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的注射疗法有黏膜下注射法及直肠周围注射法。前者将药物注射到黏膜下层,l使黏膜与肌层粘连;后者将药物注射到直肠周围,l使直肠与周围粘连。常用药物有5%苯酚(石炭酸)植物油、i明矾注射液。
【适应证】
1.儿童直肠黏膜脱垂,l对症治疗失败者。
2.成人直肠黏膜脱垂,l因体弱、i年迈或因其他并发症不能耐受手术时,l可以试用。
【禁忌证】
黏膜脱垂伴有急性感染、i溃烂或坏死时,l不宜采用注射疗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黏膜下注射法:i经肛门镜消毒注射部位黏膜后,l在齿线上lcm直肠黏膜下层前、i后、i左、i右四个象限各注射5%苯酚(石炭酸)植物油3~5ml,l7~10d可重复注射1次,l一般需注射2~4次。若用5%明矾注射液,l每个部位各注射5ml,l总量20ml,l注射方法同上。
2.直肠周围注射法:i在两侧坐骨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中注射。取侧卧位或折刀位,l肛门周围常规消毒,l在肛门两侧及后正中距肛缘2cm处,l用0.5%普鲁卡因各注射3~5ml,l深度为5~6cm,l然后用腰麻穿刺针先在右侧正中垂直刺入皮肤、i皮下、i坐骨直肠间隙及肛提肌,l到达骨盆直肠间隙。在穿刺前,l注射需将示指插入直肠做引导,l触摸针头部位,l证实针头位于直肠外侧时,l再将针逐渐刺人5~7cm,l到达骨盆直肠间隙后,l将药液缓慢呈扇形注入,l一侧5%明矾总量为8~10ml。注射左侧时,l更换腰麻穿刺针,l同法注射。在后正中注射时,l注射针沿直肠后壁,l刺入4cm,l到达直肠后间隙,l注药4~5ml。三个部位注药总量为20~25ml。
【注意事项】
1.第1次黏膜下注射,l应注射到脱垂黏膜的最高处,l以后逐次下移到齿状线以上。
2.直肠周围注射前,l注射者的示指应插入直肠作引导,l保证针头不刺入直肠,l以避免感染。
3.注射治疗后须卧床休息2~3d。
4.给予适当的缓泻剂,l保持大便通畅。
5.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抗生素3~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