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绞窄性疝、i肠扭转、i肠套叠或肠粘连等引起肠梗阻,l有肠管坏死或坏死倾向时,l或一段肠管粘连严重难以分离时。
2.肠系膜血管闭塞等肠缺血性病变。
3.多发性肠穿孔。
4.多处肠破裂。
5.小肠炎性肠疾病,l如克罗恩病、i急性出血性肠炎、i肠伤寒、i肠结核引起肠狭窄或穿孔。
6.美克耳憩室炎。
7.肠瘘。
8.小肠息肉、i肿瘤或肠系膜肿瘤。
9.罕见的小肠血管畸形所致的出血。
10.肠外病变累及小肠,l必须行肠切除时。
【禁忌证】
严重的腹膜炎、i肠管血供可疑及术中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视为相对手术禁忌,l可采取较简单的造口、i肠外置、i短路手术等过渡性术式。
【操作方法及步骤】
1.根据病变所在部位选择旁正中或正中切口。如系第二次或多次手术,l以切除原瘢痕开腹较为合理,l为避免切开腹膜时误伤其下粘连的肠管,l可将切口延伸至原切口上或下端的正常皮肤处数厘米。
2.探查病变:i进腹后发现肿瘤或其他病变需切除肠管者,l将小肠提出。从1Treiz韧带起顺序检查,l直至回盲部。
3.分离肠系膜:i注意其系膜血管弓,l考虑切除范围。
4.切除肠襻:i将预计切除的肠段置于切口外,l并把正常部分放入腹腔内用生理盐水纱布隔开保护。在远离病变处先切断肠系膜再切除病变的肠段。肠钳应斜夹,l可使肠系膜有较好的血循环并使吻合口较大。吻合口两侧肠管紧邻的系膜游离约1cm,l切断肠管后再次观察肠管的颜色、i搏动以证实有足够的血循环。
5.肠吻合:i小肠吻合采用端端吻合(吻合的肠段口径相当)、i侧侧吻合或端侧吻合法(吻合的肠段口径不合适、i相差较大时)。原则应尽量避免旷置大段肠管形成盲襻。多主张用可吸收缝线,l采用连续或间断缝合。术毕后应检查吻合口是否通畅,l有无疏漏、i血供如何。
【注意事项】
1.术前后行胃肠减压,l纠正体液和电解质、i酸碱失衡,l必要时补充白蛋白或血。
2.非急诊手术者,l术前2d服用流质。
3.术前用抗生素做肠道准备。
4.术中注意无菌操作。
5.因肠管有炎症,l或疑有血运障碍(如肠血管缺血性疾病)时,l术后宜留置日流管,l术后注意腹膜炎发生,l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6.行大段小肠切除时,l应尽可能保留回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