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脾本身疾病
(1)脾损伤:i①粉碎性脾破裂;②脾门处外伤或伤及脾门主要血管;③合并其他重要组织、i脏器损伤;④其他方式不能有效止血或因手术暴力如牵拉、i挤压等所致的医源性脾损伤,l若保留脾脏困难,l亦应切除脾脏。
(2)脾感染性疾病:i如脾脓肿、i脾结核等。
(3)脾肿瘤:i①脾脏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临床鉴别困难,l通常采用全脾切除术,l治疗效果良好。②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治疗首选脾切除+放疗或化疗,l疗效取决于病期、i有无转移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③出现脾脏转移瘤时通常原发病已届晚期,l手术治疗已失去时机和意义。若仅为孤立性脾转移,l可行脾切除术,l效果满意。若合并脾功能亢进或自发性脾破裂,l亦需行脾切除术。
(4)游走性脾扭转:i游走脾如产生压迫症状或并发脾蒂扭转时,l应切除脾脏。
2.原发性脾功能亢进
(1)先天性全血性贫血;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
(3)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4)原发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等这类病症应经内科积极综合治疗,l慎重掌握脾切除的选择与时机,l5岁以下儿童应避免行脾切除术。
3.充血性脾肿大多见于门静脉高压症,l常伴有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日本血吸虫病所致脾肿大经锑剂治疗后,l可进行脾切除;肝炎后或门脉性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l若伴有较严重的脾功能亢进,l在肝功能较稳定时可行脾切除术。合并明显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l或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者,l应同时行断流术或分流术。
4.感染性疾病11如败血症、i伤寒、i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l可引起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l当急性感染控制后,l继发性脾亢可解除。除非发生自发性脾破裂、i脾脓肿等,l无需行脾切除术。慢性感染如反复发生如疟疾、i黑热病等有明显的脾功能亢进现象,l可实行脾切除。
5.其他规范性手术的脾切除肿瘤根治性手术时附加的脾切除术,l如胃癌、i食管下段癌、i胰体尾部癌、i结肠脾曲部癌、i左肾肿瘤及腹膜后组织恶性肿瘤等。
【禁忌证】
1.全身状况很差的患者,l常需适当延长手术准备时间,l对于心、i肺、i肾功能不全的患者,l也应较好控制后才进行手术。
2.肝功能Child分级C级,l明显黄疸、i腹水或伴有肝性脑病,l均属手术禁忌。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一般患者的准备:i脾切除无论作为急诊或择期手术,l都需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安全和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急诊脾切除应在积极进行扩容等抗休克治疗,l处理其他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伤,l如张力性气胸、i四肢骨折等的同时,l急诊剖腹探查;择期脾切除,l术前准备应检查血红细胞、i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l检测血红蛋白和出凝血时间,l了解肝肾心肺功能,l术前应根据病情至少备血800ml。
(2)肝功能不良患者的术前准备:i肝功能不良者,l术前应进行保肝治疗,l使肝功能基本恢复,l按Child分级应在B级以上,l或转氨酶正常,l血浆总蛋白50g/L以上,l白蛋白30g/L以上,l凝血酶原时间不超过正常50%,l血胆红素不超过14μmol/L。术中应避免低温和酸中毒。
(3)血液病患者的术前准备:i血液系统疾病,l脾切除术前可针对不同的原因,l分别给予维生素K或输入必要的血细胞,l对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l术前ld和手术当日应加倍用药,l同时还可增加血管的应激性以减少出血。对溶血性贫血患者有溶血危象时,l一般先经内科治疗症状改善后,l再予以手术。
(4)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术前准备:i由于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低下,l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一般患者均应在手术前1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在手术前3d开始应用;对于有感染的患者,l术前应做抗生素敏感试验,l如时间允许,l应在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
2.麻醉
对于肝功能正常手术较简单的患者,l一般情况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于巨脾、i门脉高压和急诊脾破裂患者,l手术宜在全麻下进行。全麻时,l对肝功能较差的患者,l应选用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麻醉药。
3.手术操作
(1)体位:i依切口而定,l一般多采用平卧位,l左腰部垫沙袋(或以手术台附件垫起);选用左侧胸腹联合切口时,l则取45°的左侧卧位;采用横切口时,l可采用向后过伸位,l以利显露。
(2)切口:i主要依脾脏的大小和病情而定,l最常用左上腹直肌切口,l对粘连较多的巨脾,l尤其后外侧的粘连,l有时尚需在直切口的中部加做一向左开的横切口成“├”形,l也可采用左肋缘下斜切口、i左上腹弧形切口等。
(3)探查:i进入腹腔后,l应仔细地探查腹内脏器,l若为脾破裂大出血,l进腹后即应准确、i迅速的控制止血,l一边吸尽腹腔积血,l一边向血块最多处探查,l取出血块,l右手扪查脾脏,l分开脾脏后方的腹膜,l将脾脏向内侧翻转,l然后以右手捏住或以脾蒂钳夹住脾蒂及胰尾部,l暂时阻断脾动静脉血流,l了解脾脏损伤程度,l确定手术方案。如脾蒂虽被控制,l但腹腔内仍有出血,l则可能合并有其他脏器和血管损伤,l应对腹腔行全面探查和处理。
对择期脾切除的患者,l探查是验证诊断、i了解病变和决定手术的重要环节,l包括了解充血性脾肿大的原因,l脾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局部解剖上改变等。如脾有无粘连、i侧支循环的多少及脾动、i静脉情况以及有无副脾等。对肝硬化的患者,l应注意肝脏大小、i硬化程度、i有无新生物等,l并应检查门静脉系统有无血栓形成,l测定门静脉压力。对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l应检查胆囊及胆管有无结石。
(4)结扎脾动脉:i决定行脾切除术后,l首先结扎脾动脉,l使脾脏变小变软,l减少手术困难。对于急诊脾切除术,l该操作不应视为常规。
将胃牵向内侧,l切开胃脾韧带、i左侧胃结肠韧带,l直接进入小网膜囊,l充分显露脾门、i胰腺体尾部。沿胰腺上缘可扪及弯曲的脾动脉,l小心切开覆盖在其上的腹膜,l用直角钳在动脉鞘内分离脾动脉,l从其下缘绕过背面引过2根7号丝线,l在相距3~5cm处分别轻柔结扎脾动脉。在分离解剖脾动脉时,l应注意脾静脉就在动脉的背面,l不要损伤脾静脉。
(5)游离脾脏:i结扎脾动脉后,l即应结扎、i切断胃脾韧带、i脾结肠韧带。操作应轻柔,l以免在放置血管钳时损伤胃壁,l尤其在结扎胃短动脉时。胃脾韧带中最上方的静脉,l如未能妥善结扎会造成严重出血,l为了避免由于胃扩张而发生术后出血,l沿胃大弯的血管必须贯穿缝扎,l包括一些胃壁组织。脾下极游离以后,l再以右手由脾的外下方将脾翻向内前侧,l充分显露脾肾韧带。如粘连不多,l可用手指做钝性分离,l即可托出脾脏。如粘连紧、i侧支循环多时,l可沿脾的后外缘自下而上的剪开后腹膜,l在腹膜外进行分离,l结扎止血,l然后分离、i结扎、i切断脾膈韧带及上极的脾胃韧带,l使脾得以充分的游离,l脾床用热盐水纱布填塞控制渗血,l活动性出血必须缝扎止血。
(6)处理脾蒂:i脾游离以后,l将其翻向内侧,l用纱布钝性自上而下在脾蒂后方轻轻推开胰尾,l注意勿损伤胰尾后血管,l再将脾脏翻向左侧,l用3把大号血管钳夹住脾蒂,l在贴近脾门的血管钳的内侧切断,l移除脾脏。脾蒂残端先用粗丝线结扎,l再以中号丝线贯穿缝扎。最后将血管各分支的断端分别结扎。
(7)放置引流:i取出脾床的纱布垫,l冲洗术野,l彻底止血,l应特别注意胰尾、i胃大弯、i脾床粗糙面有无出血。多数情况下脾窝常规放置引流,l术后如无渗血或引流物不多,l应早期拔除引流。
【注意事项】
1.对急诊脾切除术应选用经腹直肌切口,l便于腹腔探查时延长切口。一旦确定行脾切除术,l术者应尽量地用手将脾脏托出腹腔外,l在直视下用脾蒂钳或血管钳夹住脾蒂,l按常法切除脾脏。不必先分离韧带和结扎脾动脉,l以免耗时过多,l过多失血。
2.分离脾动脉时,l应切开动脉的外鞘,l将直角钳从动脉下缘伸入血管的背面进行分离,l不要从上缘向下绕过,l否则易损伤伴行的脾静脉及其分支。
3.脾蒂撕裂:i一般发生在操作粗暴、i牵拉过度,l或在急诊手术中急于求成,l强行托出脾脏时发生,l常常造成脾静脉撕破出血。如不慎将脾静脉撕破,l切勿慌张,l可先用手将破口处捏住,l再用肠钳夹住脾蒂暂时止血,l然后分离破裂的静脉,l进行彻底止血。
4.胃壁和胰腺的损伤:i常发生在手术野显露不理想,l盲目分离,l尤其是在粘连严重,l分离时未能逐一结扎或结扎线脱落。此时术野出血较多,l加之术者在显露不良的情况下操作亦缺乏信心,l匆忙地处理脾胃韧带上端或脾蒂部位,l常导致胃壁和胰尾损伤。因此,l在处理上述两部位时,l首先要术野显露良好,l绝不能盲目操作,l务必要辨认清楚后下钳,l以免损伤邻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