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口术:经皮内镜胃造口术

1.经皮内镜胃造口术是在纤维胃镜广泛应用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内镜的指引下穿刺置管完成胃造口而不需剖腹手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必须具备能安全地将纤维胃镜插入胃内并充气的条件。若不能安全地插入胃镜(如食管梗阻等)或不能从腹壁见到胃镜在胃内透照的亮光者应列为禁忌。有腹水、i腹腔感染及凝血障碍者亦为禁忌。

2.操作时,l患者口咽部喷雾局部麻醉,l仰卧于手术台上,l头侧略抬高,l将纤维胃镜经口插入胃腔。

3.上腹部常规消毒,l铺消毒巾。内镜医师通过胃镜向胃内充气使胃、i结肠下移,l胃前壁紧靠腹前壁,l直视下将胃镜端抵住胃前壁,l同时将房间灯光转暗,l观察上腹部由胃镜透照出的光亮区。这一部位通常是在肋缘与脐之间的中点,l消瘦病人从该处可以触到胃镜端。在透光处做一个标记,l将胃镜退回少许,l检查一下选点是否合适。

4.于标记处做局部麻醉,l切开皮肤长1cm,l用16号斜面导管针经切口穿刺,l通过腹壁及胃壁进入胃腔。同时内镜医师应观察到穿人胃腔的针头。这些步骤应迅速完成,l以减少胃从腹壁向后移的机会。

5.拔出穿刺针芯,l从外套管插入一粗的不可吸收线或尼龙缝线。内镜医师通过胃镜插入一息肉圈套器将不可吸收线套住,l然后拉住不可吸收线连同胃镜一起从病人口腔内退出。

6.将带有内衬垫的PEG专用导管牢牢固定在口腔侧长线上。导管端必须呈锥形,l必要时可做一锥状塑料套管套住导管的开口端。长线及导管端涂上无菌水溶性润滑剂将腹侧端长线轻柔、i稳定持续地向外牵拉使锥形导管被牵拉拖入食管进入胃腔并由腹壁穿刺孔拖出。

7.再次插入胃镜确认置入的导管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加以调整。腹壁外放置外衬垫或圈状物,l将导管与垫衬固定在皮肤上,l注意松紧要适度,l不宜过紧,l以防皮肤压迫坏死。

8.4周后,l胃前壁已与腹壁牢固附着,l可以改用硅胶代用品导管并可以装配一合适的堵塞装置。

【注意事项】

1.暂时性胃造口术的术后处理

(1)若胃造口是以胃肠减压为目的,l术后即可接持续负压吸引管。

(2)应注意保持导管的通畅,l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3)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后即可停止减压,l将导管夹住并开始进流质饮食。

(4)一般在术后7~10d即可拔除导管。拔管后伤口在2~3d即可愈合。

(5)若胃造口是以灌注营养为目的,l则手术后2~3d内导管应开放引流,l待肠蠕动功能恢复后开始灌食。

2.永久性胃造口的术后处理

(1)术后2~3d内导管应开放引流,l待肠蠕动功能恢复后即开始灌食。

(2)7~10d伤口愈合后再将导管拔除,l以后每次灌食时再将导管重新插入胃腔。

3.伤口感染、i裂开易发生于导管经切口拖出者。若将导管经另外戳口引出则发生感染及裂开的机会甚少。

4.导管不慎脱出后,l应立即插入。暂时性胃造口术若在2d内导管脱出,l再插入导管时要特别小心,l插入时有阻塞感时不要盲目插入,l否则有可能在插管时使胃壁从腹壁上撕脱,l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再手术插管。

5.导管周围皮肤糜烂是胃液沿导管四周溢出所致,l多见于维持时间较长的暂时性胃造口,l应加强局部清洁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