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直肠脱垂

幼儿直肠脱垂指排便后直肠黏膜或肠壁从肛门脱出,l便后脱出的肿块可以还纳,l久之脱出肠管较多时须用手还纳。根据脱出的程度不同分为3型:i

1.Ⅰ型11排便后直肠黏膜脱出,l部分为半环状,l全周脱出为环状,l便后可自行还纳。

2.Ⅱ型11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于肛门外,l呈圆锥形,l略向后方弯曲,l顶端凹陷,l触诊组织较厚且有弹性,l同时肛门松弛须用手拖回。

3.Ⅲ型11便后及腹压增高时肛管、i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于肛门外,l呈椭圆形。肛门极度松弛,l脱出组织较Ⅱ型更厚而长,l黏膜充血水肿、i皱褶消失,l肿块周围有一个深的环形穹窿,l可发生嵌顿。

【适应证】

1.Ⅰ、iⅡ型患儿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l除去发病诱因,l增加营养,l改善排便姿势,l其中Ⅱ型以上伴重度营养不良时还纳脱垂肠管后可予以胶布固定两侧臀部,l中间留有排便孔。

2.硬化疗法适用于5岁以下Ⅱ度以上脱垂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儿,l或5岁以上Ⅱ度、iⅢ度脱垂患儿。

3.手术疗法:i仅适用于少数年长儿,lⅢ度脱垂经硬化剂治疗无效者,l可根据病情选择肛门环箍术、i直肠悬吊术或直肠脱垂切除术。其中直肠脱垂切除术仅限于脱垂肠管嵌顿坏死的患儿,l或嵌顿性直肠脱垂经手法不能还纳,l继续等待有发展成绞窄可能者。

【禁忌证】

1.未经非手术治疗的Ⅰ、iⅡ型患儿不要首选注射硬化疗法。

2.直肠脱垂有感染、i溃疡或坏死时不应采取注射疗法。

3.除少数年长儿Ⅲ度脱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儿外,l尽量不选择手术治疗。

4.Ⅲ度脱垂肠管未有坏死时,l不宜首先选用脱垂肠管切除术,l仍应采取手法复位为主。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直肠脱垂注射疗法

(1)术前准备:i非急症者,l应积极做好肠道准备,l需用低渣饮食、i泻药和清洁灌肠。口服抗生素。

(2)麻醉与体位:i采取局部浸润或骶管阻滞等麻醉,l取截石位。

(3)手术步骤:i

①采取直肠周围注射法,l即在两侧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中注射。

②于肛门两侧及后正中距离肛缘约2cm处,l用0.5%普鲁卡因做皮丘,l并做深部浸润。

③术者将左手示指插入直肠内做引导,l以注射器针头或腰麻穿刺针从做皮丘的3个点垂直刺人,l达到上述间隙时,l针头有落空感。术者在直肠内可触摸到针头部位,l证实针头位于直肠壁周围组织间隙内。将针逐渐刺入达适当深度,l幼儿3~4cm,l年长儿及成人为4~6cm。

④以溶有0.5%~1%普鲁卡因的75%或95%乙醇为例,l每点注入1~2ml,l边注射边退针,l均匀注药,l呈扇形分布。

2.肛门环箍术11基础麻醉,l截石位。在肛门前、i后、i正中距肛门1.5cm处各做0.5cm的皮肤小切口,l然后用半圆弧度大圆针穿不锈钢丝(或银丝),l从后正中切口穿入皮下,l环绕肛门一侧,l然后从前正中切口穿出,l继之又从该切口穿入环绕肛门另一侧从后正中切口穿出。术者将示指探入肛门,l助手拧紧钢丝使肛门口径达术者示指第一指节自由出入为度。剪断钢丝,l残端埋人皮下。

3.直肠悬吊术11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l下腹横切口,l将乙状结肠及直肠向上牵引后,l用腹直肌前鞘、i自体阔筋膜或人造材料做成吊带缝合于直肠两侧,l拉紧吊带。将吊带缝合于骶骨岬前筋膜上,l同时缝闭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

4.直肠脱垂肠管经会阴切除术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l截石位,l臀部抬高。消毒脱出肠管后,l向外牵引肛管,l距肛缘1.5cm处环形切开肛管,l以2-0丝线间断缝合浆肌层,l再环形切开内侧肠管,l然后将两侧断端间断全层缝合,l完成肠管的吻合。术后置乳胶管于肛门内。

【注意事项】

1.注射疗法必须掌握好针头刺入位置及深度。不可将药物注入直肠壁或远离直肠,l药物注入直肠壁可发生直肠壁坏死、i穿孔及感染。注射药物远离直肠后,l可导致骶前神经丛坏死、i变性,l而引起排尿障碍。

2.肛门环箍术中应防止缝针刺入直肠壁造成污染引起术后肛周感染,l一旦感染,l金属丝必须提早取出而影响疗效。金属丝不得缝绕过紧,l有由于金属丝过紧而致压迫肠管坏死的报道。此外金属丝过紧也可导致术后便秘。

3.经会阴直肠脱垂切除时,l当切开脱垂的肠管前壁后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小肠嵌塞,l如有嵌塞应设法推回腹腔并妥善缝合腹膜。两肠吻合应严密止血,l要彻底防止术后出血或肠瘘发生。