的位置和角度,l待确认无误后,l向闭塞病变内缓慢推送套管针,l同时每进针5~l0mm即注入少量造影剂,l观察针尖位置,l并注意有无血管穿破征象。当套管针尖端到达下腔静脉弯曲部位后,l再次调整针尖的方向和角度,l使之与近心端的定位标志导管在正侧位均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继续向右心房方向推送套管针,l直至穿通闭塞段,l造影证实外套管已进入右心房后,l拔出金属针,l进入交换导丝。将交换导丝送进上腔静脉后,l撤除套管针外套管,l交换以球囊导管到达病变处。

4.以球囊充分扩张病变处,l同时在体表标记出病变部位。

5.交换以下腔静脉支架输送系统,l将支架送至病变部位后,l固定支架输送系统内管不动,l逐步后撤外鞘,l释放支架。

6.如为下腔静脉狭窄或为隔膜带孔者,l则更无须穿通病变,l只要导丝穿过病变就可直接行球囊扩张和放置支架。

7.撤除各导管和血管鞘,l压迫穿刺点止血,l加压包扎穿刺点。

【注意事项】

1.一般肝后段下腔静脉在侧位观多向前上方向走行进入右心房,l其曲度通常为135°~160°,l应按血管走行方向调整穿刺针角度,l穿通病变时最好能正、i侧位交替造影观察,l使穿刺针进针方向始终对准闭塞段近心端的定位导管。

2.放置支架瞬间嘱病人闭住呼吸,l因下腔静脉可随呼吸上下移动,l影响支架定位。

3.术中、i术后均需肝素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