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直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口法)
【适应证】
常见型和长段型巨结肠者。
【禁忌证】
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切口、i确定近端结肠切除部位及游离结肠的原则和步骤11与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Swenson改良法相同。
2.切除乙状结肠11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游离完毕后,l于膀胱直肠腹膜返折处稍上方为切断直肠的合适部位。于预定切断直肠处置两把肠钳,l在两钳间切断直肠,l用1号丝线结节全层缝合直肠残端,l再将其残端的两角做半荷包浆肌层缝合埋人,l中间做浆肌层结节缝合。然后,l在结肠预定吻合部位缝合一针黑丝线作为标志,l在预定切除结肠的部位稍下方,l置两把肠钳后切断。移去切除的肠段,l将结肠断端缝合闭锁,l保留部分缝线,l留做牵引用。
3.分离直肠后窝11用示指或纱布球紧靠直肠后壁中央向下做钝性分离达肛门部,l使形成一隧道。此处很易分离,l一般在新生儿能容纳一指即可。在较大儿童须能容纳二指,l结肠即能顺利通过。
4.切开直肠后壁11用手指充分扩张肛门后,l消毒直肠黏膜,l于肛门皮肤周围用组织钳或缝合牵引线使肛门张开。在肛门齿状线上0.5cm处横行切开直肠后壁半圈穿过直肠后壁肌层,l进入盆腔,l这样可以保留部分内括约肌。
5.拖出结肠11自直肠后壁切口将大止血钳插入腹腔,l夹住结肠断端的缝线,l向下轻轻牵拉,l使结肠拖出于肛门外至露出缝线标志为止。在牵拉的同时,l助手一手提起直肠断端的缝线,l另一手将结肠的位置放正,l配合牵拉动作向下推送。
6.吻合肠管11拖出结肠后,l用l号丝线将结肠后壁浆肌层和直肠后壁近肛门切缘的肌层缝合固定,l距该缝线0.3cm处环形切除多余的结肠。全层结节缝合结肠与直肠后壁近直肠肛门切缘。最后,l用两把大弯止血钳分别于左右两侧插入直肠和结肠腔内,l呈“∧”形钳夹直肠后壁与结肠前壁,l或用肠吻合器吻合。
7.修补盆底腹膜及关腹11在会阴部做吻合的同时,l助手将直肠盲端与结肠前壁缝合固定2~3针,l使直肠后壁与结肠前壁贴紧,l一旦术后会阴、i肛门部发生感染,l不致向上蔓延。最后修补盆腔腹膜,l按层缝合腹壁。腹腔或骶骨前均不放置引流。
【注意事项】
1.术前注意事项
(1)术前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2)有肠炎者应治愈,l最好恢复一段时间。
(3)术前每日清洁洗肠10~14d,l术前3d口服肠道消炎药如甲硝唑和庆大霉素。
(4)术前须清洁洗肠,l胃肠减压,l留置尿管。
2.术中注意事项
(1)钳夹吻合为该手术的关键步骤,l应特别注意。放置止血钳的深度一定要合适,l如放入过深,l因钳尖压迫直肠盲端有造成穿孔的危险;过浅,l则使直肠结肠之间所形成的孔道小,l并残留一个较长的直肠矩状隔,l不仅使吻合口狭窄,l造成排便困难,l还可引起近端结肠的继发性扩张,l同时形成一个较大的直肠盲袋,l长期潴留粪便。因此,l在放置止血钳之前应测量残留直肠的长度,l置止血钳的深度应较所测长度短lcm。有人用各种直肠矩夹代替止血钳,l对防止吻合口狭窄及形成矩状隔有一定的效果。
(2)在腹腔内切除巨大结肠,l缝合直肠结肠时注意勿污染腹腔和盆腔。
3.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要注意夹具的护理,l防止过早脱落,l出现夹具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2)术后可出现直肠残端形成盲袋,l大便滞留压迫盆腔内周围脏器;直肠结肠间隔造成的“闸门综合征”;肛门狭窄,l排便困难,l近端结肠继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